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on0 wrote:
我在中國大陸的廣東省...(恕刪)
zinlinx wrote:
從南韓最近的失業潮...(恕刪)
您的問題很好,分析也很有條理
不過薪資只是經營的固定支出之一
某些行業甚至還只是佔成本很小比例的狀況
例如最近看到的新聞
西門町「門卡迪」咖啡歇業 傳不敵3200萬年租
一個店面光租金一個月平均要接近267萬
含水電恐怕就超過300萬,一家咖啡廳人力就算請8~10個很多了吧
那也不及房租的十分之一,所以會經營困難主要在於租金成本而非人力
那錢誰賺去了?不用想也知道就是房東
以台灣公司普遍的狀況,在人力成本佔比都不高
經營不善的主要原因很多,往往對外界不會明說
但是記者知道讀者喜歡看這種薪資有關的議題
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通通把他牽拖去低薪
這是媒體帶動的結果,並非絕對
尤其基本工資調整每次都幾百塊錢的調整
對於營運來說真的九牛一毛,倘若因為這樣的些微支出就或造成企業困難
那該檢討的不是最低工資,而是這家公司本身利基太薄弱
若多數員工以基本薪資為主,這樣企業似乎在市場競爭力也很有問題
starseven wrote:
台灣的最低工資好像有跟外勞薪資相關
一直調整
外勞的薪資也跟著提高
公司的外勞成本也跟著增加
想在本勞這塊再支出
對公司薪資成本來說
非常困難
其實外勞問題與勞工無關
是企業主跟某些利益團體有關(外勞派遣,外勞仲介)
如果把那些外勞拿掉,變成本國人
還是一樣基本薪資,並無不同
所以拿外來作為箭靶並沒有道理
而企業主為何使用外勞而不用本國勞工?
說穿的就是鑽法律漏洞
舉例來說:
一樣薪資,但是會凹外勞更多
因為外勞不懂台灣法律,缺乏部分法律保障
加上派遣跟仲介制度,比台勞更加弱勢,所以一樣薪資比台勞好用
其次是外勞工作環境更差,台勞回家會跟家人說,會上網爆料
所以用台勞環境再爛都要有個限度,而外勞就乖多了,給你睡像監獄一樣的通鋪也不會叫
比台勞好打發多了...更不要講工作環境高溫,髒亂,危險等等
客觀看起來,還是企業本身責任比較多,政府也不是不知道
只是官商交賊,不願也不想作為罷了
zinlinx wrote:
從南韓最近的失業潮...(恕刪)
韓國的物價是很高的~2017購買力平價PPP台灣是4.9W美金、排世界19、韓國3.9W美金排30、都是很前面的。
為什麼韓國物價比台灣貴~這有很多因素造成
大家都聽過台灣是"寶島"~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原因(韓國冬天是吋草不生的)
台灣四季的科技蔬果、至少二穫的水稻、養殖魚類、科技化的養豬、養雞事業真的是氣候屌打溫帶國家及作物收成量狂勝落後國家
(當然品質與提供的內容每個人的看法不同)
嘉南及屏東平原、宜蘭平原、花東縱谷豐饒的土地真的台灣最大寶藏。
韓國也是台灣熱門的旅遊景點、台灣很多人去~今年去了一趟自助行、韓國江原道及首爾等地,鄉下、都市都有一般簡單外食非熱門觀光區物價大概是台北1.5倍、若是首爾約2倍、也就是你去一般有冷氣或空調的小吃店、台灣約500元/4人打發、韓國約750~1200間
台灣目前時薪140元大概會相當於韓國時薪210元事實與現在韓國2018年的最低工資價位差不多(如果台灣韓國都有照規定給的話)
在韓國經營中小企業是很慘的~通路都被三星、韓華、LG、樂天、現代等企業把持、中小企業是要面對高房租、消費者選擇售後服務好的大企業產品、食衣住行育樂大財團都替你包好,中小企業就業人數雖佔韓國80~90%但好處都給大企業搶去、若不調高他們的薪資根本追不上物價、這對韓國是非常嚴峻的問題
所以韓國政府還是希望在2020年把最低時薪調到10000韓元(約276元)、這個以台灣的物價大概介於140到180元台幣之間,事實上對於韓國中小企業與服務業只是還能接受而已、而中小企業若是撐不住也只能用補助的方式,別無他法。
台灣因為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扣除與韓國一樣的軍公教與竹科、內科比較好的薪資、多數與韓國中小企業狀況一樣~可是我們的最低薪資還在140元要提升到2020年的160元附近都是可以的,因為韓國在2016年就是160元、但是我們可能要面對韓國2016時的物價水準。這種緩步提升對台灣的是比較可行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