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ue wrote:
那的確是很久以前了才有1:3
現在只剩1:2
紐澳薪資也漲很多
我覺得現在去歐洲混有1.5倍就偷笑了
但1.5倍比較難說服自己跑去北半球重新開始
基本上我認為在美加紐澳白領階級能夠單薪或雙薪收入在top 20%以上可以暫時避開M型化社會的衝擊
top 10%可以過得相當舒服但不會大富大貴
不過目前沒有房產的top 20%如果沒辦法在短期內購屋
過沒幾年可能就變成the working poor
因為房子太貴貸款實在太高... 高薪變得都不高薪了...(恕刪)
的確,一轉眼就發現自己已經是老芋頭了(笑)。
我倒是覺得美加紐澳白領階級其實也受到M型化不小衝擊,尤其是在澳洲、加拿大等地。
澳洲因為稅很重,所以薪資賺得再多意義也不大。同樣的工作,同樣是做得要死要活,但是在澳洲稅後賺得頂多是當地平均薪資的幾倍,而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薪資卻可能是當地平均收入的十倍甚至是數十倍。整體來說付出太多,回報太小,不太值得。澳洲的房地產被炒作的很可怕,拿稅後的可支配收入,在澳洲這樣的高消費水平國家要存首付很辛苦。
當然澳洲住起來很舒服。我覺得,澳洲的好,最適合在海外賺飽了以後,在澳洲不需靠當地薪資生活、房子車子小孩學費都已經具備的情況下,慢慢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