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eshane wrote:
我教了13年五和六年級的學生,看到這十多年來學生的變化,大環境的改變是主因,但這是可以理解的,連大人的變化也很多,不是嗎?雖然有這些變化,但這個年齡的孩子,本質和需要都是一樣,需要老師樹立堅定的原則、適當的權威,使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學習及成長。雖有原則和權威,仍能通情達理和體諒,給孩子留一些犯錯的空間,犯錯也是成長的過程。
學生在某些程度會反應老師的教學,學生畢竟還是老師手中的小小種子,就看老師怎麼澆灌和栽培。...
非常認同 sueshane 所言!
學生在某些程度會反應老師的教學,學生畢竟還是老師手中的小小種子,就看老師怎麼澆灌和栽培
國小學生的行為舉止,除了反映出家庭教育的好壞,也可看見學校教育的責任,甚至安親教育的影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