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從職場角度來看,我個人真的覺得台灣的教育非常,非常失敗(補充)


有1個人 wrote:
美國人數學好不好我...(恕刪)


你應該順便檢討一下你公司的HR,阿貓阿狗也分不清就叫過來面試,浪費彼此的時間。
認同,台灣教育不改,人民觀念不變,就只有改變自己了
興趣呀興趣,
這兩個字真的是很好用的藉口,
事情沒做好的話,
用沒興趣當理由好像很棒。
書念不好,琴彈不好,球打不好,工作表現不好,職場出路不好,
好多事情用沒興趣三個字就能解決喔。
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是沒有什麼特殊天才或興趣的,
那一個人爬很高不是因為他有興趣,
是因為他很認真努力。
另外一位半吊子的魯蛇,
做的是他有興趣的事情,
但是做太差也不好意思承認他有興趣,
也是對外用沒興趣所以表現不好當理由。
最後,歐美真的很多照著自己興趣與專長發展的人,
但是待遇很差,經濟狀況很不好,可是他們不會抱怨,真的是把錢看得比較輕,這一點台灣大部份人就做不到了,怎麼比。
我只單從我家小小的樣本來看
有沒有找到興趣應該是個人問題
能不能朝興趣發展則是家庭的問題
至於討論外在環境的優劣,則是對自我認知的問題
今天剛好在臉書看到"空屋筆記"這篇歐洲國家的學校教育,轉貼過來讓大家了解台灣學生有多麼幸福。
---------------------------------------------------------------------


<沙發客去上課:沒有電燈的學校(阿爾巴尼亞)>
載我上山的便車車主很好心的幫我打了通電話給那位他在電視節目上看過的多納老師,半小時候,我終於在小鎮上的咖啡廳見到了這位老師,多納是當地附近五間學校的主任,每天要輪流跑不同的學校去視察和教書,這邊的英文老師也是,五間學校只有一個英文老師,每個學校輪流跑,學生們每個禮拜上兩堂英文課。

隔天,多納老師帶著我去他們學校跟學生聊天,我用蹩腳的阿爾巴尼亞文跟學生做自我介紹,然後用英文跟學生介紹台灣,再由多納老師來翻譯。簡單分享完以後,我邀請學生一個一個到前面來,告訴我他們的名字,然後我將他們的名字寫成中文送給他們。在一邊寫字的同時,也看看學生們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的。

「你們的學校也像我們這樣嗎?」其中一個學生問的問題讓我腦筋停擺了一下。

「怎麼樣?」我下意識地問。

「你看這邊的教室,狀況並不是最好的,台灣的教室有比較好嗎?」多納指了指他們的凹凸不平的地板跟暖爐,他們在上課的同時,還不時有同學要去給暖爐加柴火。

我回憶了一下我進到這間教室的一連串過程:早上起床跟多納一起爬了十多分鐘滿是垃圾、碎石的泥濘小徑到了山坡另一端的學校,多納老師說他這十年來每天都這樣子至少來回走兩趟以上。台灣的學校有大大的圍牆跟看似莊嚴的校門口,他們學校連一個寫著校名的牌子都沒有,學校裡面沒有鐘聲,每節上下課有一個老師會真的拿鈴鐺出來噹噹噹搖晃著通知大家,學生通常會趁著十點多比較長的下課時間跑去附近的雜貨店買一包洋芋片之類的零食吃,當我說台灣的學生中午都要待在學校裡面吃營養午餐的時候,老師冒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學生家裡都付得起午餐錢嗎?」

除此之外,學校裡面沒有電腦、沒有影印機、沒有圖書館、沒有保健室,甚至最讓我吃驚的,是這整間學校竟然連一盞燈都沒有.......學生從早上八點上到下午一點就放學回家了。

根本一點都不像台灣的學校.....我就算在台灣最偏鄉的學校也沒有看過這麼簡陋的學校,而我所拜訪的,已經是多納老師這邊狀況最好的學校了。

我可以想像這樣子的學校出現在印度、出現在菲律賓或是布吉納法索,但完全想像不到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樣子的學校,竟然會是在阿爾巴尼亞。

「這裡是歐洲耶!」我在心裡面不斷地對自己說。

「我負責的五間學校裡面,其中有一間學校特別偏遠,車子完全開不進去那個村子,我們的老師每天都得從村外走一個多小時才有辦法到學校去上課。從六歲到十五歲,全校只有五個學生,加上一個老師。那其實根本不是學校,只是一間沒有人住的房子,我們的老師就在那邊教那五個學生。去年,那間房子的屋頂壞了,破了一個大洞,屋外的雨水還會直接落到教室裡,學生不應該在這樣子的環境下學習......」多納拿出手機給我看那間石板屋學校。穿著白色實驗袍的老師,撐著雨傘在噴上黑板漆的牆上用粉筆寫著字。

「我答應學生要在村莊內蓋一間新的學校,但我們等不到政府來蓋,你看看這間學校,他們原本打算要蓋這麼大的學校,但是最後只有蓋好這一部份,剩下的三分之一就這樣一直放在那邊,已經二十年了,沒有人知道那一部分的建設費用跑到哪裡去了。」多納指著我去拜訪的第二間學校。

「三千歐元,只要有三千歐元,我們就能夠把新的學校蓋起來,一間有廁所,有隔間和完整課桌椅的溫暖學校。所以前一陣子,我和學校的老師一起到首都去參加一個電視節目,很幸運地贏得了兩千歐元的獎金,等於幫我們籌了一大半,但我們還是要等到錢湊齊了才有辦法開始動工。」多納老師說。

難怪讓我搭便車的車主會說他在電視節目上看過多納老師......

三千歐元,不過大約是台幣十萬元而已,但這已經是多納老師這份教職工作一整年的薪水了,對當地學生來說,這甚至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阿爾巴尼亞雖位於歐洲這個發展水平最高的大陸,但是當地鄉下的薪資卻可以低到只有一百歐元左右。

最後,我還是沒有去拜訪那間最偏遠的學校。平常在沙發客來上課的時候,我總是在說我希望能將重點放在相對偏鄉,弱勢的學生身上,我覺得沙發客來上課對這些缺少外界刺激的學生來說,幫助應該會比較大。然而,這次終於來到了真的絕對偏鄉的學校,雖然學生還是感到很新鮮,很有趣,但這卻是我第一次強烈對自己所作所為感到不滿......我到了這邊的學校有了很大的收穫,但對這邊的學生來說,比起聽我這個來自亞洲的陌生人跟他們介紹台灣在哪裡,他們更需要的......其實不過就只是教室裡面的一盞燈或是一個好一點的黑板而已。

#阿爾巴尼亞 #這裡還是歐洲
#沙發客來上課



因為真的離台灣太遙遠了,我並不期待大家真的捐款去支持他們,不過,如果可以的話,試著將他們的故事分享出去吧。




說得相當精闢,以前年輕時看小孩補習到10點才回家,我會告訴自己,小孩不一定只有讀書好,以後我若有小孩會讓他自由選擇,但當我為人父時發現觀念會改變,這是社會氛圍,我不逼小孩讀書,卻又希望他們都能都好書,起跑點比別人更前面,我只做到多鼓勵不強迫,你也會當父母的,希望你們這一代能改變這氛圍。
roc523 wrote:
說得相當精闢,以前年...(恕刪)
你是可以不逼你的小孩讀書,但你得替你的小孩想想未來的人生,若想不到現實點你還是回去逼你小孩讀書吧!...別不切實際。
跟版主一樣年紀的我,工作了五六年,到現在還在想到底要做什麼?有些感興趣的工作,卻又跟當時念的科系八竿子打不著,履歷投了,沒有相關經驗,也是很難有機會面試。覺得QQ

eshu0329 wrote:
是啊,台灣路邊隨便找來的國中生,數學都屌打歐美大學生,那又如何?

這些被屌打的學生創立了蘋果、微軟、GOOGLE,而台灣只有一間又一間的血汗代工廠。
所以,這恰恰更加證明鑽研解題又快又準根本沒有用;算的再快,快得過電腦、計算機?...(恕刪)


台灣這種天然資源欠缺、內需少但高度競爭、國際空間被打壓的地方,思維當然會轉化為選擇穩定、少犯錯、求溫飽,因為機會不多稍一失足很難東山再起。創造google、微軟、蘋果的這些人如果把他們放在台灣是否就會成功?機率應該也不高。要不然歐美地區外國人到台灣定居的也不少,結果有在台灣自行創業出什麼樣的成就嗎?對岸大陸每一家公司工廠規模隨便都是台灣的好幾倍,再反觀台商其在台灣的公司或工廠規模都不大,但去大陸投資後工廠規模比台灣大幾十倍的都有,因為需求多成功機會就比台灣高。國外知名的成功廠商到台灣投資,鎩羽而歸的也不在少數,因為台灣高度競爭及同質性產業過多但是需求人口卻很少。所以是環境因素影響企業規模及成功機率比較多,人種、教育制度影響程度反而相對較低。

Hustler's Ambition wrote:
個人經驗的主觀感受...
我們學生念書至少十年以上,花了巨大的時間在這些出了社會毫無意義的排名跟考試身上,完全沒有花時間在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恕刪)


只要是學生時代不論哪個階段,就是養成讀書習慣及培養找尋答案設定目標的能力。未來想自學一些新技術及新觀念學校的課程就是一種入門的基礎。我也是出了社會好幾年後因為工作需要又再把學校的課本拿出來研讀好幾遍,網路跟短期課程所提供的只是皮毛跟大概的樣貌,一些專業知識還是要研讀論文、書籍、期刊。如果年輕時沒有好好讀過書如何自己研讀、消化比較精深專業的知識?所以不論是哪一個職訓中心或是補習班也無法讓一個人受完訓後就可以無縫接軌的進入職場。老師把功夫傳授完畢怎麼應用還是要靠個人,想想自己還欠缺什麼?如何補足欠缺對自己才有幫助。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