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由美國---->類推台灣研發工程師失業如何轉業?

tracer1000 wrote:
大家想要


OK, 現在轉為汙名化臺灣科技從業人員了

你從何得知"大家"想要公司不賺錢都可以印股票發給員工? 是你昨晚夢到的, 還是X先生跟你暴料的?

臺灣科技人員有你講的這麼惡質嗎? 大家都知道公司不賺錢, 股票就不值錢. 不然為什麼大家都要往賺錢的公司擠?!

請不要汙名化臺灣科技從業人員

heliboy wrote:
我只希望他趕緊告訴我, 那家公司沒賺錢還能印股票發給員工, 我趕緊在一堆人之前投履歷


臺灣我不知道,但是美國是可以的,我拿過買2分,後來上市還飆到40幾。 臺灣分紅賺,那時美國股票那支不賺的
Mainline Pocket wrote:
臺灣我不知道,但是美國是可以的,我拿過買2分,後來上市還飆到40幾。 臺灣分紅賺,那時美國股票那支不賺的


臺灣有幾種我知道的

一是營餘轉增資, 從營餘裏轉股票當分紅, 以前用票面算(俗稱的印股票換鈔票), 現在用現值算.

另一種是現金增資, 是去跟股東還有員工要錢增資, 通常給員工的認購價會比給外部股東的要低一些, 不過這個是股東要同意, 而且員工要自行拿錢買

還有一種是大股東"自願"掏自己的腰包以票面價值售予員工(通常是要吸引重要人物才有).

最後一種是option, 這種我就不大清楚運作模式, 股票怎麼來的(應該不是公司自己亂印的)


我拿過後3者, 第一種10年內一張都沒拿過!


你的比較像是後兩者. 都不是從股東"偷"來的, 都是要他們同意才能做.

tracer1000 wrote:
誰鞭屍?根本是前面人...(恕刪)

你的想法就是
反正你的稅也不是繳給台灣政府
台灣政府拿那些稅收去獨利自己公家單位上下也不關你的事
你不痛不癢
所以你根本對那最不合理的軍公教退撫制度無感
如果你心在台灣
你不會不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憂心
台灣年輕人到中年人的目標在哪你知道嗎
甚至在學學生都開始準備國考
因為未來沒有任何期待可言
只能拼命想抱住安穩的軍公教職務
一個國家走到這種地步
你感同身受嗎?
一個人的努力
一個國家人民的努力如果只是想當個安穩軍公教
一個國家最好的薪資與退休結構出現在軍公教
這個國家會變成什麼樣?
在美國的各位會把小孩送回台灣嗎?


OK, 現在轉為汙名化臺灣科技從業人員了
你從何得知"大家"想要公司不賺錢都可以發股票?
臺灣科技人員有你講的這麼惡質嗎? 大家都知道公司不賺錢, 股票就不值錢. 不然為什麼大家都要往賺錢的公司擠?!
請不要汙名化臺灣科技從業人員

沒人汙名科技人員.我本身也是在電子公司上班(不敢自稱科技).電子產業算是台灣產業轉型很成功的經驗.那時有其時代背景.而專注代工早期還有其利潤.後來狀況慘烈大家都知.大陸起來後工資不低.而台商無法跑.升級成功的還有利潤.無法競爭的陸廠取而代之.
不賺錢的公司一樣可以發股票阿.為何不可?只要這股票的支出費用算是公司營運的成本.一樣可以.有前景的公司更應當發給員工.公司資金有其他用途.給員工一個未來.就是股票.等的其實就是未來的發展.也算是賭.也是命運.而員工拿的是金子還是廢紙.這就要看發展狀況.阿里巴巴當初不就是這樣嗎?

親愛的馬桶 wrote:
你的想法就是
反正你的稅也不是繳給台灣政府



照他老弟的邏輯推論"大家想要"

我也來推論

"他想要"

在美國拿高薪, 享受加州美好陽光, 沒事上01幹樵臺灣時事, 跑回臺灣用健保兼探親....

這樣我自己推論, 這樣行嗎?
heliboy wrote:
最後一種是option, 這種我就不大清楚運作模式, 股票怎麼來的(應該不是公司自己亂印的)...(恕刪)


美國費用化的是這個。費用化後就大部分公司就改發股票了。2者都是有條件的。基本上是今天發,分4年對現。option 是只賺股票漲得差額,股票沒漲,就沒賺 (這點跟臺灣是不同)。有條件的股票跟臺灣的類似,股票跌還是有賺,但是數量比較小。美國方式很多,我現在還是被另一方式鎖住,所以還沒機會出去經驗費用化的差別。這些都是要課稅,所以處理方法不同,稅會差很多,稅上也有風險。臺灣比較好,穩賺,所以我續抱


heliboy wrote:
你的比較像是後兩者. 都不是從股東"偷"來的, 都是要他們同意才能做....(恕刪)


美國公司法的一些考慮,所以在startup 只有少數人能拿股票,稅上是最有利的,大部分人是拿option,但是稅會差很多,如要省稅,風險不小

親愛的馬桶 wrote:
你的想法就是反正你的...(恕刪)

看來您對軍公教有很大的怨念.我有在其他題目批過軍公教.您可以參考看看.
軍公教很多東西都是當年似乎合理.現今看似離譜.不就跟費用化這議題類似嗎?提到合理性就說批鬥某族群.軍公教也不就認為社會在批鬥他們嗎?
雷蒙斯 wrote:
沒人汙名科技人員.


我不是指您.


雷蒙斯 wrote:
電子產業算是台灣產業轉型很成功的經驗.那時有其時代背景.而專注代工早期還有其利潤.後來狀況慘烈大家都知.大陸起來後工資不低.而台商無法跑.升級成功的還有利潤.無法競爭的陸廠取而代之.


我同意, 也認為臺灣科技業要轉型.


雷蒙斯 wrote:
不賺錢的公司一樣可以發股票阿.為何不可?


只要股東同意, 當然可以. 我針對只是T大說沒賺錢的公司"印"股票發給員工當分紅然後賺股東錢的這種他自己推論. 你沒賺錢, 公司怎麼"印"股票啊! 就算公司偷印, 臺灣科技員工很多人都知道, 那都是假的, 公司要賺錢才是真的, 員工不努力(雖然努力也不見得有用), 公司不賺錢股票就是壁紙, 那有像他講的不賺錢還能印股票去撈股東的錢.

雷蒙斯 wrote:
給員工一個未來.就是股票.等的其實就是未來的發展.也算是賭.也是命運.而員工拿的是金子還是廢紙.這就要看發展狀況.阿里巴巴當初不就是這樣嗎?


沒錯, 這就是我一直的意思, 股票值不值錢, 還是要看公司賺不賺錢, 公司不賺錢, 股票就是廢紙.
Mainline Pocket wrote:
物價我覺得還好..(恕刪)
謝謝你的資訊

我另一半的3個同事前前後後被矽谷公司挖去有陣子了
被挖去的都是人才
我老公也常到那邊出差
看看有沒有誰要挖他
嘗嘗到矽谷領美金的滋味
能想像目前台灣一個前十大公司理級主管年收雖然還稱不錯
但名聲與地位卻比一位基層公教不如
到國外或許會比較受重視吧
一個人的努力
除了薪資
還有成就感啊
或許外國的舞台真的比較大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