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一隻返鄉鮭魚的故事(圖文並茂)

不知道上面在炮什麼

我家做技術貿易的

特殊零件訂製

常有國外客戶的零件在歐洲難產

請我們想辦法


當我們詢問他們用的方式花的成本之後

過沒多久我們就能在台灣找到便宜的解決方案

還能過關交貨

我就覺得


,,,,,就算機器名稱不清楚 就算精度沒有想像中的精準

好啦!



結果是什麼?


生意做的成 照樣能外銷


上次客戶來台灣考察


我帶他們去新莊泰山很多友商看看

每一間都是鐵皮屋

裡面放的機具都是德國美國日本的高價機種

那是他們很意外

卻很高興的繼續把生意交給我們



很好阿 精度沒有預期中的高 工具機的名稱也說錯了

人家還是能一年出貨好幾台

還是外銷單


"""""這樣是更厲害吧!"""""""



話說最近出產的產品

人家在歐洲花了好幾萬美金做模具 做出來失敗的東西

我們在台灣花了幾萬塊台幣用牛頭刨床做了幾個模具 也能交貨阿......

公差也大 但就是能解決問題


說是技術貿易 我對這些機台都不懂

我還問老師傅說那台是什麼 這台是什麼 ? 也包含你說的 "洗"床

這些工具機我都不懂 老師傅是這樣念的阿! 我還不是一起這樣寫的

結果還是做成了生意

我只知道每二天台北彰化二邊跑 把黑手 師傅都照顧好 把進度盯好

他們開的價很少砍 下午茶加點心

人家就更願意分享也願意教





要挑毛病挑不完啦 挑完了人家貨照出
你的留言還是留在這裡

人家一個人伺候全部的工具機做出產品
精神可嘉值得學習是真的
科科,好聽是鮭魚返鄉
難聽點是事業技術被大陸人整碗捧去了吧
既然從對岸逃回來了
不拿點退休金回台灣怒炒一下房地產怎麼行呢
台灣年輕人從來不缺技術知識
不然以台積這幾年大量增才
公司有半數以上是年輕人草莓族
依照現在台灣對年輕人的評價
台積早倒了吧, 怎麼還是第二名還看不到台積車尾燈的世界第一呢
我想是因為台積的CEO是美國人不是台灣人吧...科科
整篇文章讀完~能肯定文中鮭魚絕對有兩把刷子!!

不過撰稿人要稍微跟鮭魚校稿一下就是,有些細節及名稱寫清楚跟正確點,

比較不會有人挑骨頭就是~像是單位之類的...

(題外話,單位標清楚更顯專業,如mm跟μm,口語點可以講條更顯親切)

至於文中的鮭魚有人建議可以去機械廠應徵~

只能說,有能力自己搞,頭殼壞去才去給人請!!(用台語唸更貼切喔!!)

以目前台灣機械廠的規模,你覺得會花多少錢請這隻鮭魚???

就算鮭魚肯屈就好了,我敢肯定設計被上層加料的情況肯定會發生,

然後成功是上層英明,失敗是鮭魚該死!!這就是目前台廠的現況!!

文中亦有提到,害怕找個學徒員工開個30~45K薪水怕被公幹!

免驚~絕對不會!!

若鮭魚肯教,並且不要求十項全能,開出會個兩三項的條件,

我肯定人絕對不難找!

而且建議可以買台線割機,部分零件用線割加工方便許多,速度也快!

另外再聊到文中提到的電焊!

樓主電銲技術若真的有兩把刷子,那可以說是一生不愁吃穿!(絕不誇張~)

不少公司電銲專門的員工薪水談價空間可是很大的,

更多則是選擇自行開工作室,口碑只要做出來,真的是每天門口一堆人排隊等

焊補,要是在買幾台雷補機,生意更是夯到不行!!

樓主文章內容是真的寫的很棒,不過有部分的觀念可能還是要改進一下!

台灣絕對不缺肯捲起袖子弄髒手的年輕人,只要老闆肯教,公司有希望~

薪水不絕望,很多年輕人還是願意投身這些行業的!



連這篇文也能酸,
酸民真是無所不在啊!

我不做文中提的這一行(看到那麼多的設備,不少錢吧?)
但我看到的是我們這一輩親自動手做的心態
行不行,就等你年紀大時,看是不是只會動一張嘴...
但我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只會動一張嘴...

看看國外的公司
很多年紀大的資深工程師都被公司當作寶
很多主管都有很深的技術底子

反觀台灣
很多工程師年輕時只想往主管職走...
技術沒到一個層次就想當主管
當主管沒技術,就只好想辦法穩住主管的位置...
產品做得好不好?
有沒有辦法比別人的好?
穩住位置可能比較重要...

所以,
難怪某A公司的高層一開始就說平板沒有市場,繼續搞筆電
最後自己卻比平板先被市場淘汰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你要買新設備了
....
你要買新設備了.....
你要買新設備了
我在裏面看到這句
-->>但您買了設備您真的有買到Know-how 嗎?

現在很多公司都是這樣的,買設備包服務
有問題一通電話call給廠商就好了
幹嘛自己搞,累死了..
效用又低
但這真的好嗎?我不知道,只知道很多公司都是這樣

鮭魚返鄉??
當初因為大陸給點利誘,因為大陸成本低,因為大陸市場大
一堆所謂的鮭魚跑到大陸想撈一把
結果10多年過去了,技術被把大陸人學去了
經驗被大陸人copy了
現在大陸人能自己做的,幹嘛還給你台灣人吃..
大鮭魚可能還有點資源、關係可以在大陸混
小鮭魚只好鼻子摸一摸,鮭魚返鄉了~~


jerry.lee.taipei wrote:
連這篇文也能酸,酸民...(恕刪)


哀,不用怪那些人,現實是沒當上主管就是LOSER,裁員第一個找你,家人也只會不斷問:「當主管了沒??」,願意接受萬年工程師的公司很少。

jerry.lee.taipei wrote:
看看國外的公司
很多年紀大的資深工程師都被公司當作寶
很多主管都有很深的技術底子

反觀台灣
很多工程師年輕時只想往主管職走...(恕刪)


這位大叔你是資深工程師還是主管?
現實環境會直接主導年輕人決策方向
大部分公司就是技術職萬年不加薪(當然有人不缺錢沒差)
如果台灣公司技術職薪水普遍能跟的上管理值
你再來講這些吧

John L . 萬軍 wrote:
話說最近出產的產品

人家在歐洲花了好幾萬美金做模具 做出來失敗的東西

我們在台灣花了幾萬塊台幣用牛頭刨床做了幾個模具 也能交貨阿......

公差也大 但就是能解決問題...(恕刪)


其實,如果能克服這部份的公差,就能更上一層樓

我家專用老機台,做出與國外一樣公差等級的東西

當然,機台的某部份,一定是修改,甚至"外掛專用設備"上去,提昇精度

如果精度能提昇,改天,就不會等歐洲做失敗才轉到台灣做
會直接來下單,那,就更棒了

期許大家都正向循環,愈來愈好。
chamberplus wrote:
一隻返鄉鮭魚的故事故...(恕刪)


我個人最喜歡吃鮭魚,專吃鮭魚生魚片‧

尤其是野生的,更是好吃‧

吃鮭魚是有方法的,不用擔心‧

很早以前有一種技術,懂技術的人可以利用技術賺錢‧但是對岸也很想要這種技術,不過因為技術本身有一定的難度‧

對岸只能靠買賣技術去賺錢,而不能使用技術去賺錢‧

也許現在對岸會技術的人多了,開始會學習使用技術去賺錢‧

但是確不知道當初那些會技術賺錢的人,又更利害‧會利用新的技術去賺這些剛學會利用技術賺錢的人‧

學習會有一段時間差,光賺這時間差的技術相隔的部份‧就夠賺了‧

當然這些技術絕對不能外流,畢竟要保持技術領先才可以一直維持獲利‧

不管這些鮭魚如何東奔西跑,最後也是跑進我的肚子裡‧

鮭魚有個習性就是逆流而上,用盡全力去做自己跟本達不到的事情‧

也許某個時期會很大條,但是當鮭魚很大條的時候‧就是離死期不遠的時候到了‧

只要認清這個事實鮭魚吃不完‧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