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人不加班下班陪孩子看棒球看運動比賽等於促進內需台灣想準時下班哪可能,不怕黑嗎留下來加班也是無薪責任制等於花了時間又得不到回饋註定兩頭空老闆苛刻員工賺了錢多是出國玩或買進口品不然就是炒房地產你說台灣經濟會好才有鬼
歐美還是會加班啦~科技、網路...幾個產業還是很血尿的,全世界都一樣google把辦公室蓋得比家裡還舒適...就是為了減輕你加班的痛苦不過歐美更擅長用價值打敗價格,用夢想包裝現實夢想是昂貴但美好的...所以人們願意掏更多的錢買單但你說歐美經濟好?這句話真的是見仁見智....
emeryville wrote:誰告訴你歐美人不加...(恕刪) 歐美人也加班但與台灣最大的差別在主動權跟保障程度的差別美國在邁向今天周全的勞工保障前是經過一段非常長的黑暗期童工,超時工作,壓搾樣樣都來所以別相信資本主義下的資本家會因為賺夠了而會自我改變資本家本身並不具備這種基因
因為歐美人口相對少。北歐四國之中,除了瑞典人口近一千萬以外,其他三國都只有五百萬。由於人口少,從土地上挖來種來的資源就足以養活一整個國家。臺灣地小,人口密度高,光靠土地的資源不夠生存,所以就必須無中生有,從國外進口資源再加工賣出去賺錢。這樣一來自然就要拼價格,搏工時。
abollar wrote:歐美國家的工時皆不高...(恕刪) 立基點不同,不能這樣比較台灣是因為過去以勞力密集產業與低成本優勢(以國際分工來說,我們的成本是當時最低的,與韓國差不多)讓我們擠身工業國之林現在,當10年前的中國已比我們更低的成本優勢追擊我們後我們與韓國就被打得東倒西歪現在,電子業的危機又再度被複製所以當一個國家成本優勢不再經濟體系就會變成停滯,退後連帶著,勞工薪資不能上升工時卻一直上升歐美也碰過這問題在1970年代開始到1990年止日本與四小龍 夾持著優異的(日本)品質,技術與更低的成本讓歐美企業兵敗如山倒當時社會充滿著高失業率,高工時,低薪資後來各國政府(歐洲為主要)介入保護產業,防範產業被日本給擊敗立法保護勞工免於被剝薛等不過這些都不是良策真正解決問題的是放寬法規,放寬產業保護或補貼,放寬勞動管制讓市場更自由化另外,新創產業的出現帶動舊產業的升級這樣90年代的大多頭焉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