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台灣到底有什麼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wrote:
日本有豐田、三菱、...(恕刪)


雞排 珍奶 板凳 關東煮
Moses5222 wrote:
剛好我也是上個月去溫哥華旅遊

我想你沒在那裡看過醫生
叫過水電等工人
去不是中國城的一般西餐的餐廳吃過飯吧

另外你應該不知道在哪裡上班要繳多重的稅
汽車要開上路要有多重的保險吧

你應該也知道,要買個東西BC省要抽7趴的稅,聯邦要抽5趴的稅
一共12%,有些省還更貴

不要光挑好的說阿~...(恕刪)

+1
好玩的是
加拿大很好是沒錯
但也要活得下去

不然現在在加拿大的台灣人移民
怎麼會剩下全盛時期的一半?
不就是工作難找生活成本又高撐不下去了只好回台灣?

P.S.
如果你是拿著貪汙來公款的中國富二代(姓薄那種)
跑車美女隨你玩
那真的爽死啊
我認識的外國朋友
知道台積電、聯發科、捷安特
他們稱之為"台灣三傑"
對於國外來說
台灣是電腦零組件大國
所以基本上台灣品牌早就深入世界各地了
尤其消防防火技術和遊艇技術堪稱一絕
在國外想不認識台灣都難

出去外面走走好嗎
世界是很大的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wrote:
日本有豐田、三菱、...
韓國有Lg三星 現代...(恕刪)


看您從甚麼角度看, 國民幸福指數台灣2016年再度贏日韓.
這兩國的國民壓力有多大, 您要學他們?
要往好的看齊.

「世界幸福指數報告」排名:
1. 挪威
2. 丹麥
3. 冰島
4. 瑞士
5. 芬蘭
6. 荷蘭
7. 加拿大
8. 新西蘭
9. 澳大利亞
10. 瑞典
...
14. 美國
19. 英國
26. 新加坡
33. 台灣
51. 日本
56. 韓國
79. 中國
台灣有很多酸民
三寶
和一堆鍵盤車手
hsianglinlin wrote:
台灣有很多酸民三寶...(恕刪)

還有沒見過世面的
井底之蛙

但台灣除了捷安特之類, 沒太多可以看的終端消費者品牌是真的
ASUS還算是好一點的(網通和手機在美日算有能見度)
但代工跟零組件真的很厲害
台灣還有長榮集團(世界級海空運),樓主可能不知道台灣的遊艇可是世界最出名,很多外國名人都親自來台灣訂做私人遊艇。
BB槍產品,品質也是聞名世界了,已把日本比下來了,有時間問台灣還有什麼,倒不如想看看自己還有什麼

聲寶
東元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wrote:
日本有豐田、三菱、...(恕刪)

2003大叔 wrote:
台灣有各種光怪陸離的...(恕刪)


可惜這是台灣唯一缺少的
連等個幾秒鐘的紅綠燈都沒有耐性
只剩下剝奪以及壓榨
誰還有包容以及體諒?

二十年前的台灣人在大陸都人吃人了
難怪那時候台留一條街可以這麼有名

前面幾篇講那麼多台灣大企業有名的,在勞基法上不得不與政府妥協做做榜樣
但是買給台灣的商品價格又是如何?

政府也不是幫著商人掐死台灣人嗎??

還在玩中國人不中國人的意識。HTC請的都台灣人,老闆也是台灣人,怎麼會是對岸品牌?

但你說的沒有錯,台灣有什麼?台灣天然資源包括內需市場人口,真的太少了。

美國有三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日本有近兩億的內需市場。韓國內需就台灣的一倍5000萬。

也別小看這些內需市場,他足以支撐企業生存,甚至讓其有更多資源去成長進步。

最重要的是~韓國背棄台灣同時,光靠北京市的汽車工廠,就讓韓國汽車工業翻了幾倍資源。

正也因此,現在台灣擁有的發展,是真的是極少數能成功的成果(世界相比)。

因此台灣企業永遠都是往國際或者對岸發展。今天如果~鴻海還在台灣發展,不可能有這規模。

聯發科如果停留在永遠在強調台灣,不靠對岸內需市場,也走不出自已的一條路。

華碩如果永遠只知道看台灣市場,也是永遠走不進對岸甚至出國際。而這些企業的成功,來自國際觀。

人口少的地方,本來就比較難發展出一個大規模的大企業,因為你內需市場是你的後援。

差別在於台灣企業的國際觀在什麼地位。這也難怪,台灣媒體永遠停在台灣,不會關注對岸一帶一路。

對岸一帶一路如果今天台灣企業還進不了,台灣未來真的企業就容易在國際上愈來愈蕭條了。

台灣目前的角色,讓台灣擁有很多國家想要的條件都沒有,就是兩岸關係。

也因為這個關係,讓很多台灣企業在對岸倍數成長成另類國際企業,還在能台灣養活更多員工。

因此台灣真的什麼資源都沒有,但是台灣擁有不少國際觀企業家,也擁有曾經的國家支持的國際度。

然後卻也是因為這些企業,活化的台灣國際上的路線,今天連企業都沒有了,台灣就真的都沒了。

所以~本土化不是不好,但如果用本土化蓋過所有的兩岸觀及國際觀,這其實也是這些年國際化降低原因。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