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吧,造就出台灣目前的低薪環境,是每一個台灣人造成的.
不信?隨便舉幾個我見過的例子.
既便是台灣人當了外商manager,想的第一件事就是cost down.
有沒見過外派到大陸,結果被大陸人事說你的薪水太低?
直接就加到符合大陸的薪水.(大陸人比台灣人佛心?)
台灣企業更是cost down老祖宗,要找有經驗的赴大陸常駐,
結果十幾年經驗的只開出個兩百萬年薪,要你去大陸拚搏.
(其實在台灣,天天準時上下班就已經領差不多這薪水了,還去大陸幹嘛?)
耶,你說一個台灣人造成的,看起來不是啊?你明明說得都是企業!
好,那我們就回來看看一般民眾是不是一樣吧!
看人家領得多,想的不是怎麼跟老闆拿到那樣多的薪水,
多數人想的卻是把這些搞下來,大家一起過過小確幸的日子.
於是乎,政府也好做,想不出方法要企業加薪,
那就把軍公教拉出來鬥一鬥,轉移轉移注意力囉.
結果是?一些名教授,已經被高薪挖角到對岸去了,
別說人家往錢看,不愛呆丸,事實上,這就叫現實.
與其在這邊被鬥?那不如找個更好發揮的地方,至少不被罵.
但長此以往,台灣的教育水準越來越低,你自己想吧.
而政府更是順應"民意",順勢推行一些政策.
搞出了股票分紅費用化=>這下電子新貴變成新跪了.斷了你到M型另一邊的路.
勞保只承認你最高薪資不到五萬=>健保卻承認你的薪資最高到18萬.(政府博穩贏的?)
再搞出了勞保退休帳戶制=>這下大家都6%,連以前十幾20%的外商都只要6%.(企業好開心?)
(不過,這個制度確實保護了一些低階勞力領不到退休金的問題,也算是還好.)
凡此種種,都是把中高階白領勞工打回去中低階,
也就因為這樣,台灣才會一直流失中高階白領.
你?看懂了嗎?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