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業禁止 wrote:嚷著低薪,卻沒法改...(恕刪) 就像這篇吧我被他黑名單了, 沒辦法繼續回文但你從他的回應可以看的出來, 分明就是想選有妹但低薪的選項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5514659如果大家都想著小確幸, 社會上充斥著小確幸思想, 怎麼可能有高薪?我認為低薪都是自找的啊
kindkill wrote:相同才能每一國都有,為什麼韓國可以47K,台灣23K包山包海??然後還要吵著政府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工作??...(恕刪) 韓國政府扶植大企業台灣政府放任企業自然發展, 如果扶植大企業會被酸民說圖利廠商結果就是小企業只能賺小錢, 而賺大錢的小企業也養不活多少人結論....都是選民自己的問題政府是你們選的, 人生的道路也是你們自己決定的, 結果錯的都是別人, 自己都沒錯? 這啥鬼道理?
kindkill wrote:問他之前誰作,請了個朋友兼差...有些事另一個員工作,現在兼差的沒辦法作了,就請人那麼豪華的店,兩家店加起來,聽說還有一間總公司,兩三百坪,都在高雄的新興昻貴地段一家開了好幾年,一家去年開的,還有一家聽說在裝潢,簡直賺翻了,店一家家開那麼貴的餐飲,生意也不錯,23K要包那麼多工作 就不要去工作教訓他讓他知道員工是幫他賺錢的放心 這種工作內容 請不到外勞低階外勞作不了高階外勞不會做這種工作
就我個人的看法,低薪問題~應該說基本薪資沒有逐年增加,問題有幾點。1.成本的增加.20年前企業負擔的成本,跟現在負擔的成本有差距。 以前勞工退休金,勞保,健保,這些都是成本,提撥的比例。20年來的演化。甚至應該說很多以前的中小企業,並沒有按照規矩實施,在20年後的今天,歸功於科技的進步當一切都回歸到一般人,所謂的正常。 以資方來說,已經比以前增加了很高額的成本,我自己算大概是17-20%/P。這些錢繳到哪裡去呢? 就是繳到國庫保管去了。所以以資方來說20年前的22k可能在20年後的今天要以26K甚至更高來看。2.大環境的改變,過去20年來,經濟是每況愈下,直到這兩年才又再回昇,以經濟成長率看。特別是2008年到2016間,成長率幾乎停滯,甚至是如果沒有了炒房這個經濟活動,可能幾乎都是負數。 但是本質上經濟的成長卻幾乎歸零。3.就業可取代性的增加,專業性掛帥。大學的廣招,及便宜的學費。照就了人人都是大學生,大家都想做辦公室的工作,當然被取代性就增加了,當然辦公室的薪資就上不去了,反觀水電修車專業性質高的工作,我覺得並沒有掉下來。甚至有缺工問題。至於服務性質的職業,本來進入障礙就低,那就更不用說了。4.就業市場的飽和,隨著經濟的不振,投資意願降低,科技的進步,相對工作機會減少,還有勞基法的改變60-65退休。很多職缺都還被占著。這是沒法子的事情,先前跟前人借的,後面就要還,20,30,年前的經濟起飛,人口紅利,在交叉點前是最辛苦的,要不然大家都說少子化,應該大家是要搶人,怎會演變成這樣, 因為交叉點還未到。最後重要的一點,如果要講低薪的問題,請怪自己吧。有多少人是領高薪的? 為什麼自己領低薪? 難道真的國外每個人都過的很好?比比看 所得跟物價比例 跟民情,日本比較好嗎? 韓國比較好嗎? 北上廣 比較好嗎? 為什麼別人永遠比較好? 還是因為自己能力太差? 同樣的競爭力留在台灣台灣,可以說過的很好了。
mckoy wrote:就我個人的看法,低...(恕刪) 以台灣路上的汽車價格來判斷, 我覺得台灣人過得還不錯台灣的長輩留給下一代的是正資產而日本路上的車大都很便宜, 是因為他們真的買不起, 別只看工作收入是台灣兩倍, 但他們長輩留給他們的大多是負債
為什麼他開22k你還要接受呢? 你情我願不是嗎?工作內容多寡無法定義這個職缺的價值.重點是個人能力的含金量,高度專業和高度技術的工作不太可能22k.如果一個工作要包山包海, 搞得跟打雜一樣, 我相信該公司對求職者的專業知識也沒甚麼門檻.
kindkill wrote:不出外,原因很多,不是只有你講的問題,當然低薪也不是只有新聞說的地皮問題你有想過父母嗎??需不需要照顧??出外就一定能賺到錢??出外就一定可以得到你要的一切??相同才能每一國都有,為什麼韓國可以47K,台灣23K包山包海??然後還要吵著政府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工作?? 你講的完全正確,但沒有犧牲,就只能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