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FZR的管風琴手 wrote:那閣下怎麼解釋樓上版友說,他手下台清交成的念高職的比例約一半?(恕刪) 別的不提,取樣數這麼少的例子就別拿出來了吧我不太相信,台成清交理工科系,來自高職的人數會跟來自高中的人數一樣多
PatlaborGao wrote:騎FZR的管風琴手 wrote:那閣下怎麼解釋樓上版友說,他手下台清交成的念高職的比例約一半?(恕刪)別的不提,取樣數這麼少的例子就別拿出來了吧我不太相信,台成清交理工科系,來自高職的人數會跟來自高中的人數一樣多(恕刪) 研究所可能高點,但大學部分應該還是以台科北科為主可以參考北部第一的大安高工的資料...
PatlaborGao wrote:我不太相信,台成清交理工科系,來自高職的人數會跟來自高中的人數一樣多...(恕刪) 這種問題應該不是信不信的問題,每間企業的研發工程師來源各有不同,你沒見過清一色主管是同校的企業吧.在台北有不少上市企業,研發人員的主力學校來自於固定的學校,如台科,北科,龍華...大學走到新竹後你會發現,新竹研發人員的主力學校也是來自於固定的學校,如交大為主,清大為輔,甚至是大華也不少人幹研發工程師很多企業是校友共同創業,同質性也非常高,有些則是有固定班底,如和碩集團內研發工程師就非常多龍華,亞東的校友,當然還沒到壟斷地步啦,只是主力來源問題.
NBA惡漢 wrote:大華可以當研發?這...(恕刪) 大華可以當研發?在新竹多得很不少還是理級以上,半導體廠幹到理級也常見區域性問題至於龍華問題,目前畢業生如何就不瞭解了早期電腦資通業研發特多校友,幾乎是讀龍華電子電機就是進入資通業當研發的跳板,一點都不誇張.絕不亞於當時多數的公立大學
bobbycomboy wrote:這種問題應該不是信不信的問題,每間企業的研發工程師來源各有不同,你沒見過清一色主管是同校的企業吧.(恕刪) 所以這是兩回事啊我有疑問的是台成清交的學生有一半來自高職?而不是某某企業的工程師有一半來自高職或某學校
PatlaborGao wrote:所以這是兩回事啊我有疑問的是台成清交的學生有一半來自高職?而不是某某企業的工程師有一半來自高職或某學校 說台成清交的學生有一半來自高職的那位看來對文字的理解力沒有很好, 當事人明明說的是說他的高職同學有一半讀台成清交, 這跟台成清交的學生有一半來自高職的意義差很大. 理解力能扭曲成這樣實在很不容易.不過那位說他的高職同學有一半讀台成清交應該是建中畢業的吧, 至於建中什麼時候曾改制為高職那我就不知道了.
PatlaborGao wrote:騎FZR的管風琴手 ...(恕刪) 其實我只是小小引用一下其他版友的發文,如果討論方向真的變成「台清交成的高職生多寡」,那小弟我還真的只能觀望,畢竟是我不熟悉的領域。我想強調的還是「學歷」≠「成就」≠「智商」。
bd_player wrote:說台成清交的學生有一半來自高職的那位看來對文字的理解力沒有很好, 當事人明明說的是說他的高職同學有一半讀台成清交, 這跟台成清交的學生有一半來自高職的意義差很大. 理解力能扭曲成這樣實在很不容易....(恕刪) 原來是理解錯誤啊,高職怎麼會選讀台清交呢??高職普遍讀科大系統.如果是某企業中的研發單位一半來自技職系統應該就很合理了,在新竹某些企業幾百人的上市小企業也存在普遍研發人員是交大跟清大.在台北某些萬人的企業,也存在管理層清一色是台科大及北科大.企業用人多數是地域性問題,再來是企業中階主管找人的習慣性問題,若要區分也只能說新竹企業屬性偏向台清交校友台北企業台科北科存在優勢吧.其實都是打工族,無論是台清交或是台科北科多數都是幫人打工的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