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y1735 wrote:機械業有句話:餓不死但也賺不了大錢,但工作穩定且產品生命週期長,而且不大會加班。所以看每個人怎麼想了 我怎麼沒聽過這句話.....那我拼命設計流程讓組立人員減少加班,讓重工機率降低是怎麼回事!我只擔心設計哪天會跑去開業而已。~~~~~~~~~~~~~~~~~~~~~~~~~~~~~~~~~~~~~~~~~~~~~~~~~~~話說回來,還以為大陸在我們後頭嗎!?大陸沒有經過錄音帶的時代,也就是說.....他們不需要買台灣的機臺去抄,他們是花大錢直接請德國的工程師指導,管理方面也是,沒有台灣二、三十年前那堆狗屁文化,直接就導入良好的管理系統。成本更是不用說,他們的料是坐火車,我們的料是坐船......很多先進機臺,已經是大陸用較低的價格較高的技術放眼全球了(歐洲光空氣都比較貴),台灣機械業真的...走上割喉戰了!
現在單純做機械賺不了甚麼錢啦都要異業結合才有辦法賺出錢啦去新興中的國家還可以賺 台灣喔頂多目前餓不死我自己也是做機械的 已經開始覺得我師父退休前跟我說的話 是對的不要賣機器賺錢 要用機器幫你賺錢 所以去找市面上的產品 做一個機器生產他賣那個產品賺吧 經歷了科技業這10~20年來快速的淘汰更換 光碟 面板 led 等等辛苦幫他們設計機器 賣機器給他們 沒幾年就淘汰了 沒得賣了 好賺的時候就那很短暫一下子就沒了又要報肝沒日沒夜 做下一個時代的產品 哪來這麼多肝跟你這樣玩不過會機械的人很好~~~~現在社會競爭激烈 以前是你客戶的 現在去搶他們的生意就對了反正他們不會做機械 設計新的機械 搶他們的生意 這是我現在做機械的想法了人家跟你買機械後賺好幾年 你只賺他一兩年 乾脆做機器跟他一起賺吧~~~~
我是大陸的機械行業從業者,在這個行業內工作十幾年了吧,算是了解一點,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接觸CNC,大陸叫加工中心,那真叫一個誠惶誠恐,一個同事操機撞刀哭得一塌糊塗,因為機器太貴重了,買不起當寶貝供著。十年前大陸這裡的汽車配件廠,買幾台CNC做裝飾,取得供貨商資格後再做專用機床生產零件,但是現在氣氛是完全不同了,技術工人工資暴漲,Ts16949 和 6Sigma 品控體系的推行壓力下,工具機需求量可以說是巨大巨大的。除了汽車銷量這十年增加了一倍達到2000萬輛/年,3c行業的需求也是很可觀的, 我所在的工廠最近因為要採購幾十台cnc,和幾個工具機工廠有過接觸,幾乎所有的知名品牌的企業都在趕做3C行業的CNC訂單,前幾天去一個台資的的工廠談合同,看廣場上碼著近百台的成品機器,一問原來是在趕比亞迪的幾百台訂單---因為產能原因,他們只敢接BYD採購量的一小部分。實際上台灣中等規模以上的工具機廠應該都在大陸設廠了,永進,高峰,東台,台中精機,立偉,麗臺,麗弛,友佳等等,資本是逐利,我想說的是這些工廠現在都活得很好。去年富士康給日本Brother上千台的訂單量,導致大陸這邊買Brother機器提貨時間都延遲了幾個月。台資工廠的工具機性能不錯,價格比Brother, Fanuc便宜3-7萬RMB,市場空間還是很可觀的。另外大陸有很多月產幾台到十幾台機床的小企業,也是拜託了台企如台正等提供光機,回來自己裝裝鈑金和系統,激光干涉儀校正一下就開賣了。但是我還想說的是台灣機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沒有第一線甚至第二線品牌,機床品牌和配件品牌都是如此,大陸行銷的中端機器--包含台正等企業提供的光機---的配件比如絲槓線軌是hiwin/pmi, 主軸是羅翌旭泰之類的,這些都是台灣品牌,但是軸承是日系NSK德系Fag,系統是Fanuc 0i mate或三菱M70。 新代和寶元還是在更低階的市場遊走,和大陸的廣數等搶市場。並且在中高端機床上是幾乎看不到台灣品牌的配件的,成品機床能和日韓品牌叫板的,好像也是沒有,更不提歐洲一線品牌,還是要努力啊,當然陸企這方面差的更遠一點點。現在日本brother, Mazak,北村,牧野,村田,韓國斗山,還有Grob等歐美品牌也到大陸設廠了,有競爭才會有進步麼,市場興盛的時候不來什麼時候來?至於被學了技術,信息外洩,呃,這算是諱疾忌醫了吧
CyberThinking wrote:實際上台灣中等規模以上的工具機廠應該都在大陸設廠了,永進,高峰,東台,台中精機,立偉,麗臺,麗弛,友佳等等,資本是逐利,我想說的是這些工廠現在都活得很好。...(恕刪) 這些公司有幾家~~我只能說品質差的可以.不足為外人道也啊跟以前認識的銀行經理在談~~~銀行經理也說~~某幾家確實沒有媒體講的光鮮亮麗.雖整天做廣告.但實際上很不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