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nechen wrote:小弟是一位40歲的軟...(恕刪) 以前一位好友跟我說,若不是要創業,35歲前要找到有發展性的工作,愈晚愈難。很巧,我在35歲就有人邀約轉行。從此,沒再應徵工作,後來換二次工作,都是人家找上我的。
外商小leader wrote:身為一個主管我常在想40...(恕刪) 一聽就知道你應該沒有在很多大公司上過班,如果該公司職缺固定,沒升遷機會,那40歲的要怎麼升上去。老前輩不走,你能升官?能直接當主管的這種的只有空降部隊才有可能。舉個案例:以我自己來說,機構工程師當了N年後變資深機構工程師,42歲才升主任工程師,後面跳槽換公司才當研發課長。再跳一間變成研發副理,再跳一間又變成專案工程師,我為什麼又變成工程師?因為薪水是之前研發副理的1.5倍,我為什麼不跳。其實我都是往薪水跟工作往返時間/路途來考慮,錢多事少離家近才是我的最終目標。
皇甫子崚 wrote:喔 還有一點也是很可...(恕刪) 拜讀了皇甫大的多篇回文,雖然小弟Follow這篇文章時間晚了。本身是做駐點mis(自己程式底子不好不敢跨那領域)所以僅有限的知識想請問大大。小弟很愛打遊戲,所以就用遊戲面向來談好了。因為小弟的觀察裡面,近幾年,遊戲轉向手機化。早年靠代理遊戲的幾家業者,現在要不轉金流方向,或者是發展類似SI的方向。(因為原廠終止代理了)但很奇怪,這麼多年過去了,台灣的遊戲產業要不就是持續的做代工。要不就是萬年博奕牌類遊戲,少能有變化。雖然遊戲產業多半說沒有博奕成份是假的,只是披著什麼外皮,有沒有什麼故事性等等。但總覺得對岸的遊戲開發量能遠勝台灣很多。(雖然很多也只是架構相同,改了個故事內容)但就多彩多姿的程度比台灣本地多很多,多到你都覺得明明就是冷飯熱炒卻還是願意買單,而台灣怎麼開發也做不出跳脫牌類遊戲的範疇,這是什麼原因呢?要比商業頭腦台灣應該不會輸中國才對,要人才台灣也不是沒有。但論遊戲種類台灣真的就是沙漠。
cvincetwwrote:一聽就知道你應該沒有...(恕刪) 怪怪,大公司就只能維持原來的業務規模?你才沒待過大公司吧!大公司一樣有機會開展新業務、擴編原來的組織。我在二三萬人的上市公司待過十年,我進去三年,我們的單位就擴編了。從一個課分成二課。後來我也當上課長。你沒經驗歷過,就不要說沒這回事。我的第二份工作,也是五年後就擴編,我當了新部門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