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欲是財,色,名,食,睡而四大皆空佛教認為所有物質皆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成組合則有離散即空可以用原子,分子的理論下去推想一切物質都是分子聚散現象不執物欲心自平淡~平靜佛菩薩行住坐臥都跟常人無二但他們已空掉內心執著而常人則是牢牢執著緊緊追求外表一樣內心狀態不一樣~
阿愈 wrote: 樓主你這命題.....(恕刪) 你不要覺得22k很低,我還遇過比這個更低的我有個朋友是美術家,用iPad畫一個有上顏色的背景插畫,8小時算很快了,結果-------------0元他們這種職業如果沒有找兼差的工作,會比22k還低
不是這樣的...在成長過程中物慾色慾只是附加的...還有生病跟老去是無法避免的!!我的一位朋友體質比較不好(生活習慣良好)植一次牙要二十萬....你要存多久???我父親化療後的標靶藥物一個月十萬...你能不存錢嗎??
Hustler's Ambition wrote:因為只要沒有了色慾跟物慾, 22k就能過得很輕鬆了誰能教學一下如何放棄色慾跟物慾? 當和尚啊....不是開玩笑。你說的沒錯,所以和尚禁葷、禁色、禁酒...等任何慾望。慾望其實也可以當作動力來源,我有一個朋友當業務(當時台灣經濟不錯),他們的長官一天到晚會帶這些業務去一些高級場所,俱樂部,以提升他們的物慾,物慾高了,對於金錢的需求就高了,於是就要努力工作,這就是他們長官提高業務效率的方法。
樓主講的一點都沒錯。只是這想法不符合時代氣氛。現在的氣紛是資本主義式的,進取的氣紛 (進取的對立面是:退藏)。自古以來,對付匱乏,有二種做法 (想法);一是:更努力賺(或奪)更多;另一是:降低慾望使需求降低。賺(或奪)更多,最後通常陷於不停/永遠都 "取",永遠不足,永遠匱乏。就像郭大老闆,永遠追求存款簿上後面增加一個零,然後美其名曰:追求成就,或曰照顧他人。所以,進取的思維,陷入永遠的匱乏。最後變成心靈匱乏。而,降低慾望,退藏,是另一條路。賺(或奪)更多的人被稱為強人,降低慾望的人被稱為隱士。選哪種,在任何時代就有這二種人。自己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