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幾年前家父研究所畢業,
快退伍30幾家公司主動詢問工作意願,其中一半是外商.
那個年代 高中畢業就很了不起了.
現今大學畢業相當於當年的高中畢業, 要國立大學畢業才勉強算是當年的大學畢業,
若要像樣點的工作,沒有研究所或是國外文憑免談.
接著是所謂大環境問題,
90年代中國陸續對外開放,很多國際企業總部陸續遷移過去,
撤離台灣的辦公室,或降格為區域聯絡處,
人才需求自然越來越少.
很多早年赴中國撈金的長輩都說,
當年人家是捧著優渥的薪資要你過去中國開疆闢土,
要要求司機,要要求每個月回台休假的機票...什麼都很好談.
哪像現在,變成台灣人要過去找飯碗餬口飯吃?!
當年是國際企業不知道如何進入中國市場,
而台灣至少同文同種,比較能理解當地人想法,適合過去開疆闢土.
好啦,這是惡性循環,
當製造業外移到東南亞,商業外移到中國,
那台灣還剩什麼?! 服務業,觀光業?! 別傻了,早就被外國財團壟斷了,
(這也是為什麼反服貿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有個日本遠親形容得很好:
台灣人遠比日本人好親近,有人情味,物價便宜,服務好,醫療品質佳....
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適合旅遊與養老.
年輕人應該多到國外去看看,這邊已經沒有適合發展的工作了.
上面很多人提到的產業斷層也是個問題:
企業都要有2~3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者佳,問題是連入門都無法入門,去哪裡找相關工作經驗?!
所以企業總是在抱怨找不到好人才(好人才都被國外挖走了),
而年輕人總是抱怨找不到工作.
外國企業老早看到此問題,
因而很多都在開放高中生或大學生實習,這樣至少讓產,學不分離,
學生能夠提早了解各行各業,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企業也能夠發掘可造之材,待畢業就延攬進公司服務.
而台灣人都是被逼得不得已,找個能餬口的工作,
再慢慢跳槽,
無形中埋沒了很多人才,也浪費了很多時間.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