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相關的茶葉買賣,都不想碰了
還想要做其他(小)生意??
況且當你茶葉本職忙的時候,那時候生意怎麼辦?
-----
父母 2萬x2(退休)+1萬(租金),應該不用你煩惱吧
夫妻 4.5 + 2.5 = 7萬元,怎麼會收支剛好??
總覺得你們應該先節流
開源的話,就打零工吧(照你敘述的茶葉工作時間)
-----
保險,可以買 定期壽險、實支實付型定期醫療險
反而是 終身險 不太需要買 (你的安心險,應該是終身險吧)
保險 是保障意料之外,不是拿來儲蓄的
終身險期滿,大部分就是拿回 繳納的保險金總額 而已
還不如把(終身險跟定期險)的保險金差價,拿去投資股票(定存股)
-----
有閒錢就買股票(定存股之類的)
像是 中華電信(2412)、台灣大哥大(3045)、統一超(2912) (其他股票 請自行研究、google)
每年拿現金股利,不要看股價波動,但是要注意重大消息
如 統一超(2912) 目前算波段高點;處分上海星巴克後,要再觀察一下
----------
xieb. wrote:
有位同事最近得了癌症。
說到癌症,再看到一連串的討論,有一些感嘅
我爸現在正在安緩病房,平靜的等待最後
今年三月以來,兩次主治醫師召集家屬發布病危通知
幸而他運勢極好,都有安然度過
但進過加護病房劫後餘生的病人
大都是不死也只剩半條命的,也算還好先前有歸劃保險
才有能力呈接高額的醫療支出
(包括一些健保未給付的醫藥支出)
我們去年三月就申請外傭了,
到十二月才找到合適的
雖然,有請外傭身心的負擔就減輕不少了
但是……那只是換自已無餘力陪伴的缺憾
若有足夠輕的工作負擔,的機會
陪伴這件事還是要親身參與比較放心和安心
拿薪水找人陪伴,或雖然拿不出錢,但自已有心力時間看照…
這個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見人見智
去安緩病房,圖的是什麼?
還不是和一般人居家的過程一樣,平靜的老死……
當然,醫療險這種東西,在1~2期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但在前期能發覺或自覺癌症的比例極少
大多是後期發現的,且能作的也非常有限
先不說費用,負擔的手術和化療對身心的折磨和復健的心力
也不一定比消極治療的生活品質差
(雖然平均起來,以餘命來算,消極治療的相對要少)
以整個生命的尊嚴和價值而言……
針對癌症這件事
上天其實對富者和窮者是……相對公平……的
我覺得,得了癌症
或體驗親友經歷癌症(或重大傷病)
會對人生觀有些不同的體驗和了解就是了
我能夠在深夜於急診室中、拜讀這位仁兄的心路歷程、我們同屬四十來歲、卻擁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規劃與生活態度!我倒是認為、人生沒有對錯、只能說同屬於年紀相仿的我們、彼此分享一下、做個參考!
讓我來敘述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學生時代、歷經過21份工讀工作、寒假、暑假、夜間、甚至過年前10天、由於家庭清寒、父親老邁、非常之積極!
我和老哥學生時代成績還算爭氣、他自高工考二專、我是直接考五專、彼此不約而同地考上了同一所國立工業專科學校、還記得一學期的學費才$6,600 台幣、對於那時拮据的家庭經濟、幫助匪淺!
我們家兩兄弟由於成長環境之歷練、相較其他同齡孩子、明顯成熟許多!我和大我6歲的哥哥感情很好、經常聊天交流!退伍後的職場生涯規劃、我已明確立下了「雙箭頭」策略、在我個人認為、職場升遷 vs 投資理財、一樣重要!
在我22年的職場生涯過程中、依循個人安排的生涯規劃、某定而後動、佈建的非常穩健與成熟!我歷經13家大型企業(包括公司合併、集團子公司內轉)、其中有12家是上市公司、唯一沒有上市的那一家公司、那是因為它是美商、還是世界規模最大之半導體銷售企業!
有人說、轉業不聚財!我想說的卻是、不敢轉換跑道、那才真的是庸才!適應一個新的環境、新的產品、新的文化、新的人群、全新的一切、那是何等重要與困難的一件事、沒有絕對的自信與戰力、你憑什麼跟這些企業高管叫價拍板、更別談及離開自己熟悉已久的舒適圈、這真的不容易啊!
讓我來說說我自己目前的退休生活!我現在47歲、我是在2016年7月11號退休、當年我45歲、比預計的規劃、晚了大約2年!
我認為人生終點的設定、其實活到80歲不切實際、也沒有意義!與其老態龍鍾、老眼昏花的依賴著外勞看護、安養院的寄託而苟延殘存的活著、不如積極進取的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設定在60而止、但是認真享受著生活中的每一天!
在我陪伴老媽媽中風之後的這十年以來、期間風風雨雨、安養院摔倒骨折、長期坐輪椅導致的細菌感染導致發燒敗血病、罹癌與抗癌的過程中、我已經習慣以笑容面對老母親、我個人也在過程中、領悟與學到了許多!
在醫院腫瘤科陪伴媽媽候診時見到的人生百態、其實根本來不及連結到名利與富貴、看到候診區眾生單純的期望、不過就只是期盼著身體恢復健康、期盼能有多一點點時間、存活在這世上!
再回想起一群自認為成功的人士、期盼著能夠在55-60 歲退休後、準備好大量的資產與金錢、退休後在宜蘭花蓮買塊地、種種有機蔬菜、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其實殊不知、過去汲汲名利的過程中、早已耗盡了身體的資本、卻留下了未來可能引發病痛的後遺症!與其期盼自己老叩叩時再來照顧健康、不如用心領悟何謂取捨!
給樓主的直接建議、積極消化閒置「時間」、換取「現金」、再將「現金」轉化成為風險性投資商品、如「股票」、千萬不要畏懼投資風險、因為這些本來就是在既有經濟基礎上、利用多餘的時間換取的增量金錢!
投資心態積極、再將自己的慾望降低、捨得之間、重新創造出自己心中「供給與需求」的再平衡、如此一來、至少你已盡你所能、未來是否能盡如人意、你也可釋懷、更無需強求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