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一般人1.陸客來造成的生活、旅遊、交通、用餐、環境等品質降低,遠大於我實質上經濟對我的損害(或根本沒損害)2.就算今天對岸他鬆綁,改天不爽又限縮,LP被捏在對方手上,沒尊嚴又沒保障3.陸客要不是不買,不然就是台灣業者亂敲一通,大家殺到見骨,根本沒有給觀光業帶來進步與良性競爭
觀光客來台灣,食,衣,住,行。那樣不是台灣供應?食: 吃的三餐。各種疏菜,水果。魚。肉。 餐廳住: 飯店,裝潢,家電,建新飯店還需要建築業。。。。。。行: 遊覧車。高鐵。計程車,自行車。。。還有各式各樣的伴手禮以及各種的服務人員。導遊。司機。。。 這些人或是產品難道不用靠觀光客去維持?不要以為食衣住行所需的各種產品不需要觀光客去撐。只要靠台灣人自己去購買就好了(所謂的內需)笑死人了,台灣人口產生的內需根本撐不了這個市場。
phanton wrote:觀光客來台灣,食,...(恕刪) 笑死人了,台灣人口產生的內需根本撐不了這個市場。-----------------------------------------------笑死人了,陸客沒來之前呢?台灣內需靠誰?還不是自己......,陸客來過之後又縮了,就變成"內需撐不了",好搞笑喔.那以前大家都吃土就對了?產業鏈那一套別拿來說笑了,去買枝蘋果手機對台灣的貢獻還比較大.
phanton wrote:觀光客來台灣,食,衣...(恕刪) 標題是陸客,而非泛指觀光客你所說的那些全世界各國都能來台灣當觀光客,也都能讓台灣的觀光產業和相關聯的行業受惠低價承攬的陸客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高素質、高消費的觀光客。
jinlin wrote:笑死人了,陸客沒來之前呢?台灣內需靠誰?還不是自己......,陸客來過之後又縮了,就變成"內需撐不了",好搞笑喔.那以前大家都吃土就對了?.(恕刪) 不知道時代在進步,同樣的成本,同一樣產品,數量每年只會愈產愈多嗎?二十年前稻米的產量絕對比現在少很多,因為農業技術及機器化。二十年前產品產量剛好夠台灣人用,現在產量多更多,台灣人口夠多可以去消化這些產品嗎?用屁股想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