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台灣的薪資兼論中國經濟


xiaoxiao5 wrote:
就當作看笑話吧,就算...(恕刪)




問題是日本那時已經是先進國家了 衰退沒關係,因為人民整體水準都提高了

而我不是說中國不先進,而是城鄉差距過大 沿岸水準有跟上,但內陸還差很多

基本上現在的情況就像還沒跨入先進國家之前,卻已經開始出現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問題

沿海沒差,因為水準有上來 但鄉鎮就慘了......還未步入工業化

內陸產業升級的速度跟不上沿海的速度,一切都是因為中國太大了

所以習近平才會一直想辦法改革和縮短城鄉差距

samsungdog wrote:
問題是日本那時已經是...(恕刪)

中國一線城 還是跟不上台灣
中國至少還要兩代人 才能跟上現在台灣的水準
ksk2917 wrote:
中國一線城 還是跟不上台灣
中國至少還要兩代人 才能跟上現在台灣的水準

目前大陸一線城市的人均GDP大約是10-14萬人民幣,算下來大約是台灣的平均水平,要說超過台灣新北一帶應該還沒有,但也不會差太遠了。以目前全國人均GDP大約為台灣三分之一的情況,趕上台灣的水準應該不用兩代人(50年)的時間。

大陸的經濟規模比台灣這樣的小型區域大得多,而且前幾十年因為主動和被動的門戶關閉,自己形成了雖然水平落後但是體系完整的工業經濟,而且身為大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世界級遊戲規則的制定,因此抗擊外部經濟形勢變化的能力不是小型的純外向型經濟體系可比的。

如果說中國經濟的前景,很明顯這幾年會有一個停頓調整的時期,就像在1998-2001年前後一樣,連續高速運轉一段時間,步調有點亂了,緩下來調整一下。但是調整完畢,還是可以期待中國經濟繼續穩定增長。中國的中西部目前還是很窮,傳統產業可以向西轉移,同時東部和中部較發達區域向上升級產業。中西部的開發有很大的拉動作用,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至少還能持續到中西部也實現目前東部工業化程度的時候。

從經濟規模和產業結構上來說,目前的大陸不一定需要台灣,如果跟台灣採取合作策略,可以錦上添花;但是台灣如果跟大陸割裂甚至對抗,前景會很難看。所以為了大家能夠共同繁榮,還是減少爭執,加強交流,更多合作的好。
iantsai74 wrote:
目前大陸一線城市的人...(恕刪)

去北上廣深杭 路上或是百貨公司走走
再去台北走走。 跟本不是一個水準

中國只有薪資起來,其他都還趴在地上

台灣是20%沒水準的人+80%正常人
中國是反過來

windwaltz wrote:
很好笑 傳統產業西...(恕刪)


你說的都是對的,茶葉蛋都吃不起的地方還差的遠呢,台灣很好。
中國不是已經崩潰十幾年嗎?

中國缺乏能源跟礦產。這個好笑,倒底為啥常聽到世界逼著中國買稀土。你要說中國缺糧食,我還比較相信。

中國僅有代工跟炒房,這個好笑了,中國工業跟研發沒這麼弱,中國自我研發,搶專利,竊技術可從沒手軟過。

樓主倒底有沒有在中國生活工作過呀。

ksk2917 wrote:
去北上廣深杭 路上或...(恕刪)

呵呵,照您的觀點,窮=沒水準,叫我說什麼好呢?

windwaltz wrote:
很好笑 傳統產業西移
沒有想過光把貨物運到沿海
的成本
就跟沿海生產差不多了
還西移哩...(恕刪)

照您這麼說,五大洲的內陸應該全部是無人的荒原了?請多走一些地方開闊一下眼界才好。

windwaltz wrote:
還說五十年後會超越台灣
呵呵
經濟可以用固定成長率這樣亂乘呀...(恕刪)

近30年的增長率擺在那裡,大陸追近了多少有數可查,誰說一定要用固定成長率直接算?您覺得大陸追不上?請給出一個計算模型啊,光呵呵一聲,氣場就壓到我嗎?呵呵。

windwaltz wrote:
大陸也是出口給美國
台灣最大外銷最終市場也是美國
你看到對大陸的順差
只是賣零組件去大陸加工製造
最終還是出給美國
以最終市場來說 對大陸依存度遠沒你想像的多...(恕刪)

2013年台灣的出口金額,對大陸20%,對香港14%多,加起來佔了總出口量的40%,你說依存度沒我想象的多,可惜我沒能力讓貿易停止一年來看看結果如何,所以只好承認你贏了。

您這觀點主旨就是一個:大陸對台不懷好意,主張這個觀點不用任何數據。然後只要反對這個觀點的,就是政治上不正確,一定是有陰謀。
windwaltz wrote:
大陸也是出口給美國
台灣最大外銷最終市場也是美國
你看到對大陸的順差
只是賣零組件去大陸加工製造
最終還是出給美國
以最終市場來說 對大陸依存度遠沒你想像的多...(恕刪)


還是想說明一下,其實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是很大的,您可以去檢索一下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大宗貨物是什麼?在近幾年,應該是以相對高端的電子、化工與機械工業產品,如晶元、液晶面板、儀器儀錶、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產品之類為主,這些產品對台灣來說,如果失去大陸這個大型市場,會是什麼後果?在島內建設電視機、電腦生產線?還是在東南亞建設這種生產線?而對大陸來說,通過擴大內部產能(如面板、化工產品、精密機械等)或者擴大其他渠道的進口(比如韓國、新加坡等)可以解決。

我提這個問題並不是說大陸會拿這個作為手段來怎樣,而是覺得,台灣如果採取完全對抗的措施來處理跟大陸的關係,其實會搞到雙輸的局面,那樣有什麼好處呢?
台灣生產三星 蘋果手機的零組件
NB裏面的IC 晶片 螢幕
你可以宣布不要買蘋果呀 不要買三星
只能買 小米呀

台灣可是賣給美國 只是在大陸製造
你以為是你中國人決定要用誰的零組件呀?
當然
你可以說只要台灣做的
都不可以進口到大陸呀

那麼 人家自然就會把供應鏈改由台灣交貨
台灣或東協生產
台商自然就移到別地方去了
傷的還是你的工作機會和稅收

至於 你也可以宣布 台灣進口的產品要課高關稅呀
或是不准進口呀
呵呵 可你可以想想 你買了多少台灣終端產品
影響又有多少

我只能說很有限啦
大陸對內需市場保護的超嚴密的啦
你還以為很大方哩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