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不洩漏公司機密與競爭對手, 每日扎實做滿 8hr 工時,上班不打混摸魚 ....
但員工有權追求更好的生活與待遇!
剛入社會工作,偶遇一位待過USA TI的工程師, 他告訴我他剛進TI工作的頭一年,都在接受公司的training 與上課,還有薪水領, 沒有投入真正的工作. 一年後, training 結束,他就換了工作. 初聽時,我很直覺問他,公司沒跟你簽約嗎? 你不用賠錢給TI嗎?
他的回答更令我驚訝:
他沒賠一毛錢給TI, TI的人對他說, 你不選擇TI, 表示TI還不夠好, 這是我們TI的問題,要自我檢討. 我們無權限制你追求更好工作的權力,即使是我們已經訓練你一年.
USA TI 對自己的信心與氣度,讓當年的我頗為折服. 只可惜當年沒到 USA TI 工作.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Junodidi wrote:
我覺得會不會是這家公...(恕刪)
歐美大公司多為專業經理人制度, 一般均是以績效來評量員工,
敢給,也很敢砍人!
台灣的中小企業多是老板即為經營人.
樓上的網友點出這個大差異讓我想到, 對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或許真的應該到大公司才會有更多訓練自己與學習的機會與資源,
中小企業可能不論在資源,在老板的想法中,你想得到較多的學習與訓練是比較困難的!
因為訓練也是要花錢的!
對大公司來說,訓練出來的員工,只要有超過10%能留下來, 他们的貢獻就值回報價了.
更何況 大公司更有機會優先中小企業挑選到優秀與有潛力的優秀新人,為己所用.
不論是對優秀的新人,還是有經驗有能力的員工,重要的是公司願意拿出何種"誘因"來吸引其為己所用?
有誘因,才有動機,有動機,才有行動.
尤其是真正的人才,這些人並不缺工作的機會,吸引這些人並不光是錢多就好.但錢的確是個反映出你在雇主心中價值的指標,是一開始的考慮因素,但並不是最後主要的決定因素!
台灣老一輩的老闆,"家臣"的封建想法很重, 更有些40~50歲的中小企業主,圖有父輩的家臣想法,但無父輩照顧"家臣"員工的作為. 這些老的中小企業主用來留人的工具,除了錢,更重要的是"情"與"承諾".
我想表達的是:資本主義下,競爭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而"錢"並不是唯一指標,但的確是重要指標!
公司之間應要競爭來吸引最優秀的員工,而人之間也必須競爭才能有機會進入最優秀的公司,獲得好的待遇. 台灣應該開放,讓大陸與外籍人才能自由進入,也該開放大陸與外籍公司能自由的設立分公司與研發中心.
鎖國並不能保護島內的勞工!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本人已經在這個社會打滾非常非常多年,也看過太多太多即將退休卻被公司資遣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就像是棒球場上的選手,而這個社會就是一座棒球場,每家公司都是球隊。大公司組成大聯盟球隊,小公司組成小聯盟球隊。每個人都要從農場出發和大家競爭,一旦你能證明自己是個人才,公司就應該要花大錢把你留下來。相對的,如果你的實力下降,公司也會把你拿出來當和別隊的交易的籌碼或讓你成為自由球員。球隊不會養你一輩子,所以你必須在自己能力最強的那幾年賺最多的錢,當你是大聯盟的人才當然就不會簽小聯盟的合約。
台灣的企業常常拿著小聯盟合約要找大聯盟的人才,甚至於對於自己的農場完全是無心經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