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heven wrote:錯!有個很簡單的方式...(恕刪) 有個很簡單的方式可以兩全其美,就是改用機器去做事。以前公司10名員工,一天只能做1000瓶可樂。後來換了新機器,10名員工一天做2000瓶可樂。所以可樂就降價了,員工薪水不用減。很多老闆都用這邏輯,賺錢拼命擴廠(薪水就維持....低薪)
webb6688 wrote:很多老闆都用這邏輯,賺錢拼命擴廠...(恕刪) 有些老闆會...用10名員工...每天做1100瓶可樂就好....責任制啊...用kpi(我朋友公司..)慢慢把你推到極限....你這個月平均日做100瓶...下個月就要101瓶...一年後就要112瓶...做不到...年終..做的到1...你是0.5...做到了...下一年目標是124瓶...直到你做不了走人...換一個低薪的年輕人從100瓶再開始.新機器要錢啊....
機甲部隊 wrote:我是不懂經濟學啦,但...(恕刪) 我覺得看產業吧我舉CNC例子好了,很多都是從老闆那邊學到之後自己出來開工廠然後用低價下去搶生意,結果越開越多利潤就越來越低,整個就是惡性循環如果是一些大廠接到國外訂單,而國外也會評估你的規模下去殺價通常可以賺個10%就不錯了最賤的就是用大陸的價格開給你讓你做當然有些工廠還是會賠錢接...然而真的有品質的工廠,價格就居高不下反而可以接一些國際大訂單品質好其實也不用怕沒生意只是剛開始的業務要從哪邊來才是問題向台灣的鴻海或台GG好了我覺得寧願多一點像台GG一樣的企業也不要像鴻海這樣低價一直搶客,而且員工福利也沒好到哪邊去的公司而且台G的研發團隊規模也大很多,是真的有技術層面在的雖然鴻海也有,但是在大陸開那麼多家工廠,受惠的也不是台灣人鴻海寧願花幾百億投資工廠,也不願意加薪個幾%回饋給員工這種公司其實也沒多好
我是這樣認為,假設一家工人薪資提高5%,產品售價提高2%,你的產品在國際上還是很搶手,可以這樣做!!如果工人薪資再提高10%,產品售價再提高4%,你的產品在國際上變的CP值低了,怎麼辦?一般公司會附加產品價值,例如品牌形象、品質、設計感等等,讓消費者願意多花錢買你的產品,如此公司員工為了自己再加薪,一定會設法讓自己的產品更具特色,那麼產品售價可以在提高,自己新資也會再加上去,如真正的北歐家具、德國的車子、日本的家電等等,這樣一來這個國家人民越來越富有,產品也越來越好,台灣似乎不是朝這樣發展,工人不加薪,產品售價還要提高,中間的落差被資方賺走,然後工人不會想替產品提升附加價值,售價又沒辦法提升,資方想賺更多只好降低工人薪水,如此惡性循環,自然沒有競爭力!!!
就算有員工去檢舉.也是低調處理..還要相信那些政客嗎?中南部一堆沒符合基本工資的.有人在管嗎?沙拉油事件中.黑心廠商大賺暴利.員工薪水還是低的可憐.某些企業賺得要死.每隔幾百公尺就開一家.但是員工還是領很少.壓低價格提高競爭力?真的是那樣嗎?
專家常說要有品牌、重品質、重研發,才能創造毛利,但為何這幾年日本電子業品牌如索尼、松下、夏普等卻也狀況不佳走下坡?北歐品牌如Ericsson、NOKIA、VOLVO、SAAB,也不是營運不佳就是被併購。他們不都有品牌,有品質,有研發嗎?公司賺錢老闆會不願意給員工好一點的福利?就我看來,這種蟹老闆不會是多數的。大部分很賺錢的公司,員工待遇和福利和同業相比就會比較好,但現在也有很多老闆,真的在苦撐,其實很辛苦的。而且就算有一點點的獲利,還是得先顧及股東的權益吧!做員工的想領高一點的薪水,與其人云亦云的罵老闆,建議還不如想辦法充實自己,轉進真正大賺錢、能提供員工好待遇的企業吧!就像某些公務人員說的: 有本事,你也考進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