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主流就是,中小企業被併構成一個集團。
所有資源都共享,重複性支出能夠避免浪費(不管是房租、水電、人事部門、會計部門、採購部門、櫃台行政部門等等)
研發人員能夠彼此之間交換技術,不用礙於不同公司而無法交換技術。
而市場同類型公司越來越少時候,消費者選擇性少,就無法貨比三家不吃虧,到處殺價砍價。
當然,這對消費者是不利,因為選擇性少,能比較的少。而且統合到最後很可能有壟斷市場疑慮,這時候政府必須介入,維持市場至少有2-3間同類型。
保持彼此競爭。但又不會惡意削價競爭,越多間越容易發生惡意削價競爭。
這才是王道。
我們電腦維修行業感觸最深,你要建立一個有口碑的市場,不外乎就是靠時間去換取,不然就是投錢砸錢行銷,但後者往往會遭遇到同行的惡意攻擊、毀謗。
而電腦維修行業技術門檻不高,以至於隨便到處都有電腦維修,也會出現兼職類,惡意削價競爭也不少,光重灌一台電腦只收89。
你覺得?
台灣到底有多少台電腦要重灌阿XD 電腦維修公司搞不好都快跟便利商店一樣多了!!! 不管有招牌沒招牌,有店面沒店面....
走幾步路就有一間......
現在搞一間電腦維修,能夠賺個10萬就該呵呵了。
越是一間間自己成立當老闆?
找死。
這不叫均貧,也不叫均富,這叫均死。
a28956215 wrote:
一堆人都再說1:1...(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