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文章感覺上是正確的,但還是要說,
"許多人把自己在大陸成功的方法,硬要套在別人身上,要他人比照辦理"。
成功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當然你舉例的在你身上發生了,但能有你這種好成就背景的有幾位?
試著用正面思考,台商不是沒努力往西進,但結果呢?
代工技術學光,但當地國家開業的公司,享受賠錢殺價補助,End game方式,台商你拼得下去嗎?
再來薪水,他們不是拼抬面上的薪水,是拼台面下的,為什麼?
抓到職位,就撈的阿,對他們有差嗎?被抓到沿海多少公司等著他們阿,這是他們的淺規則。
你說你在大陸那麼久,應該很清楚什麼是淺規則,沒有對錯,這是人家的生活文化,
如你說的"拼勁",為了生活,當然拼阿。請切記,你的圈子就是那樣小,無法涵蓋一切。
但很感謝你,寫出這幾年的生活點滴,讓網友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鍵盤後面一堆聽說的,太多了。
再來網友的迷思,老是覺得台灣和大陸面積樣大/人口一樣多,來比較。
基本的基數就是不同等級,人家一年多少稅收和內需活動,等級不一樣,能做的事也不一樣。
一個台灣要拼整個大陸,這種思維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做好自己內行之外求精進,不是嗎?
很多人的邏輯很有意思,說一個地方長處,就一定要留在那裡嗎?離開了,難道就證明自己心口不一嗎?
臺灣的人文文化和平和的社會心態依然是高於大陸地區,步入四十歲,錢賺的夠用,回臺灣能多陪在孩子身邊,在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臺灣這個環境有何不妥?
我認為這就是正面的力量,唯有更多的加入分享,台灣才能有所提升~
小弟我7年級前段班,08年研究所畢業後,就深深感到警惕,當時就聽到有人說,同樣是同文同種的兩岸,最後台灣的薪資會被拉低,人才會被磁吸,當薪資低到最後,台灣就成了廉價勞力輸出國!
十年過去了,警惕猶言在耳!小弟也還在努力中,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弟09年到了代工廠,雖說是研發工程師,但老實說,也就是抄抄公版,做些電路修改,到了大陸,產線PE一個個是好大學畢業,能力也很好,又耐操,又便宜,深感自身的不足....但努力提升,尋求機會中....
11年,公司歐洲廠需要一名工程主管,薪水老實說還好,但小弟毛遂自薦,才2年多工作經驗,就決定起身來去外頭看看,也很感謝貴人主管的提攜,在歐洲待到14年,回到台灣,期間老闆幫我連升兩級,真的很感謝老闆!
14年回到台灣,主因是要結婚,女朋友無法再等下去,也意識到,在代工廠就算當到高階主管,在台灣老闆眼中,也就還是一個隨時可更換的免洗筷,憑什麼非你不可,雖然歐洲生活真的很愜意,這兩年也找教練打網球、高爾夫球,肝養的不錯,但未來的重心在亞洲,為了避免中年失業以及任人宰割的心情,所以還是忍痛回來了!
14年是人生最低潮的低潮,薪水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加上又要結婚,存款全部歸零,沒有一刻是不想馬上跟老闆說我還要回去。但我忍下來了。當初在歐洲就有開始代理礦石的產品,開始靜下心來,好好在台灣做,一邊上班一邊做副業,還去參加一些創業小競賽,拿了沒有什麼用的獎狀>"<
15年婚結完了,開始想買房子,老婆手上還有頭期款,LP捏緊,貸款30年,先成家後立業,有個穩定的地方,才能開始衝刺。住進新房後,老婆懷孕了~
16年小孩出生了,老闆邀約幾個人出去開公司,加上副業的業績比主業還多,薪水已經超過當初在歐洲的水準,為了小孩,買了人生中第一輛新車。
17年,由於當初在歐洲,底下的幹部都是越南人,剛好政府推出新南向,開始關注越南議題,準備和越南朋友開始經營越南市場中.....
總結:回顧這十年,大陸的追擊真的很恐怖,這十年也去過許多次一線城市,深深感到人家是以秒速在進步,生活的壓迫感很重,好幾次都說去玩,但心情都很不好,有莫名的壓力感壓.....當大家都說同文同種才是最好開發的市場,但小弟反而感覺,現在時代不同了,當人家什麼都有什麼都比你進步,要拿什麼來PK呢?反而去新的市場開拓,才能減少眾多大陸人的追擊!
小弟是台灣前四大研究所畢業,上頭的學長們,個個都很優秀,美國Apple、Google大有人在,但最近又有一位博班學長要過去大陸上班了,小朋友才剛滿一歲,我想,要不是薪水有三倍以上,怎麼會捨得和家人分離,十年前臉書朋友在國外的比例大概20%,現在,大概50%了,每個人都是國家栽培30年以上的菁英,年代真的不同了,自從08年分紅費用化後,就大批的出走潮湧現,年輕的一輩已看不到希望,就只能選擇離開...
說到底,大家都是為了家人而奮鬥在打拼,只是選擇離開或是回來,感謝樓主的故事分享,也期盼台灣越來越好~台灣加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