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820 wrote:光是電子支付全世界...(恕刪) 又是月經話題!討論狀況往往是,用過的都說好,沒用過的各種質疑。中國的電子支付是個生態圈體系,以簡單方式連接連接生活方方面面。不是和信用卡比,而應該VISA/Master+銀行+網購公司+實體店鋪+消費者。
千人千面,这个讨论里关于大陆的都是真实的,不论好的还是差的。毕竟大陆太大了,区域差异也大的不像话。给他时间发展,希望能重振炎黄的风范!让中国人再次感到光荣! joy558 wrote:中國山寨還是不少,這...(恕刪)
YKK104 wrote:沒山寨你是要叫那些靠山寨買賣社會底層的人去街上搶劫嗎? 活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山寨還有防搶的功能,厲害了 !!!難怪當年台灣有海盜王國的美名之時,治安良好,這一切肯定都是山寨的功勞。長知識了,學習 ~ 學習 ~P.S. 個人向山寨致上最高的敬意 !
台灣有個獨特的現象,當一篇類似「台灣科技落後大陸」的論壇文章出來時,尤其比較對象是「中國」時,網友會說我們台灣落後?你們連Facebook都上不去!微信繳水電費、買電影票?台灣有超商,很方便;用支付寶?台灣有信用卡,很方便啊,而且支付寶會洩漏資料。台灣科技停滯太久,缺乏活水,人才外流?市場決定一切,台灣消費者信心不足,企業對市場的信心不足……這些話,都不陌生。落後這兩個字,本身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在於社會的怒意、茫然、互罵,對於根本問題的躲躲閃閃,這樣的氛圍一徘徊,就是十多年。當政府及社會都大喊著要創新、要改革、要轉變時,碰到可能要面臨的問題,如消費習慣難改、市場太小、沒有資金、不用去跟別人比、台灣很好啊,不滿意別回來等話語,都是最常見的輿論主流。一頓吵鬧後繼續是停滯,人才繼續外流,問題持續無解,就這樣子,產生了國際知名的「台灣空轉十幾年」、「人才外流亞洲第一」等評價。如果說台灣政府,必須給台灣年輕人一個可期望的未來,那更必須還台灣社會一個理性討論的空間。問題出現了,那如何解決?在近年的台灣社會中,難以聽到。這些到底是政府的失職,企業對市場沒信心,還是最根本的社會氛圍?在於「為什麼要改變,台灣有超商,很方便」這樣的守舊?抑或在於「我們市場太小,做不到很正常」的自我停滯?物聯網、大數據、創新,人人都知道網路時代來臨,個個都是低頭族,曾經PChome電子商城大獲成功,那時阿里巴巴還沒影子,如今在移動時代中幾乎完全缺席。而台灣科技人才目前仍集中在半導體行業,這是過去輝煌時奠定的基礎,所以當碰到「紅色供應鏈崛起」時格外敏感,畢竟台灣已經這麼小了,人民更害怕失去。偏偏我們又身處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一切都變得太快,不要說隔壁的中國大陸,昔日被台灣視為「瑪麗亞們」的東南亞各國也開始順著這股潮流往前走,而台灣在國際與兩岸問題上無法脫鉤,想打開大門,卻又擺脫不了「中國」的陰影,政黨輪替兩次,人民對政府及未來已經越來越沒信心。近年主流媒體的報導角度及引導出的輿論往往讓社會陷入情緒化,理性討論越來越少,製造矛盾的多,勇敢嘗試的少,退一步找理由的多,向前走做實事的少。台灣市場小,全球市場仍然很大,台灣仍有許多優秀人才,有些手機App團隊是由不同國籍年輕人組成的混血團隊,主攻大陸市場。在這樣全球化又瞬息萬變的時代,台灣如何以小博大,找到自己的優勢,分一杯羹?放寬心,走出台灣,多看 ! 科技發展,市場、資金等或許是一部分因素,但社會對中國態度的開放度,看待全球機會的寬闊度及企圖心更重要。若社會氛圍仍只聚焦在中國的威脅、台灣弱勢、難以改變,則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很可能會讓台灣繼續「停滯不前」。
跑步跟打球還不都是你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重點是能否從複製與臨摹中設法進步與創新.中國依舊有很落後的一面,但也有執行力超強的創新面,大上海12年可以蓋12條地鐵,台灣20年才蓋好一條機場捷運線.以前我會以為台灣至少生活衛生跟飲食水準明顯比中國高,自從知道大家都吃越南豬飼料南亞地溝油跟死豬血層出不窮而且還輕輕判罪之後,再也不敢覺得台灣真的有比對岸進步多少,就看你要從哪個面向看事情而已,可以繼續掩耳盜鈴欺騙自己台灣很先進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