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lee.taipei wrote:
了解我觉得大陆有个问...(恕刪)
Alanleng wrote:
招聘網站上面的标价...(恕刪)
樓主你的數據並不準確,至少在北京是不止這個薪資的.
我是北京某大學畢業,學校每年本科和研究生畢業1000多人從事互聯網技術工作.學校信息很透明幾乎可以獲得幾百人以上的就業數據
1.互聯網公司校招的技術崗位大多是研究生,稍大一點的互聯網公司里,校招新人幾乎看不到本科生,大多數也是運維,測試工作. 運維測試崗位是佔比很小的.
2.項目經驗這類要求不是計算機應屆生的障礙,幾乎所有北京一本學校的應屆生都有半年以上的實習經歷.
3.薪資高且差異大,2018應屆研究生,沒見過低於15k的,基本都是17k起,sp20k起.大公司都會有極小一部分比例給ssp或其他名稱的更高package,包含股票期權等.算下來也有top1%的金融民工收入了,而且是穩定的. 有些公司運維測試崗位可能會相對低2k左右.
本科生入職會比研究生低一級,一級的差異最多就是3~4k了,我了解的本科去互聯網的沒有低於12k的.
薪資高是因為技術崗剛入職就可以創造價值,薪資差異大是因為新人的價值是非常容易評價的,相比于其他行業來說. 畢竟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4.BAT薪資在整個行業是中等甚至偏下的,因為大平台有其隱形的品牌和成長附加值,小公司需要用更高的薪資取吸引人才.
比如當年的今日頭條,在16年就直接給應屆生30~40w的package, 這些新人是支撐公司這幾年迅速擴張營收超百億的中堅力量.
5.拿這個薪資並非極少數人. 最近幾年BAT縮招, 15年的時候每家都能招1000~3000人.現在也有幾百人。現在所有互聯網相關企業加起來應屆生技術人員規模在5萬以上,全国这个数字应该有10万. 當然北京的應屆生來源不僅僅是北京.
6.非互聯網行業的計算機應屆生也不見得低多少.我畢業的時候拿到多個銀行證券和國企offer, 轉正后到手收入不比互聯網平均薪資低,但是成長性太差.
以上是北京行情, 北京的薪資是最高的,其次是杭州深圳,再次上海廣州以及其他二線城市.以上數據保證是準確且客觀.
CarmackZh wrote:
樓主你的數據並不準確,至少在北京是不止這個薪資的.
多谢你的指正。看来我对近几年技术岗的待遇了解已经脱节了。但是非技术岗,比如运营、营销这些,应届生的起薪应该是没有这么高的,关于这一点,也可以请你找身边朋友帮我打听求证一下。
lys9086 wrote:
不用翻墙,你想多了。
是我想太多了啊?
嗯
各位親愛的大陸同胞們,你們可以幫忙做個測試,看看有沒有人在監看你們的發文呢?
「我是中國人,我反對席大大稱帝」
如果各位都能在01發文打出上一句,而我們還能看到你們後續的發文的話
那我真的想太多了,大陸的國安單位也許沒有我想的那麼強...
基本的filter都不做嗎?這是很簡單的AI應用啊!
我必須承認大陸的航太科技的確超越台灣很多,台灣再怎麼追都追不上
但是資訊科技的話,那是可以單打獨鬥的,不是人多就好辦事的。
我絕不會自稱是碼農的
身為software engineer, 我絕不自嘲,我驕傲。
附註:
1 別亂發文啊!最好是經過授權後再做
2 席大大也許在你們的歷任領導是表現不錯的,但是,他本來可以在歷史上留名的,他卻沒有做。可惜了。
3 我看到有些大陸的碼農,技術層不高的。高薪也只是剛好踏在浪潮上,大陸現在是「事求人」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質刑掌 wrote:
你不是在互聯網公司擔任品牌行銷總監嗎?
怎麼連這種問題都無法回答?...(恕刪)
我替楼主回答一下,他无法回答是因为(i)这是政治问题、及(ii)这个问题比较缺乏思考。
第一,你早几年去问台湾任何一家公司的XX总监美国牛什么时候进口,谁能回答你? 你能相信谁?
第二,你一个台湾人,不思考发展台湾自己能发展什么产业,而整天期待靠着美国的三家公司提供的服务,很开心吗?
你们公司把所有的业务都搬上Facebook、Google,代表你们的业务完全受制于美国。这一次FB的泄密伤害了多少人现在还无法估计,但你们一家台湾公司能怎么样? 如果哪天FB决定ban你们公司的账户,你们除了上媒体吵架以外,能够向政府申诉吗?
美国有FANG、大陆有BAT,台湾有什么?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