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對岸來的426,可以回答大家關於大陸互聯網行業職場就業的問題


jerry.lee.taipei wrote:
如果各位都能在01發文打出上一句,而我們還能看到你們後續的發文的話
那我真的想太多了,大陸的國安單位也許沒有我想的那麼強...
基本的filter都不做嗎?這是很簡單的AI應用啊!...(恕刪)


1、監控肯定是有的,只是我等屁民入不了法眼,可能一個人長期持續的觸發底線才會被列入重點監控名單吧。

2、這個帖子不想討論任何政治問題,為了證明什麼而發布一句政治斷言,我覺得偏題了,還望理解。

肯定有加班費,衹是給你加到總額中,很多人不知道。
沒有加班費,勞動法那關過不了,大企業不可能自找麻煩。
巴比伦囚徒 wrote:
不一定有加班费,一般...(恕刪)
你發了,就上了他的當了。
他就是想忽悠人去發這種東西,但是在01上,思維正常的比較多,忽悠不行,所以他就衹能採用騙的方法了。
對於這種人,只需要告訴他:你是對的,我們大陸人上網每發一個帖子都必須打報告就行了!
Alanleng wrote:
1、监控肯定是有的,...(恕刪)
Alanleng wrote:
為了證明什麼而發布一句政治斷言,我覺得偏題了,還望理解。


理解
我覺得有些兩岸人民很不理性, 見不得對方好, 很容易就玻璃心
這就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遺毒, 內鬥行, 外鬥不行.
破四舊, 有些根深蒂固的東西還是破不了...

這論壇有些大陸人的發言, 讓我訝異
來台灣的論壇留言的目的, 怎麼會是要讓台灣人更仇視大陸人?

交流不是不好
我們跟老外都能交流, 沒理由不跟大陸人交流

就像我提的, 大陸的航太科技真的蠻強的, 有它的歷史背景
台灣的資訊科技也有強的部分, 因為某些過去的時機把握住了
大陸的資訊科技能進步, 多少跟台商進入了大陸這幾十年有間接關係

有人提到了FANG, 提到了大陸的BAT( 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
FANG, 我還沒用過Netflix的服務.
但是我完全沒用到BAT
這表示什麼? 這些不是必需品
有些更是區域性的市場服務

台灣有什麼? 台灣有便宜的工程師
(你們可以去PTT的Tech Job版, 那裡會跟你說台積電)
台灣在一個轉型的階段
市場不夠大使得發展開始受限, 而現在的政客忙著轉型正義,
老闆太老不想變, 只想做低毛利率的商品...
年輕人又還頂不上來

看來
只能希望一些老工程師敢出來拋頭顱灑熱血了...
不要去賣雞排!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jerry.lee.taipei wrote:
老闆太老不想變, 只想做低毛利率的商品...
年輕人又還頂不上來...(恕刪)


一个社会要进步,就得多给年轻人机会,让年轻人看到希望。
我始终相信人类是一代比一代进步的。

台湾如果能多一些年轻(40岁以下)企业家,相信就业和创业环境会变得更好些。

jerry.lee.taipei wrote:
是我想太多了啊?嗯...(恕刪)


您說的資訊技術可以單打獨鬥,這個是絕對不成立的.也可以看出台灣的有些軟體同行們有技術但還是缺乏舞台的.
資訊技術是面向市場的,市場的容量和競爭壓力決定技術的上下限.
1.一個十億人市場需要的技術實力是幾百萬人市場無法比擬的,比如阿里,17年雙11,交易峰值32.5万筆/秒,數據處理峰值4.72億/秒,全天AI推薦頁面642億個,95%的客服咨詢由機器人完成.語音識別,圖像處理的處理數都是千萬級別. 這些數量級除以100,打到任何一個台灣現有的網絡平台,絕對直接宕機.
2.一個十億人市場產生的數據量也是百萬人市場無法比擬的.大陸的數據和人工智能公司憑藉每日億級別用戶產生的百億千億級別數據,在實際應用的算法的迭代創新和工程實現上,是僅次於美國甚至一些特定領域是並駕齊驅的.
3.我了解到的國內外技術大牛,有中年從學術界轉到工業界的行業領軍,有剛畢業能拿到50w刀年薪的新鮮人,沒有一個會單打獨鬥. 如果你要說單打獨鬥的創業,那是靠的產品和運營;涉及到技術驅動的創業,如果沒有一定人數的技術團隊是玩不成的.
比如做出alphago的團隊deepmind, 個人技術很強的非美國本土的創業團隊,如果沒有google的技術注入和計算平台,也是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果和知名度的

CarmackZh wrote:
您說的資訊技術可以單打獨鬥,這個是絕對不成立的.


從廣義來說, 這是絕對不成立的
從狹義上來說, 這是可能的, 機率很小.
Apple開始是兩個人(做的人只有一個), Facebook是一個人, 其他教授出來開公司的也是...機率很小就是了

看來大陸目前很看重所謂的互聯網商業...

好奇的是, 我覺得海思或紫光這兩家做得還不錯, 你們怎麼都不提?

更好奇的是
什麼原因讓你們想跑來01留言?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jerry.lee.taipei wrote:
年輕人又還頂不上來...(恕刪)


台灣年輕人為什麼頂不上來?

jerry.lee.taipei wrote:
好奇的是, 我覺得海思或紫光這兩家做得還不錯, 你們怎麼都不提?

更好奇的是
什麼原因讓你們想跑來01留言?...(恕刪)



如之前所述,我是做互聯網行業的。海思和紫光,屬於IT產業,我了解不多。
拋開互聯網是建立在IT產業的支撐之上這個事實,
就商業模式而言,我們兩個行業之間的區別,就像是建築設計事務所和鋼筋水泥廠的區別(不帶任何褒貶,只是一個便於理解的比喻)。

至於留言的動機,就是享受交流的樂趣吧。

jerry.lee.taipei wrote:
從廣義來說, 這是...(恕刪)


一個人創業成功從來不是單打獨鬥,Larry Page很厲害,公司剛成立兩人搞出的PageRank就已經很受關注了,但也只是能賣賣專利, 沒有華爾街投資人的投資和成百上千技術人員的加入就沒有現在的Google.
如果不是在網絡和計算機行業發達的美國, 沒有海量的技術人才,沒有雄厚的資本市場,沒有眼光獨到的投資人,Larry Page絕不可能成功.當然“成功”的定義不是僅僅賺幾百萬刀.
所有的創業都是由幾個人開始的,但只要開始引入投資,所有的技術發展就是看團隊了.

之前說的是軟件,硬件行業我不了解,我只知道紫光剛剛產出DDR3內存條.顆粒是國產.. 依託硬件的底層開發我也不了解, 但我認識的做底層DL的都去了外企(微軟英偉達這種)主要是這一方向大陸企業無法給出跟其他計算機行業對等的薪資.可能高級人才會受到重視吧.總之整體與國際領先技術對比,偏硬件的肯定不如互聯網.

來發文主要就是看很多台灣年輕人不願意主動交流. 大陸現在和東亞東南亞國家之間從政府到民間交流是很積極頻繁的, 唯獨兩個地區,印度和台灣,和大陸是老死不相往來. 就算是網絡上,有GFW的情況下,台灣對大陸的了解都遠差于大陸對台灣的了解. 發不發文對我們來說沒多大影響,只是不想看到年輕台灣人成為政治的犧牲品.無論政治意向如何, 開放和包容的世界觀總要是有的,再這麼一葉障目仇視分化下去,就算獨立了,恐怕也還是亞細亞的孤兒.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