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對於低薪結構的一些想法......文多

絕代蝴蝶 wrote:
大大是在說小弟的樓嗎...(恕刪)


是的

想了很多

就不敏感的部份,籠統的來講

創建自我品牌,雖然又苦又長,但是不注意細節,即使品牌成功了,仍然有很大的機會會一場空
這部份CASE BY CASE。即使策略相同,RUN的人不同,一樣結果大不同。就像股票投資,每個人講的頭頭是道,能賺到錢的少之又少。

另外,外銷市場是否會因工資上漲而東西賣不出去?這個我保留。
但是一個整体產值下降的市場,如果無法提高產值,而要提高基層從業人員的收入,除了分配比例不能失衡(比如高層愈來愈高薪,底層愈來愈低薪),另外就是分配的人數要減少,也就是失業率會提昇。



兔窩窩之家 wrote:
另外,外銷市場是否會因工資上漲而東西賣不出去?這個我保留。
但是一個整体產值下降的市場,如果無法提高產值,而要提高基層從業人員的收入,除了分配比例不能失衡(比如高層愈來愈高薪,底層愈來愈低薪),另外就是分配的人數要減少,也就是失業率會提昇。

紅字的部份我表贊成,但這又回到了幾個容易鬼打牆的問題,最會被挑起的又是代工業或零件供應商,如果不是國際間削價競爭,張忠謀不會喊台幣應該貶值。

未來我們看不到,也摸不到,以目前來說,台灣有哪些技術或產品是可以賣的又貴又好?換句話說,有哪些外銷企業可以在短期內調漲一到兩成來支付工資上漲的部份?

這部份,值得好好深思。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絕代蝴蝶 wrote:
紅字的部份我表贊成,...(恕刪)


這部份可能要把一些想法擺心中,因為有時狀況比我們想的複雜
隨便舉兩樣

日系車年年漲,也是銷售一路創新高
國際原物料已經走跌兩年,跌的部份終端並未反映,而且還以各種名目在漲價中

另外,大廠對小廠,歷久不衰的一招是,每年要COSTDOWN XX%
還真的很多公司能接得了招。

還有,工資的上漲,會影響到成本1~2成嗎?

或者是整個供應鍊把成本放大了

沒有真正解,因為每個人遇到的客戶不一樣,每個廠商的因應也不同。

講個不一樣的,有遇到朋友接到歐洲的單
他是直接接觸歐洲的客戶
歐洲的客戶,直接告知,他原本是在大陸下單,現在轉到台灣下單,能接受的價格是比大陸報價多多少%,看我那個台灣朋友能不能接。

還有另一個朋友,有看過他給國外客戶的報價,起起伏伏的,也不是單一價,真正波動大時,也是直接報出去,要就下單,不要就拉倒,但他的國外客戶也是一路相隨

你我都是站在台灣往國外看,但是接觸的客戶屬性及通路管道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想法及因應。

最後一點,張忠謀雖然有講過你說的話,但他去年底還加薪並多發出額外的獎金(我查新聞的)


PS:你講的沒錯,我講的也沒豪洨,所以應該都沒錯?!這種鬼打牆的論証在經濟議題應該是常態了吧...

雷蒙斯 wrote:
唯有大破才有大立,如韓國97年狀況


以中國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特性,要學韓國人為國家付出那種精神,
看天下紅雨可能還比較實際點!!
兔窩窩之家 wrote:
這部份可能要把一些想法擺心中,因為有時狀況比我們想的複雜

呵呵!這句話真的說到我心坎裡啊~
兔窩窩之家 wrote:
還有,工資的上漲,會影響到成本1~2成嗎?

或者是整個供應鍊把成本放大了

沒有真正解,因為每個人遇到的客戶不一樣,每個廠商的因應也不同。

是的,所以全面而急速的調漲基本工資勢必會有一波動盪,這也就是我為何長期反對基本工資和勞基法的原因,台灣產業多如牛毛,又高度仰賴進出口貿易,實在不適合用一套工資和法律就可以管理。
兔窩窩之家 wrote:
還有另一個朋友,有看過他給國外客戶的報價,起起伏伏的,也不是單一價,真正波動時,也是直接報出去,要就下單,不要就拉倒,但他的國外客戶也是一路相隨

他辦到我講的啦!不爽不要買啊!呵呵!
兔窩窩之家 wrote:
最後一點,張忠謀雖然有講過你說的話,但他去年底還加薪並多發出額外的獎金(我查新聞的)

台灣只有一家台積電,但台灣卻有好幾家的類友達。
兔窩窩之家 wrote:
PS:你講的沒錯,我講的也沒豪洨,所以應該都沒錯?!這種鬼打牆的論証在經濟議題應該是常態了吧...

別這樣說,小弟比較喜歡做實務性的討論,一些打高空的理論沒什麼興趣,跟兔大聊天很愉快,很高興認識兔大。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絕代蝴蝶 wrote:
別這樣說,小弟比較喜歡做實務性的討論,一些打高空的理論沒什麼興趣,跟兔大聊天很愉快,很高興認識兔大。刪)



我也很高興與你聊天,這幾天,又讓我想了很多,重組了很多想法,是我受益良多。

你的發言,我有感想,還是會繼續FOLLOW。

兔窩窩之家 wrote:
我也很高興與你聊天,...(恕刪)

你偷改文哦~呵呵!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絕代蝴蝶 wrote:
你偷改文哦~呵呵!...(恕刪)


呵~~改掉的部份,你有看到就好,其他盡在不言中~~
嘿~~~我繼續當凡夫俗仔就好了。
兔窩窩之家 wrote:
是的想了很多就不敏感...(恕刪)


另外,外銷市場是否會因工資上漲而東西賣不出去?
--------------

不會,但是會因為國家的國民收入或經濟等問題影響訂單
過去,歐洲美國是大客,現在呢??

變成中東,多少公司要去土耳其/杜拜參展,吃的不就是中東的客戶
變中南美州,變成印度,因為他們前幾年的經濟成長率好
放假回來看到話題好向轉成品牌.內需.外銷.匯率等等....
個人見解
當然在台灣這不大不小的內需市場是不太可能撐起GDP的成長,加上數十年來製造業一直是國人的強項,而製造業無法像大國可先以國內市場為利基點發展進而外銷,而台灣中小企業在製造業上就必須以國際市場為販售
而製造業所生產出產品大多為某品牌上之零件,而這零件是否為關鍵零件(技術門檻高)相信大多不是,而是相對CP值高(德日歐美)更貴,最重要的是製造業無法為其產品定價並堅持價格,這需看品牌廠臉色或其技術層次高低,大多是可以取代的,(像大陸與東協國家漸漸學去這一套)
而若漸漸提高工資外銷訂單不見得會消失,但是成本上資方會轉嫁至人事成本上(造成停滯)除非比台資廠更落後的國家追上其薪資,但是也可藉此政府是否可以輔導其技術提升.或是失去競爭力就淘汰.端看政府想法
做品牌內需較大國家通常比較容易成功,可先在國內作出一定口碑,配合著行銷與文化,漸漸走向國際,而台灣中小企業多,大多也都是從事代工與零件,要發展品牌難度頗高,當然零件做的出色也可當品牌,例如日本被動元件的村田.自動化的發那科.美國的高通.德儀

前面很多拿台積當例子,說對也對,但台灣只有一間台積電超強,不能含括提升薪資的樣板,台積雖做代工,但競爭力世界一流,很多國際IC設計公司捧著現金要產能,這10多年來也與聯電差距越來越大,這就是把代工發展至理想狀況.
鴻海也算一例.但鴻海很多地方被取代性高,未來狀況很難說

至於提到匯率,台灣不大.若考慮外銷而讓貨幣貶值,其實一般大眾會深受其害居多,匯率本來就是兩面刃,而台灣物資缺乏,所有原物料漲跌並不能操之在己,產品亦無定價能力,而品牌廠因匯率可調整產品價格轉嫁至消費者(買不買單看產品競爭性)而一般百姓卻必須承受購買力下降的結果,台積電超強營業利益冠全台,但是台灣吃的到它資本支出的供應鏈極少(無法雨露均霑),台積大多設備.耗材還需向國際大廠採買,若匯率貶值相信對台積是弊多於利(先進製程是用搶的,貴一些別人還是買單)張總之前發言相信是對一般公司居多
回到本質,若匯率的升貶會影響公司的獲利與否?是否真的在產業競爭力上出了問題?
做品牌風險與成本之高.相信以台灣企業家的本性很困難,(相信有.只是不多.心有餘而力不足)資源上也是先天不允許的
(有錯請指正)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