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同意樓主說的,有些人本來就是會領低薪這本來就是正常的在一個勞動市場裡,本來就一定會有領相對高薪、相對低薪跟不上不下的人這是很合理的,放在全世界都一樣。套句統計最常出現的模型叫做"鐘型曲線"但是樓主的心態是完全錯誤的我們來看三個數字,月薪七萬、四萬跟兩萬五這是去年主計處的統計資料,分別代表受雇人員(保勞保的),薪資分布前10%、中位 & 後10%三個分界點(分別是年薪百萬、50萬跟30萬)這裡的月薪定義是月總薪資,一整年的收入包含獎金津貼紅利加班費....,除以12得到的月總薪雖然我們還是必需這樣說,領不到中位數的人(四萬以下),其實大部份可以歸咎於個人的不努力畢竟你連一半都達不到不是嗎?當然很多例外是可以被討論的,但概況來說就是如此。所以你月領有四萬的,可以說那些領2~3萬的人是自己的問題(至少90%以上的確如此)不過月領四五萬的,說句實話,沒什麼好沾沾自喜的。甚至應該要感覺悲哀才對我們這樣說好了,在一個勞動環境裡,你能領到平均數,誰也沒有資格說你不夠努力不管你是已經拼盡全力擠進中位數,還是其實運氣不錯也有點能力,發揮一下就站到一半的位置總之,你的努力、天份等條件,影響你在受薪階級的薪資落點在這裡但臺灣的問題,並不是有人在領平均以下(沒有平均以下怎麼會有平均)而是,領在平均薪資附近的人,他能得到的生活條件,是完全對不上這個薪資級距的換個方式來解釋好了,我們來說一個名詞,薪資落點在中位數(平均數,其實這兩個數字很接近)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中產階級",這沒問題嘛但是你去看一般對中產階級的定義,大概是 : 有良好的居住品質(房),有不錯的交通工具(車),有額外的消費能力,能養家活口、有完整的保險、投資理財規劃,有休閒娛樂.....你如果去仔細看這個中產階級的定義,會發現,在臺灣,收入在前10%的族群,才能勉強達到這個條件(很勉強)而實際薪資落點在中間的人,離這個所謂中產階級的生活條件,差不知道多遠去了這就是為什麼前幾年就有人說 : 臺灣的中產階級在消失並不是領中位薪資的人沒有了,而是能過上中產階級生活條件的人幾乎沒了大部份的人都只能維持非常基本的生活條件這才是最悲哀的地方。而可笑的是,這些薪資收入在中間附近的人,最愛掛嘴邊的就是那些薪資比我低的就是該領這個薪資。
台灣胖胖糖 wrote:看到不少朋友或新聞...(恕刪) 美國很多藍領老白老黑公司強制兩周領一次薪水〈因為月領大概第一週就花光會餓死〉週一早晨還要去酒吧把人拖回來上班〈喝掛在酒吧〉生產線良率、效率比亞洲勞工還低很多、工時比亞洲勞工短很多領的錢還不是比亞洲勞工高很多---世界各國政府很努力的再維持資本主義的運轉這是在保護資方與上層既得利益者始終不懂一堆傻傻資方在那扯後腿不見文革不掉淚
路過喀 wrote:面對弱勢族群多些慈...(恕刪) 這是現實而且絕大部分的人沒有想改變的心一付那種,我就是這樣,只能領這些錢政府不提高薪資,我也沒辧法然後要他多看書,聽名人演講只回一句,看那幹嘛?我回家好累要休息然後在那吃飯,追劇,打手槍如果您真的慈悲心你會一個月花5萬請收銀員來工作嗎?我有時和朋講的很白了他們還是一付那種我不要,待在安逸區然後在用羨慕別人的眼光在帶著仇恨的心態批評政府唉…
yagami7215 wrote:我完全同意樓主說的...(恕刪) 我不會看不起沒錢的人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薪水很OK,那是他個人選擇因為我到現在的收入也只是普通偏低但我很努力改變自己因為我沒有人可靠也不是正妹可給人養,又或者是天生人脈資源就廣我只是一個小魯蛇我真的看不起那種一直想要高收入,又不想改變的人成天抱怨,也不會變的比較好
台灣可憐的不是這樣的吧。看不到希望才是真的。以前課長對我們說,多加油,你希望股票領到的時候會比你的年薪還多嗎?他們真的有領到。如果你付出跟大概早10年進入職場的同樣努力。卻看不到收穫。大概20年前 ,台積電一次股票(年資兩次才能領) 300萬。現在呢? 150萬?日本燒肉店的員工薪水多少,台灣多少?現在台積電張要退下來了。剩下只有沈淪了。老一輩才會有經營想法,目前中間一輩只想要能撈救撈。類似2008 那時候蔡力行的裁員做法。也很類似開文者的論調,沒能力就把你裁掉。被裁掉去哪裡?跑去對岸變成目前的對手。甚至於已經超越台灣。目前只剩下台積電還能笑著,但是能笑多久呢?目前台灣當權者,只有剝削,沒有想要經營。當你只想剝削底下的人,當然會當作下面賺都是我施捨的。
哪天你的孩子只能找到你所謂學兩三天就可以的工做然後很難養活自己你再來笑大聲點吧很可能不是他笨也不是他不努力學, 因為只有一半的工作需要更有技術更有智慧這就是現實現在這世界尤其是當權者, 掌握資原者(包括媒體, 學校體系)拼了命地要每個人認命的當一個有生產力有競爭力的[物品]你以為忙著把更劣勢的人定義成更劣等的物品, 可以變成[人]....其實只會讓自己物化得更快更理所當然當上奴隸頭子還是奴隸, 大家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