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何台灣沒有出現大谷翔平?

台灣各行各業普遍欠缺"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能力,
我所謂"良好發展環境"是指在這環境中可以一生懸命、心無旁鶩、追求超越顛峰並且能得到相對的報酬。
台灣的棒球熱潮起源於民國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三級棒球狂拿"世界冠軍"(事實上只不過是美國夏令營性質的比賽),
當年一般學生在填鴨式教育應付聯考,
學生球員則是填鴨式訓練應付比賽,
很多學生球員都是一整天打球,
除了打球外什麼也不會,
生活和品格教育如何也就可想而知,
在原始用心就已扭曲的環境中養成人格、學習打球,
後來發生那麼多打假球事件也就不令人意外,
有運動天賦的學生只要家境不差、學業成績還過得去,
我相信大部分家長會要求這小孩放棄打球轉而把時間精力放在學業上,
台灣人口只有2千餘萬,
若大部分人不放心、不願意自己的小孩打球,
就算選擇打球了,
也因為整個市場沒做大並且不健全,
無法在良好的環境中得到發展,
要如何期待台灣出現大谷翔平?

我觀察發現美國、日本很多球員在學生時代除了打球外並沒荒廢課業,
從球場退下來後除了當教練外還可以在其他行業有所發展,
台灣的球員退休後若當不成教練很多都只能出賣勞力,
不是說出賣勞力不好,
但若大部分人都只能出賣勞力,
那就表示這群體的教育出了問題。
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台灣都跟不上。都路邊的一般球場都比你職棒的球場好



然後,人家多小就開始培養了
穿的多正式。
一字排開,多少小孩在練傳接球,旁邊還一個大人教練在看。


ares59 wrote:
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恕刪)


藉口吧
台灣何時比過日本軟硬體
但至少台灣曾棒球輝煌過

何時衰退?
職棒簽賭之後⋯⋯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