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小弟來說
公司業務直接面對終端使用者
有面對同業競爭壓力
所以不是每個品項都能達到公司設定毛利率
之前業務有基本底薪22K(就算業績只有22K還是能領到22K+油資補貼,無上限實報實銷)
依照業績等級配發獎金
如
35萬---->0.5% = 1500
40萬---->1% = 4000
45萬---->1.5% = 6750
50萬---->2% = 10000
以此類推
不過後來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
可能業績40萬的獲利比50萬的多
但是業績40萬的業務領的獎金比50萬的少
有可能當業務業績達到70萬後
毛利連支付該業務薪資都不夠
所以後來修正為
基本薪資為22K
底薪隨著業績浮動
如
35萬以下--->22K
35萬~40萬--->23K
40萬~45萬--->24K
以此類推
獎金部分達到目標後由毛利率決定%數
如業績達
35萬 毛利率20%以上為業績的0.5%
毛利率22%以上為業績的1%
毛利率25%以上為業績1.5%
40萬 毛利率20%以上為業績的1%
毛利率22%以上為業績的1.5%
毛利率25%以上為業績的2%
50萬 毛利率20%以上為業績的1.5%
毛利率22%以上為業績的2.0%
毛利率25%以上為業績的2.5%
以此類推
後來發現業務不會拿公司較沒毛利品項與同業硬拼
反而會力推公司獲利較好的品項
雖然公司總業績並無增加太多
但是獲利是增加的
有可能因為行業屬性不同
計算方式有有異
不過小弟認為大方向是不變的
業績好的不見的薪資比業績差的多
要把毛利率納進參考依據才行
windforce1688 wrote:
大家好,目前小弟的公...(恕刪)
windforce1688 wrote:
大家好,目前小弟的公...(恕刪)
業績獎金設定沒有一定規則.
但原理很簡單,那就是獎金就是紅蘿蔔,擺對了,你的馬吃到了,你要的目的地也達到了.
擺錯了,馬照樣吃到但是你可能到了你不想去的地方,結果就是倒店收攤.

windforce1688 wrote:
大家好,
目前小弟的公司針對業務業績達成與獎金的部份,
想要有一個比較積極的改變,在設計上以 多勞者多得,
立即獎勵,與上不封頂等三要件做原則方針,
主要還是想要激發業務的積極性。
小弟我現在頭緒不是很多,所以上來請教有這方面經驗的前輩們,
還請多提供些有可行性的想法與方向做爲參考,
感激不盡啊。
補充一下,目前業務有六個人。
是傳統產業,中小型規模,
主要販售橡塑膠產品系列。
個人想法:
1. 設定廠價(生產成本+設算間接費用+設算運輸成本)
2. 以廠價和售出價的差額為獲利值
3. 以獲利值作獎金計算基礎, 設算業務成本(薪資/油耗/獎金)佔獲利值比率
4. 重新檢視上述制度設算有無比舊制度更好或相較行業行情
5. 獎金申請細則制定(票期限制,跳票罰責,接單(送貨)規則)
6. 溝通協議
7. 發布
如果你不是公司二代的話,
台灣家族企業在上述順序最常見的是廠價與設算費用被大幅高估,
搞得制度企劃人員二面不是人.
windforce1688 wrote:
大家好,目前小弟的公...(恕刪)
我覺得要告知成本 讓業務去賣比較好
我當過業務..是賣參考書 但老闆不願意透漏成本...我是後來才知道成本大約拿幾折
公司(成本+要賺的利潤)
業務就是有能力拚到的就算他的
假設公司拿4折 公司要賣6折才有賺(成本+利潤)
給業務賣7-8折 這1-2成當作獎金 如果底薪高 就可以看這兩成要抽幾%(50%?) 底薪低就靠獎金高%(80%?)
但是現在是削價競爭的時代 常會遇到賣到6.5折 才有賣出的機會
有時候會遇到同價位6.5折 這時候就會看服務品質和業務能力了...
不過之前我做那兩年 對方書店差點倒掉...就是因為服務有差
對方是把樣書直接丟桌上 附個名片
我是給樣書 再問問需求~有時候就閒聊打哈哈 不要為了推銷而推銷
還有就是千萬別中午12-1點去打擾人家 大忌阿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