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要發展觀光,但文化的主軸是什麼,發展觀光不外乎就是要有一個文化的主題,但高雄真正能拿出什麼樣的菜色,如果一間店,他賣日本料理又賣漢堡薯條美式料理,兼賣台式切仔料陽春麵,就算每樣菜都做得很好,但可以想見的招攬客戶不容易,消費者必然先混淆而難以想像菜單內容,而過後也難以給人深刻的印象,而偏偏台灣很多觀光產業就是這樣拼裝而成的,觀光區充斥大量的日式、原住民、漢民族甚至韓國文化,我實在不懂為什麼吊橋旁要賣日本雷門燈籠紀念物。
台灣要發展觀光,先弄清楚路線是什麼,軌道建設當然可以蓋,但台灣是怎麼樣的文化主題園區要先弄清楚,台灣怎麼包裝,如何行銷,外國人來台灣,會不會進行再推銷,這些都是發展觀光必須先弄清楚的;現在國外客很多,但許多外國觀光客只知道台北這個地方,如果有在台北待過,台北的觀光客是很多的,雖然台北的景點有限,但外國觀光很多大部分停留在台北而已。
高雄長年不變的經濟停滯,許多產業看起來還算是穩定,但停滯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就是不流通,產業沒有需要有多餘的人力需求,故有的人力已經穩定足夠,中高年齡定的工作者長年不換工作,或是無法換工作,所以造成青年難以就業或只能領取較低的薪資,抑或是向外發展,高雄雖然美麗,雖然宜居,雖然仍是那個熟悉又親切的高雄,但對青年來說,卻是工作職場的沙漠,不是蹣跚而行,就是向外逃離。
CONA24 wrote:
高雄要發展觀光,但文化的主軸是什麼,發展觀光不外乎就是要有一個文化的主題...(恕刪)
高雄觀光的主題就是花媽!我知道他們確實有這樣想!
只是高雄以外的人看到寬版的,不會想到林志玲,就只會想吐而已!
max3333 wrote:
高雄市與高雄縣於2010年12月25日合併改制99年到106年 7年人口增加3000?行政區改制前後差了多少?
沒錯!高雄市106當年與99當年底人口數相較,內政部統計資料只多了3,429人
至於97年及98年的人口資料,小弟是將改制前高雄縣市人口相加
99年後的統計資料,改制前高雄縣市的人口資料就合併計算了
舊高雄市的資料可能還要篩選整理一下
不只說高雄市
臺北市的人口105年、106年也開始出現負成長,每年少了8~9K的人口,其實也是宜居性大幅下降的警訊
至於桃園市,近5年每年人口的成長都在40K上下,非常的嚇人!
看看統計數字,雖然背後有很多因素不見得能瞭解,但也可以概略看出各地方發展的趨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