• 3

請刪文

五級金賀 wrote:
大大瞭解實情嗎?為...(恕刪)


去看前幾年的報名人數不就了解了?
基本上最競爭的學校都是在大台北,工程類如台大 台科 北科 這三間是熱門學校

就連中央報名人數也很少。

往南的清交,報名人數是比中央多一點,但還是不敵台北學校熱門。

至於南部,報名人數就更少了,或許南科有起來,看會不會報名人數多一點,不過前幾年可說是有報有上。

這跟台灣的人口結構關係比較大,在大台北居住跟上班的人口,幾乎是一半台灣的人口,一堆中南部人在大台北討生活。
我之前在台北某國立科大讀在職專班(已畢業),不清楚成大的狀況,但一樣是工程類,樓主姑且參考看看。

入學方式、錄取率、報到率都是公開資料,成大應該也不難查。我讀的所在職入學不用考試,是採書審加面試,雖然是科大,但錄取率不高,我入學那年錄取率是個位數,且很少人放棄報到,備取幾乎沒有機會(現在就不知道了)。同意樓上說的,可能因為在職白天都有工作,很遷就白天上班地點,少有人跨縣市讀在職的。

修課不是問題,老師不太當在職的學生,問題是論文。我的學長同學有不少學分修滿但論文生不出來最後沒拿到學位離開學校的。文科可能還可以泡在圖書館把論文寫出來,工程類少不了要做實驗,實驗少不了要儀器設備。我認識的在職生通常用以下方式:

1. 論文題目和工作相關,利用公司的資源做實驗(但應該是要公司同意),我也有同學在老師開的公司上班(很辛苦,想想你的職場老闆和指導教授是同一人),也有自己開公司的。

2. 在學校實驗室做。不要以為這是理所當然,在職生學費比日間部貴的多,但分到的資源很少,在實驗室通常沒有自己的座位和電腦,我其實很費了一番心力和指導教師及日間部研究生打好關係,所以在實驗室有一小塊自己的空間,可以自由使用感測器之類的耗材,還讓老師用研究計畫的經費買了只有我會用到的設備,但和我屬同一間實驗室的在職學長和學弟幾乎不進實驗室,meeting也很少來,學長最後消失了,學弟就不清楚,因為我畢業了。

3. 自己在家做。我有一個同學自己買示波器,買板子零件,從頭到尾全自己來,現在想想真的很厲害。

總之,在職生最重要的是凡事積極主動,而且要有良好的時間規劃能力,要知道你不主動找教授討論你的論文,教授也不會來找你的。學校每個學期毫不慚愧的通知你繳學費,然後有一天,你發現修業年限到了,論文還沒有著落,然後一切就都結束了。
別太認真了,樓主應該不好意思更新回文了

應該是工作穩定,家庭也美滿,可能中間發生什麼狀況來01小吵小鬧用敲鍵盤發文來抒解現實中的不歡喜吧

leimi wrote:
別太認真了,樓主應...(恕刪)


不要自以爲喔
工作良好,幸福美滿是真的,我會努力保持
當然願意再進修的確有其原因
但不是為了工作

因為,弄一個國碩,又算什麼呢?

我的想要,只是自己想要,無意義也沒關係,不是真材實料也沒關係
人的選擇可以很多,價值觀可以不同,只要不影響他人就好
我很認真的看大家回文,例如我查的,就是上頁網友提供的簡章網頁,看起來是要考試的
但這頁又有好心網友提點真實情況
所以,這也是我來詢問的原因
總有人知道內情,和一些trick

不知情的我,以爲就是要在研讀各項力學、材料,還要懂最不內行的工程數學
但看似有網友提的,入學重點不在這


bobbycomboy wrote:
去看前幾年的報名人...(恕刪)

非常謝謝你一直的詳細告知

也很謝謝願意分享的網友們
你的狀況,

進去應該不難,

出來會比較難。

因為那本論文,

所有我聽到的在職生,

大概都跟論文的撰寫有關。

文科也一樣的情況。

主要的原因在於上班就花時間,花精神,
還要搞論文,
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找槍手的例外。

五級金賀 wrote:
不要自以爲喔工作良...(恕刪)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五級金賀 wrote:
不要自以爲喔工作良...(恕刪)



我本身是成大工科在職出來的, 在我們那一屆還有考試。

大約會取筆試前三十名,參加面試, 三十名刷掉一半最後錄取十五名。

但據今年要去讀的前同事講, 已經取消筆試了。 完全以書面資料跟面試定生死。

這樣對於不是在大公司,或是管理職的考生很吃虧。 畢竟有流言說, 國立在職碩只收管理職的。

我考那屆其實還有一位同事也同時報考, 而且職等比我高一點。

那時面試教授還問我們兩個有什麼差別, 後來那位同事轉述,教授跟他說他如果沒上就是因為考試考太差了。

結果我有上,他沒上(隔年他又來考,這次有準備有上)。

有考試時還可以以考試成績拉分數。

那一次考試時, 我除了我同事,我還有看到一個女的,也是沒上。 但隔年又在來考有上,會注意是因為那女的長的不錯。

後來變學妹,才知道原來她在HTC。 可能又是一個被分數刷掉的。

再來,真的很多人卡在論文畢不了業, 想去讀真的要考慮清楚。

畢竟, 花了那麼多錢,拿不到畢業證書真的很傷。

五級金賀 wrote:
不惑之年,想再進修
但離大學畢業也快20年

不知道該怎麼入手,最不內行的是理數
所以看到工程數學都嚇傻,我已經連女兒的國小數學都快無法解答了

有一個不太熟的朋友,竟然也在某國立大學在職專班畢業
但他也不想說清楚,我也問不太出來

能否有達人能告知程序呢?能否輔導我
成大的在職碩班是否跟一般生一樣

有撇步,有掛嗎?如何進,如何畢業...(恕刪)

我是在知命之年才去國立科大進修..
會拖到那麼晚..最主要是工作時間問題..

當年是要筆試+書審+口試..
聽說現在多數學校..都不用筆試了..
專心在書審+口試..就可以了..
書審重學經歷+證照+專利+成就..
口試天南地北..
但不脫專業範疇+讀書目的+研究與論文方向+英文是一定要的..

說到工程數學..考前我也是拼命複習..
筆試沒用到..以為白讀了..
竟然在英文口試出現了..還好拼命複習有了回報..不然就差一點翻船..

說到這裡..終歸讀書的目的要先自己想清楚..
研究與論文方向..也是考前要先自己想清楚..
不然..進得去..也是出不來..

看不出樓主進修目的..只看到樓主想的進修成果(文憑)..
通常..就EMBA..比較適合..


非常感謝各位的回答

小弟不一一回覆

也從各位回答中慢慢得知端倪

小弟不想走EMBA路線也不是因為錢(雖然不知道多少錢)

可能因為本身是技術單位,總覺得自己掛一個企管...怪怪的~

至於大家都會提入學不困難

過程修學分或許也不困難

但畢業論文就難了

但至少先解決一大難題,因為至少對我來說,我以為要考試的

一般來說,在職碩班學費都落在什麼區間呢?
五級金賀 wrote:
非常感謝各位的回答...(恕刪)



小弟在7樓就建議:
星期一樓主不上班請假去該校走一趟,然後問警衛行政/校務處怎麼走,想問在職碩班相關問題,
到時應該就可以問個清楚明白說不定還不用花錢
到時候再更新分享上來

相信樓主在工作上穩定等退休了,請個假去該校問一下或打電話問一下也好...好像只想在家或辦公室敲鍵盤也不想動次動次....
也許小弟想的太粗淺了,純猜測

感覺如果工作上的認真勁套用到樓主的主題應該就不用花太多時間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