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出社會才開始念碩班的,由於我堅持要讀特定的國立學校(這關係到你所學與學位的價值,這是很現實的),因此我多了不少的通勤時間(包含公司與學校的往返),這是一個壓力,這壓力可能會持續數年之久,直到博班修課與資格考完成後不需每天到校後才能稍做喘息。 大家都知道意志力很重要,但建立意志力的是堅強的動機,我舉例說,我是專科畢業,在當兵前與退伍後也跟著人家去補習(for 二技),但因為我的動機很薄弱純只是覺得應該要再讀上去而已,最後課沒上完,連考試也沒去,而且還重覆兩次這樣的蠢事,浪費我媽好幾萬的補習費。 之後上班過了三、四年,對於工作上的興趣讓我想知道更多其基礎所在,而且我想象如果可以進一步將基礎知識之間的連結找出來,我甚至就可以從源頭設計...;由於對工作的熱情讓我建立了動機,所以憑同等學力改考碩班(原因是我認為可專心讀專業不需讀通識課程),由於沒有自信先報了幾間私立學校,這次沒有補習,就拿之前全部的書來自己讀,除了自己的時間外,上班在等實驗結果時我也拿出來讀...,放榜後全部正取,但我放棄隔年而再報兩間國立學校,第一志願備取沒上,雖只上了第二志願,但我其中一科的筆試成績滿分,整個人好像脫胎換骨一般,也更有自信了;碩班要畢業那年,我再報考同樣的這兩間學校,這次全部正取,也進了我當年的第一志願。因此動機是意志力之母,而對某事的熱情成就了堅強的動機。 熱情、動機與意志力是伴我渡過十二年修業的重要伙伴,否則光這漫長的時間所產生的壓力就足以壓垮一個人,更別提這段時間內的種種人、事、物的挑戰與困頓所產生的壓力了。 另一個重要伙伴是寫日記的習慣,你也可以參考。 意志力、動機也可來自外部,像是多讀書,尤其是課外讀物,我建議你找"A PhD is not enough", "How to get a PhD"等等講述博士求學過程的書本,看看別人的心路歷程...;如果不喜歡讀書,我想博士班或許就不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