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明我是廢才,而且是廢中之廢,所以我回應你都是人渣的觀點。
嘿喲嘿 wrote:
員工是越換越優秀!
一個員工輕易離開團隊,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
如果稍有不順或誘惑,就輕易動搖
無論怎樣,這種人是不能托付重任的…
每個團隊都有問題,每個團隊都有優點,
身為主管該怎麼做,才能讓團隊效果發揮到最大?
過河拆橋的員工
不可能心懷感恩之心,不要留!
抱怨和埋怨團隊就是打自己耳光,
說自己無能,更是在放棄機會!
創造利潤是你存在的核心價值,創業不是做慈善。
遇到外界的壓力就想逃,這樣的員工留了是風險,
你要先回歸到公司的本質是什麼,所謂的公司只是迎合市場的臨時組織,沒錯、它只是臨時組織,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市場都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營利組織。
所以講責任心是很無喱頭的事,員工與企業只是勞動交易,不是把企業當身家來看,每當我聽到有主管或老闆對員工講,我們XX公司、我們OO企業是個大家庭,就表示演講的人完全沒有企業概念。
公司不是家庭,家庭是一種剪不斷的連結,是親人手足才有,公司做為臨時組織憑什麼用家庭概念來束服員工,公司是個球隊、每個人都是球員,隊裡有老將、有核心、有新秀,大家都是來贏球的,公司追求勝利、員工追求利益,球員的終極責任心是個人利益,球員隨時都會為個人發展轉隊,就像弘兼憲史講的,公司只是一班公車,隨時有人上車、隨時有人下車。
而員工越換越優秀,所以你拿越來越高的報酬來請人了。
我跟你講一個自然定律,當組織成員對外戰鬥力越強,該組織對中央的服從性就越低,容易與中央摩擦,這很正常的,我能替王朝打下江山,當然會要求分疆裂土,我能去別隊當先發,為什麼要留在這做第六人。
反之、組織成員對外的戰鬥力越低,對中央的服從性越高,應變能力也越發僵化,當有危機時,唯一會想到的只是鞏固領導中央。
這是一個平衡,也是一種代價,你不可能要求猛將為你四處征戰,還一片無悔的付出,他那麼能打當然想上位,憑什麼你當黨主席,老子也是一鄉一縣選上來的,老子也想當主席。
說到底,這個平衡點還是建立在利益上,現階段我跟公司的利益是契合,所以我們合作,而兩造的利益隨時都在變化,管理者要思考的是平衡兩邊暫時的利益共識,甚至有優秀的員工講明,我來這上班、努力學習,只是為了將來爭取某公司的職缺。
你會覺得那員工很白目嗎,其實恰恰相反,在該員工服務的期間,他一直處於提升狀態,對公司的幫助才是最大的,雙方是互惠互利。如果一個員工講明來幹一輩子,那反向說明他來養老的,不會再進步了,這種員工你要嗎?
什麼是人才,這問題其實很難定義,我曾有個同事,他想要創業,他說想請聰明的員工,因為聰明的員工學得快、能成為得力幫手,但他又不要員工太聰明,因為太聰明的員工可能會背叛他,所以他要請聰明又不能太聰明的員工。
很多員工甚至主管認同這位同事的話,但仔細想上述這話很反智,哪有可能很聰明的員工又不會背叛老闆,我們講人才之所以是人才,並不是智能有強處,而是他會不斷學習成長,聰明可以是天生的,但才智是後天的,真正的人才會自發性的學習跟探索,用行動去實踐。
主管或老闆只是員工的載體,做為載體也必須不斷進步,比如我見過優秀的員工提出方法、拿出實驗,但是主管知識級不到那裡,員工只好離開,因為該公司乘載不了優秀人才,而該主管還覺得員工離開是背叛公司。
嘿喲嘿 wrote:
思考並解決問題才是高級水平!
思考也是需要學習的,就好比你前面講什麼責任心、誘惑什麼的離開團隊,那很正常好嗎,因為這些行為符合資本社會,
思考企業的本質、人才的本質、市場的本質、員工與公司的本質,你要順著這些脈絡去思考,才能真正去理解管理的邏輯。
解決問題很重要,但是解決問題有章有法,很多主管並不會講像樣的報告、甚至不會寫計劃書,我出社會後,改善報告跟SOP計劃書是我爸教我怎麼寫的,
而這又要去思考怎麼定義問題,比如我要提高效能,那我要先思考什麼是效能,我主管一聽,效能就是加快啊、多投資源啊,我聽完後說,那只是增加耗能,我定義的提高效能就是節能,所以你進行這項作業時,你都在想怎麼樣加快,當然你的耗能也提高了。
而我進行這項作業時,我都是在想怎麼偷懶,怎麼樣節省動作,因為我每精簡一動,所有的外勞都會學,所有人都可以偷懶了,我節省了大量勞動力,說個我自己的案例,以前我進行某項作業時,我覺得步驟繁瑣,或是要強記一些項目,於是我透過一些簡單的系統優化,把原本5動的流程縮減至2動完成。
主管說我的動作很慢,我說是啊,我動作好慢啊,可是我效率值最高,你很機敏,但是你不能複製一個跟你一樣機敏的員工,我很懶、但是我很可以複製我的方法給別人。你有40%以上的勞動力是外勞,他們不會像你那樣賣力為公司做事,他們只需要更節能的作業方式。
這就是我的思考邏輯,要利益去看待雙方,而不是什麼責任感、企圖心這些狗屁,我節省多數人的耗能,換來的是外勞減少體能的消耗,在作業上更健康,因為他們的作業時間比你們長多了。
我願意分享我的方法,我的優化方式,甚至繼續為其他作業優化,但是你得拿更多的報酬來換,因為我來上班的本質就是交易,你也可以選擇不交易,那你繼續用你勤快又耗能的方式作業。
管理是資源的應用,知識的總和經驗,在我看來,很多管理問題只是數學、公式、市場、法則而已,就以你提出來的觀點來說,假使你的團隊裡真的都有很多人才,請問你一天工作時間裡,要留多少時間給他們打混摸魚?
你如果讓他們一直處在工作狀況,他們根本沒心思去優化作業,除非他們拿回家去做,如果要他們拿回家做,那人才也讓你當庸才來用了,何況這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至於你的人才論,我引用德國名將曼斯坦的話吧,
這人分四種,
第一種人又懶又笨,這種人留著無害、可當士兵用。
第二種人又聰明又努力,這種人是要軍官的,可以帶領士兵。
第三種人又懶又聰明,這種人是當將領的料,是要控制大局,又不會把大伙操死。
第四種人又笨又努力,這種人絕不能留,留著只會拖垮德國,要馬上槍斃。


) [科技業我不熟 但看報導 台積電 也是得每隔一兩年就換更新式機台。如20奈 一直買到 7奈米‧‧‧ 還是看產業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