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以上,傳統市場的缺點列出的差不多,也不是不能改善,也要看攤商與管理者。台灣也是有許多轉型成功的案例,多方參考,可以找到出路的。年輕人覺得被坑,那可能是太少逛了,多去幾次總會知道哪個攤子誠實,要我說論新鮮絕對是早市,超市算是錯過市場時段的選擇。之前幫長輩擺過有機市集,明碼明價的呈現也是一種改革。
今天看到廣播主持人分享她到北京的市場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eatfans/videos/819444671552753/看起來應該算是傳統市場居然肉攤有冷藏設備另就是地上蠻乾淨的且沒有濕濕的走道也很寬敞管理得還不錯希望我家這裡的傳統市場肉攤也有冷藏設備要不然,現在天氣這麼熱,對肉的品質一直有個問號
cinnamon coffee wrote:這不是理由!...(恕刪) 傳統市場最大差異就是沒有牌價,買賣需要誠信與各憑本事,但也因此可以有去尾數、贈蔥與賒帳的特點,存在負面印象其實也是可以改善的,有的市場就有明價,也有市場設有服務處,可以協助消費糾紛,這中國也有,在中國買過黑心貨,服務處協助退貨退款,因為不良攤商會有逐出的壓力,會低頭配合,還是有一些方法,讓喊價亂的中國也能贏得消費信心。如果已經是沒落的市集,是可以嘗試一些突破挽回客群。
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國的市場, 豬肉攤有冷藏設備, 五年前我在北京時, 多數市場都很乾淨整齊不亂喊價, 五年後看來是更佳進步了。 五年前在當地就覺得傳統市場優於超市, 超市真的只有方便而已,並沒有特別好。 https://www.facebook.com/eatfans/videos/8194446715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