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從職場角度來看,我個人真的覺得台灣的教育非常,非常失敗(補充)

看看我們臺灣現在的國力和未來的潛力,就可以略知一二臺灣的教育究竟好或壞.........基本我個人的感覺是還會繼續走下坡

spartamimi wrote:
台灣學生程度其實不差,但少了那種勇於走向世界的野心,其實錢不是最大的問題,對自己實力有信心的話,在美國能找到工作,投資很快回本,至於讀博士的話幾乎都是拿奬學金的。問題是台灣人承受不了和世界一流人才一起競爭的壓力,大家都只想小確幸,都只想吃政府。...(恕刪)


同意....
小確幸環境造就現在的年輕人
爸爸媽媽通常都給保守建議,能守成就好...
小弟倒是覺得美國現在已經不比當年,想想這幾年日本跟南韓的消長,中國大陸崛起
很多事情不只是教育這麼簡單的,大環境的變化影響很大,有空加強自己的能耐才是重點

室內撐傘 wrote:
想吐槽張忠謀是從中...(恕刪)


這個打臉也太腫,抱歉歪樓

Hustler's Ambition wrote:
個人經驗的主觀感受...(恕刪)


果然教育很失敗, 開頭強調只是個人的主觀意見看似分割得很清楚, 後面再來補上一句我覺得我能代表很多人! lol 真是好笑的自我感覺良好的最佳範例, 講得冠冕堂皇一副多中立多客觀蠻有趣的.
楼主的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
懂得社会很重要,但学习和学习成绩也是很重要的。

我来自小地方,大学有点牌子。我的大学同学混得普遍比高中同学好多了。
我现在在澳洲的工作,也不差,但现在跟大部分国内大学同学比不了。
看看前段时间互联网大会那些怕局上的富豪们,大部分毕业于有点牌子的学校。
那是六七十代的人了,以后这种名校集中趋势会越来越加剧。

如果你毕业于烂校,你怎么进入那些牛逼大公司?
好,你自己创业,你得先有个好爹啊。

不过可能台湾的情况不一样吧。
教育方式隨著國情不同 也就沒有對跟錯了
重點是社會氛圍如此

你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 也可以教育你的下一代新的方式
只要想改變 我們自身就能改變

外國的教育非常開明 包含太多個人風格 包含男女關係的開明
這都是連帶影響的 並非我們只想要其中某項優點 其他缺點不要就可以不要

室內撐傘 wrote:
第一次來台灣大概是四十年前來建廠的時候...(恕刪)


您跳過他在工研院任職的那段經歷了


台灣的教育方式確實差。
人生路不是只有一條,沒錯!但這個"多條"為什麼不能是台灣政府在教育制度規劃時就幫學子建立?
從小專才、興趣式的啟發與教育,沒什麼不好,為何要通才式教育,而且浪費了很多的資源
如果教育改不好,不如回到過去的方式,就是競爭,物競天擇!也沒什麼不好!讓各人適得其所!
台灣從小的教育不引導學生找到興趣...

國中、高中、大學 都有諮商(輔導)室等等 你有主動踏進去過聊聊嗎?

不引導或許是一些老師的不作為 但我想還是有老師有做為吧



行屍走肉做著自己討厭的工作甚至台大畢業一窩蜂考公職求穩定是多麼可悲

或許他人只是在為未來做累積 甚至他就是喜歡穩定 這類的

一窩蜂考公職個人確實不太想評論 但是那是每個人的選擇啊



還不如人家念個三流學校航太系

這段的論點 你要看拿什麼比較啊 三流航太系的普通學生 和一般大學的普通學生 哪個學習能力或資質會比較好?



出了社會才知道科系遠比學校重要太多。小時候拚了命的比拚加減乘除,一直到高中三角函數也是一樣一件事情,比拚這些分數最後有意義嗎?日後工作,生活,這些東西用的到嗎?

分數算是評斷你學生過程中努力與否的一個參考



卻沒有人問過我們到底未來喜歡做什麼工作,以及該如何達到。

所以你自己有問過你自己嗎? 有找到? 這個問題我大學去諮商 高中和老師閒聊時都有談論到過?

不要總想著別人應該給你什麼,你自己有去找資源嗎?



其他對於工作毫無幫助,一切出社會從頭來過


那你怎麼不國中畢業就去職業訓練所準備出社會,在國外大學是你有意願才去讀 台灣讓大學幾乎變成基本學歷(?) 唉



哪怕出國遊學交換學生,改變跟增廣想法,思維,衝擊,都遠比中學努力三年考上第一志願對人生來的有幫助!


你當每個人都可以遊學、當交換學生? 對於中下階層來說 第一志願這些是他們少數花費不多卻可以去改變他們命運的路:



樓主的觀點我部份同意 但都著重在教育要給你什麼,但每個人需要的不一樣啊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