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抱怨 大同世界科技,民航局裡的公司,覺得很無言

資訊本科畢業生
英文好一點的
學校差一點
28k~33k應該可以找到吧
給樓主
如果人家用28k~33k請你
你去嗎?

GG960911 wrote:
1.首先呢.我已經...(恕刪)


其實第二試後,人資的回答就是表面,實際想法在主管上


lumaRT wrote:
那個是外包 ,又下...(恕刪)

大大

在台北,coding能有即戰力的,就不止45k了

如果又要英文能精通,沒開個55k以上沒人會去


yagami7215 wrote:
大大在台北,coding...(恕刪)


45k以上是基本咧
現在要戰 薪資要開多少嗎 ?

開多少是業主的事情。
我在一個專案擔任 PM,最近密集的面試了不少求職者,也婉拒了不少人。
我自己算是勞方,但在面試的立場上,我算是半個資方。
看到樓主的故事,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如果能夠對於樓主、或是其他想要求職的人有所幫助,
那就不枉費我浪費打電動的時間來寫這篇短文...

---

首先我想談談英文。

在我工作的十幾年間,歷經三個不同的知識領域,沒有一個不需要英文的。
在工作上,我和我的同事除了需要使用英語和原廠交涉之外,
面對本地的業主,我們也要能夠將文件中的軟體規格解釋給客戶聽。
有的時候,是幫助客戶釐清軟體的功能,
有的時候,則是說服客戶:
規格已經是這個樣子的,軟體行為跟規格相符,如果想要改,你們得掏錢...

在這個狀況下,我並不期待新的同事能夠使用流利的英語演說,或是寫出詞華典贍的商業書信,
但是我確實期待新同事能夠看得懂軟體規格,並且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而不僅是逐字翻譯。

前者是硬碰硬的英語實力,
而後者,我更重視的是看得懂、而且能夠表達,這是英語和華語的綜合能力。

樓主並沒有提到自己的翻譯做得如何,只是說到「英文也翻了」;
我想或許面試的主管覺得樓主的翻譯並不理想...

而在這邊我想強調的是,有些時候中文的重要性並不遜於英文,即使表面上考的是英文。

---

再來我想要談刁難。

就像很多人是當了父母才學習如何當父母,我也是開始面試新同事時才開始學習面試的...
剛開始面試時,我只注意人格特質,覺得談得來就成;
而最近的面試,我開始注意能力。
教我面試的朋友說了很多不同的面試技巧,替我開了扇門,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進行面試,但對我來講,問題絕不是只有表面的問題。

我在面試時會針對工作的需求而設計測驗,
而測驗會引發問題、問題由面試者回答,答案又能衍生新的問題...
這個遊戲可以無止盡的發揮下去,直到我相信我能夠掌握求職者個性為止。

換言之,我依舊是評估求職者的人格特質,但這個評估是以技術本位做為出發點。

在探索人格特質的時候,我會想要知道求職者有沒有好奇心?
求職者有沒有抗壓性?求職者是否願意把事情做好而付出犧牲?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而在探索人格特質的過程中,求職者或許會覺得被刁難。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以刁難求職者為樂,但對我來講:
我們貼出求職的公告是為了尋找新同事,
而之所以要尋找新同事往往意味著手上已經有更多的事得分出去,
如果刁難本身沒有意義,我是沒時間這樣幹的。

---

再來我想要談一下二面。

當公司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很多時候員工的晉用與否已經無法一言而決。
公司通常會尊重一線主管的意見,但為了保險起見,讓老成持重的長官看個相也是很常見的做法。

教我面試的朋友曾經說到她們公司還有一種面試,
面試官由與人力需求單位完全無關的人來擔任,為的只是保證客觀性...

所以如果您想要去大公司求職,我覺得二面算是少的了...
或許大世科不夠大,樓主才有二面可決的機會(很遺憾樓主再次滑鐵盧),
而如果所求的公司再大一點,或許三面、四面也都不稀罕了...

當面試的關卡一多,人資在約定面試者的時候就會面臨困難,
因為各級主管不可能一天到晚在面試,而通常越高層就越難約...
這樣子的制度肯定會拖長面試的時間,但往另一個方向想:
或許也能避免求職者求到一個不適合的職缺,耽誤自己也耽誤別人

---

接著我想要談一下約聘。

我常常聽到求職者不願意接受約聘的工作,我也可以理解這樣的想法。
如果願意認真對待一個工作,在投注心血、努力奮鬥之後,
求職者必定不會希望一段時間之後就因為專案結束而必須另謀他職。

但是在我視野所及,約聘已經成為一種現象。
無論是公家單位、傳統產業還是科技公司,約聘的職缺都越來越多;
而另一方面,我見到或聽聞的長期約聘工作也非常多。

我同學從研究所畢業後就擔任約聘的工作,一直到現在都還在約聘中,恐怕這輩子都會一直約下去...
而我在的專案中大約有 90% 的同事是約聘的,他們大多已經約了八年 ...
在公家單位中,也有一些都市傳說指出某些關鍵職位已經約聘了幾十年,一點都不想退休...

是否接受一份約聘的工作,當然是看求職者對自己職涯的規劃;
我想要說的,只是求職者不一定一看到約聘的職缺就轉頭,
因為約聘有可能也能幹很久,還是看一下這工作是不適合自己比較重要。

---

最後我想要談一下學習。

很多面試者會強調自己對於新的事務很有學習的熱忱,想要用這一點來替自己加一點分,
潛台詞是:
儘管目前看起來我還不具備執行這份工作所需的知識或技能,
但我願意用努力來彌補,相信將來不會讓公司失望...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既謙虛又自信,但對我來講,在很多情況下並沒有幫助。

如果工作職缺的知識領域是罕見的,如樓主所言的飛航管理領域,那這一個說辭還行;
但如果是泛用的技能,無論是英語或是資訊,這都說不通。
如果求職者有學習的熱忱,那這些該有的技能為什麼沒有?
如果求職者喜歡把事情做到最好,那為什麼滿足於這樣的多益成績?
如果求職者是資訊相關科系畢業,為什麼沒有辦法看懂簡單的程式邏輯?
如果沒有辦法在學生時代把基礎夯實,求職者要如何說服公司自己能夠把工作學好...

一般的說法是: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
在另一方面,我認為把機會讓給「準備好去準備的人」,對已經準備好的人而言太不公平。

---

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一份與自己相配相得的工作,
能夠在糊口之餘也能夠讓自己有所成長,
能夠在讓自己成長之餘,也能找到適合培養的後進者...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