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2K的起源及發展

continuum wrote:
太有趣了哀鴻遍野?那...(恕刪)


您大概沒關注過當時歐美的經濟衰退吧。
歐美是消費市場,台灣是生產國,經濟衰退台灣是首當其衝。
歐美失業率高,但社會福利相對也好,這是基於高稅金的基礎。
至於經融風暴有多嚴重,我相信很多人看新聞時覺得事不關己,選擇忽略。

至於公司苛刻,請問除外商外,台灣哪家公司不苛刻?
但至少公司給的薪水合理,我個人倒是很想把一部分薪水換成休假。
公司苛刻不代表我就不能幫公司講話,不是嗎?
何況我舉例公司聘雇就業方案的員工,請問哪一句是替公司說話?
那時候 怕都怕死了

怕沒工作 怕被裁員 那時多恐慌

那時 都快沒工作了 還能談買房嗎(危機入市)

那時最常聽到的叫 現金為王

沒聽到有人說 危機入市
gatewaya wrote:
您大概沒關注過當時歐...(恕刪)


歐 .... 親戚在美國也跟他聊過這問題
怎沒感覺這樣嚴重 ? 他們也這樣過來了
而且最近聊 美國還是有復蘇的景象

但是台灣勒 ?
難道台灣受到的衝擊嚴重到 , 22k要認為是政府德政 ?
而且國外失業率大多比台灣高... 至少到現在賬面上還是 !
真的是有點搞不懂這邏輯在哪 .....
哀鴻遍野 ?!?! ...... 那國外那種失業1x%以上的不知道怎樣用形容詞 ...

再來對於剛畢業的人來講 ... 22k是為了生計都必須要的嗎 ?
22K很多人根本只是道聽塗說
我看到這內容也更了解多一些
真的要搞清楚內容判斷就比較客觀
人云亦云的人還是比較多
假話講100次就會變成真的,

公司請一位業務助理給28K 就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動不動就說別人都只給22K,

28K在台北是能活嗎?房租,水電,雜七雜八費用,是要叫人怎麼生活?

蒸蒸日上 wrote:
當人人都是念大學,技院也變科大,也說是讀大學沒有差異化了,
有差異化 才有價格,沒差異化 就是統包22K
教改~~~ 其實也是一種資源的重新分配


導果為因,邏輯錯亂.

誰跟你說大學氾濫和22K有正相關?

1.大學氾濫是因為當年民代立委要脅教育部把五專的退場機制(裁撤)變成進場機制(大學)

2. 22k是金融海嘯後馬政府用納稅錢補助企業雇用奴工

22k只跟政府政策有正相關:

1.十年十兆錢進大陸產業不升級

2.政府補助,當然企業樂的不出錢就可有奴工阿!

但爛大學的普通學生領22k不代表菁英畢業學生起薪也應該拉低到只有三萬多四萬阿!(十五年前就是這個價了~不算通膨還是倒退)

P.S.今天縮頭裝沒事,明天政府還是會來搞你(的錢)
用虛擬的數字來比喻,
早期的社會,提供1萬個月薪超過4萬以上的工作,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只有8千人
所以大學生人人都薪水不錯
現在的社會,提供1萬個月薪4萬以上的工作,可是大學生有10萬人
所以大多大學生只能拿低薪,拿22k很正常

當然沒產業沒有升級,政府政策失敗,也導致提供月薪4萬以上的工作經過那麼多年還是只有1萬個,
就是餅沒做大,吃餅的人變多了。餵公子吃餅的時代已過去,對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說學歷不重要囉
基於職業不分貴賤及天下為公的普世價值.

所有每周工作滿40小時的全職工作者.

都至少要月領42k,

不足部分,一律由政府補足到42k.

這一點,台灣政府一定做得到.

不要老是給大企業減稅,補貼.

老百姓直接補貼比較實際.
這應該也是資源的重新分配吧

把每個阿撒布魯的 都改成大學生 齊頭式 無差異化

當然前面的學校的學生 他本來就是在前面 自身多少會有些影響

但在後面的學生 都以為自己是大學生 那可影響很大




現在研究所好考嗎??

前些日子不是還有甚麼 權貴EMBA (當然那是去交朋友的 拓展人脈的 不舉例)

有朋友去考在職專班 EMBA 準備了一小段時間(一個月以內)

錄取81人 報考85人

現在每學期 學費11萬 已讀完一年 共花23萬

準備要第二學年了

sttit wrote:
1.大學氾濫是因為當年民代立委要脅教育部把五專的退場機制(裁撤)變成進場機制(大學)
2. 22k是金融海嘯後馬政府用納稅錢補助企業雇用奴工
22K的起源是教改....><
22K跟教改只是時間線是在一起的,
但兩者之間沒什太大關係!

我舉個日本的例子:
日本經濟大蕭條至今,
之間日本教育也實施過寬鬆教育,
所以日本經濟大蕭條是日本寬鬆教育害的?
從沒聽過這種話!

日本至今科技依舊高超,
相對的當然人才也要好,
但你以為日本大學畢業生一畢業就18般武藝樣樣精通嗎?
日本大學畢業生跟台灣的大學畢業生一樣,
只是完成學校的學業,
而日本跟台灣的大學一樣不是職業訓練所,
那日本大學生如何變成日本企業所謂的人才?

因為日本企業在招聘時看的是你的個性和未來潛力,
然後進公司後再加以訓練!
當然公司也專注於研發!

台灣呢?
招聘時要你18般武藝樣樣精通,
進公司後,
進修要自己想辦法!
(很多的學習跟訓練,必須要有專門的機器跟設備與相關環境,
這些東西大學裡不會有,當然也學不到,必須在工作場所才能學到)
公司只想做代工只想cost down,不做研發!
這種情況下薪水會高?

雖然教改的內容很差,
但不是教改導致22K,
導致22K主要原因是政府經濟政策和公司營運方式!
工商業界每次提建議都是減稅增加外勞,只會cost down,
就算該公司員工都是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畢業的,
但是老闆一句話:公司只做代工!然後拿微薄的毛利3-5%!
有什麼用?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