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huang0001 wrote:連這種基本訓練都不...(恕刪) 其實這根本從上到下都爛光了現在偶爾不小心切到莒光園地看到現在的阿兵哥幹!!(忍不住1)事事都講求合理三小都要福利!!一看到電視這樣的演法媽呀這還能打仗嗎??幹!(忍不住2)我也跟樓主一樣退伍二十多年了我倒是覺得樓主是不是才二十幾歲的屁孩??不然不會認為這樣的國軍有何戰力可言!!!
***>>>>>>>>>>> <<<<<<<<<<<<<*軍隊生活 : 不同於正常人社會 : 不能以普通價值觀衡量 !!*為什麼 一般人 買東西 會找軍規的 : 軍規的產品也比較貴 : 為什麼 ???*軍隊生活 是一種 變態 ( 非常態 ) 生活模式 :所以 ~ 必須是要有特別適應能力之人才能生存 : 變態的 心理學******************************************************舉個例子 :: 張良是甚麼人 ??張良的祖先是戰國時韓國人,他的祖父張開地曾擔任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的相國,父親張平曾擔任韓釐王與韓桓惠王的相國。秦國在前230年滅韓後,張良散盡家財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伏擊行刺秦始皇於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中,卻擊中副車而未獲成功,成語「誤中副車」典故由此而來。博浪沙暗殺秦始皇(未遂)。有記載的刺秦只有三次,荊軻和高漸離都是作了有死無生的打算;唯有張良在行刺失敗後成功逃脫,並且逃過秦始皇「大索天下」的追捕。可見其早年的策劃能力已經十分厲害。張良後由黃石公贈送《太公兵法》,即所謂「圯橋進履」與「孺子可教」的故事。***************************************************************************************黃石公 之於 張良 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我想,大家很小的時候,都一定聽過張良遇黃石公的故事。黃石公,就是那個要張良去橋下撿回鞋子,又要張良三次晨早去見他又發脾氣的老人家。好些年每次遇到這個故事,都只覺得這老人家很奇怪,怪得印象深刻,又不明所以的為甚麼要講這個故事。小學中學的老師,都會教我們,要讓老,有耐性等,來解釋當中的美德,但在我的意識裏就是覺得沒有過麼簡單。大學時,讀史記的課,又讀過一次《史記‧留侯世家》,囫圇吞棗,其實也沒有好好思考過,留意裏頭的細節,認真要「打屁股」。今天,因為一件工作,我不得不好好讀一次《史記‧留侯世家》的原文和白話,又再一次讀到張良和黃石公的故事,忽然就明了些甚麼。為甚麼黃石公遇的是張良?為甚麼死要張良比他早到?為甚麼提張良十三年後找到那塊黃石就是他老人家?這先要解的是第二題問題,也是最奇怪的地方。黃石公死要張良比他早到,多說是考驗張良的耐性,要忍得。其實關於「忍」這一點,撿鞋子一關已經考過了,實際是在教張良第一課。「先到」的槪念,換成實質一點的說法是「先着」。黃石公要授張良的是兵法,但再好的兵法技巧,再好的謀略,不能好好抓緊「時機」和「關鍵資訊」,都會棋差一着。所以要「先着」,早一步預先想到時點,就能察備有關的重要人物,從中找到機會,就是平常說的「洞識先機」。有了這個「先着」,就能部處展開計謀,計謀在「忍」的前題下,不動先機,最後即使不出奇,也可制勝。黃石公遇張良,從這「先着」去想,就能看到黃石公實際也是在運用「先着」。他絶對不是隨意遇着張良而贈兵法給他,而是一定精心事先觀察一番,再用故事中發生的事來考驗及教導張良的,這些考驗,也當然是觀察後知如何對應張良而為。然後我們再用這「先着」去看《留侯世家》,你就會發現很有趣。張良的計謀,如:燒棧道安撫項王、請四老人鞏太子等,都有「先着」。不是表面的你問我答那麼簡單,而是有點「張良早就知道」。及看到十三年後找到黃石,不也是黃石公預先算好了麼?太史公曰寫到關於神奇和異數,說得好像神怪以的。但查實,古時能洞察十三年後的事,是不是不可能呢?我們也有說古人總有高人能預知未來的事(你不就想到孔明了?),比起訊息萬變的今天,古時的人要預知一些未來極可能發生的事,在「先着」來論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再論到黃石,總在同音的命運下,想到「王石」。「王石」,王的基石,不就是王的老師嗎?********************************************************************************* 軍人不是只有體能好 ~ : 世界上有名的軍事家 . 很多 . . ( 孫子兵法 )其實 當 軍 人 ~ 沒這麼簡單 !! - - -
好笑的是~~~某幾個還諷刺大部分的人觀念不改等等,拿公司比軍隊??!!!~~~~連效率都拿出來講!!!...帶過部隊的都知道,今天就是要訓練你到一個命令下來,除了軍事會議,下面的人就是要不猶豫的服從命令,底下每個兵都有意見,都推來推去,就是諸葛亮再世,這種部隊能打勝仗???他連馬謖都斬了,就是服從2字阿!!難道有人會說諸葛亮不會帶兵???不要再拿公司比軍隊了,要讓人笑掉大牙喔!!!
軍校在全世界好像都是學長學弟制,西點、維吉尼亞,好像都是,如果沒有階級觀念,那麼命令如何從上,下達到下,軍令下達後,又如何貫徹實行,學長學弟不就是階級的最基本概念嗎?唸軍校本來就跟當兵不一樣,當兵混混日子就罷了,唸軍校,是要被培養成軍官,是打仗要用的,搞錯方向,讀錯學校了啦,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可別怪森林太險惡....跑回籠子的懷抱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
看完就想起來在待撥時遇到的排長他很年輕也很菜, 他跟我們聊天聊到官校裡的傳統跟原文差不多在官校就是一年級=老鼠, 人人喊打二年級=狗, 專咬老鼠三年級=老虎, 基本上全管了四年級=神仙, 等畢業了, 也不太想管事了, 只想輕鬆過完四年級所以老虎沒事別去惹神仙就好他說一年級最慘, 什麼走路只能走最邊邊, 轉彎要90度就有一次走到一半被一個學長叫過去說: 學弟, 你剛才只有轉89.5度, 回去重新走講完一串故事後, 他就又嘆了口氣沒什麼剛下部隊的菜排更慘了, 他苦笑說這時才發現官校時候真的也沒多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