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一位認真的老師 不會因年齡而退休

GDC1 wrote:
雖然我也贊同閣下的理念,但這完全是理想狀態下的想像罷了。
原因很簡單,亂搞到一個極致之後才會改善,那這亂搞期間的代價誰要來承擔?

淘汰不好的人員就叫亂搞嗎?
來看以下兩則新聞:

2016-04-02
http://enews.com.tw/article/719884
郭台銘:全力留夏普人才 但每年仍維持淘汰3-5%

2017-02-04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204002343-260410
夏普賺錢了!郭董3招神救援 讓日本人驚呆

淘汰不好的人對公司的競爭力絕對有正面的幫助
我工作這麼多年,最深刻領會的事情就是
不處理打混摸魚的員工,才是對公司對部門最大的傷害
因為某些員工打混摸魚卻不處理,會進一步影響到其他人
認真的人會不平說為什麼打混摸魚的人薪水照領、日子過的很爽
於是認真的人要嘛也跟著降低自己的產出、要嘛就跳槽走了
然後公司的競爭力就會變差

GDC1 wrote: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台灣官場。在台灣的官場,有甚麼計畫不是「圓滿達成目標」的?虛偽造假說謊騙人也要完全達成「上意」所要的結果,才能顯示上級長官的英明啊!上級要是真的這樣亂搞,你知道要多少年才會終於到一個極致而有人受不了嗎?民間公司上頭亂搞都不見得立刻會倒了,公家機關呢?幾十年都會一直保持「計畫圓滿達成」的!這期間要付出多少代價?

所以為什麼我們還要忍受這種現象?
就是缺乏公正客觀的評鑑機制,所以虛偽造假才得以大行其道
這種現象可以自欺欺人,但騙不過現實世界中殘酷卻真實的競爭力

現在亞洲國家中最有競爭力的國家就是新加坡了
我們來看看新加坡是怎麼做的

http://hottopic.chinatimes.com/20151024002070-260804
外國公務人員也是「鐵飯碗」嗎?
總體來說,新加坡公務員薪資水準原則上是與市場水準看齊。資料顯示,無論是剛加入公務員隊伍的大學畢業生,還是工作5到10年後的公務員,他們的月薪都與市場平均水準不相上下。

新加坡很多政府部門還採用企業化管理,每年有評鑑,評分排在後面的人要被掃地出門,還有許多監督機制和鼓勵政策確保公務員的工作效率。此外,對公務員的紀律和財務約束極嚴:公車使用、公務宴請都有嚴格規定,個人的財務狀況也要嚴格申報。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157557
新加坡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三成....
把公務人員有尊嚴、肯為國貢獻,與優厚的退休條件畫上等號,省省吧。就拿副理事長所舉新加坡為例,一般來講,新加坡公務員的待遇與民間相當,也「沒有」因為身分特殊而享有特別的退休待遇,他們不論哪一個行業,皆一視同仁,全部使用公積金;退休金一概來自員工每月薪資被政府強制扣繳一部分而存下的「公積金」。至於替代率,兩年前商業周刊「戳破神話!一個台灣人在新加坡當公務員的告白」撰文者梁展嘉指出,新加坡絕大多數人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就是接近三成,包括公務員
蝦米爸爸 wrote:
淘汰不好的人員就叫...(恕刪)

評鑑其實沒什麼不好但是台灣...................
台灣最該評鑑的應該是上位的人,如校長,局長,部長等等
俗話說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上面的領導方針正確決策不拖泥帶水,下面的人要鬼混摸魚其實就會有一定的難度
問題是目前台灣的官場文化還是會逢迎拍馬的比穩扎穩打的來的吃香
尤其是教育界不少是將帥無能累死基層
通常評鑑的專家學者往往真的就是專家學者,完全沒有考慮第一線的問題,畢竟那些專家學者把不少工作都丟給助理員去做了
所以我才說,簡任,薦任,委任階層都該有一定的不適格淘汰

公平機制....基層也是有那種只會抱大腿,做事效率卻很兩光常出包

有一定職場年資,一定看過也聽過這些,所以才需要改革...

tagahu_123 wrote:
台灣最該評鑑的應該是上位的人,如校長,局長,部長等等
俗話說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上面的領導方針正確決策不拖泥帶水,下面的人要鬼混摸魚其實就會有一定的難度
問題是目前台灣的官場文化還是會逢迎拍馬的比穩扎穩打的來的吃香
尤其是教育界不少是將帥無能累死基層
通常評鑑的專家學者往往真的就是專家學者,完全沒有考慮第一線的問題,畢竟那些專家學者把不少工作都丟給助理員去做了

以前的封建社會
"王公侯伯子男"是世襲的
所以有些人一出生就是"上位"

但現在的社會
不管總統、部長、校長...等都要從基層開始歷練
所以也不用推說什麼"上樑不正下樑歪"
就是因為基層的評鑑制度出了問題
所以才會讓那種只會逢迎拍馬的人獲得升官(爬到上位)
那些"專家學者"很多也都是從基層老師開始做起的
就是因為缺少公正客觀的評鑑制度
所以才會讓一些不怎樣的人爬到上位變成主其事者
然後訂定了一些不符實際問題的作法
或是辦法也許是OK的,但卻用了一些不恰當的人來執行
但會用不恰當的人來執行,缺乏好的評鑑機制也是一個原因

是的!事情不會簡單
但重點就是,無論如何一定要先起個頭
如果那些專家學者制定的作法很奇怪
話說每個老師本身也都是在做評鑑工作(幫學生打分數)
這些老師難道會不知道怎樣的作法才是合理的嗎?
然後集眾老師的力量去要求把評鑑辦法改到符合公平客觀
一般大眾在這一點上也會給予支持的
畢竟每個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小孩給好老師教啊
58就可以退休,要是我58可以退,然後退休金替代率有60% 我就爽了

蝦米爸爸 wrote:
以前的封建社會
"王公侯伯子男"是世襲的
所以有些人一出生就是"上位"

但現在的社會
不管總統、部長、校長...等都要從基層開始歷練
所以也不用推說什麼"上樑不正下樑歪"
就是因為基層的評鑑制度出了問題
所以才會讓那種只會逢迎拍馬的人獲得升官(爬到上位)


...你知道總統、院長、部長、政務次長是從哪來的嗎?

他們是從那個基層來的?
housan wrote:
...你知道總統、院長、部長、政務次長是從哪來的嗎?
他們是從那個基層來的?

以蔡英文來說
她以前在政大教書過
對了
馬英九以前也在政大教過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蔡英文
蔡英文回國後,於1984年至1990年擔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1991年至1993年擔任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兼法律系所教授,1993至2000年擔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國民黨前立委邱毅在2016年總統選舉前指控蔡英文是因在外兼差律師而離開政大,但根據當時政大法律系主任法治斌給人事室的相關函文,蔡英文應是被東吳大學挖角才離開政大法律系[25][26][27][28][29]。立法委員陳其邁也指明1992年的大法官會議308號解釋文已闡明「大學教授沒有兼任行政職,並不適用公務人員服務法相關規定。」而且,蔡英文當時是擔任涉及國際經貿法的諮詢顧問,並非擔任律師[30]。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288403
馬政大開課 多虧蔡英文「禮讓」
蔡英文透露,過去在政大法律系任教時,她確實開課教國際貿易法。而馬英九因為剛進政大教書,且主要專長是有關海洋法等國際公法,課程較為冷僻,系上一時之間並無適合的課能給他開。
但因專任教職須有一定授課學分,為符合任教規定,她最後「分一點學分」給馬英九,也讓馬開國際貿易法的課。


當學校老師真的可憐,教徵難考,在學校還要處理一堆雜事,薪水更是少得可憐。

教書方面,一個班級內會聽學校講的人也不太多,再認真準備教材,看著考試成績單老師的心也都冷了。

同樣都是賣希望的產業,學校老師相比補習班,太廉價,更多家長學生捧著大把鈔票送進補習班,可能是因為錢花不夠多達不到許願的心理滿足感。

蝦米爸爸 wrote:
然後集眾老師的力量去要求把評鑑辦法改到符合公平客觀...(恕刪)


所謂換個位置就換個腦袋,這句話才是真理啦!在基層時都在想問題要怎麼解決,到了上位卻變成永遠都在想「要怎麼管理下屬」,根本目標就不同了,思想模式也變成了「我在上位就是因為比較厲害,你們在基層就是比較遜才升不到上位」,完全不會想聽基層者的意見。

而且台灣社會從「專家學者」到社會大眾一向把老師們打成是「反改革不遺餘力」,誰還想聽基層教師的意見?如果教師認為現在不要亂搞的制度就很好了,那為什麼還有人一天到晚想評鑑教師,然後搞到雞飛狗跳,甚至連縣市首長都曾出聲抗議過評鑑制度呢?(雖說後來仍然是不了了之啦)
GDC1 wrote:
所謂換個位置就換個腦袋,這句話才是真理啦!在基層時都在想問題要怎麼解決,到了上位卻變成永遠都在想「要怎麼管理下屬」,根本目標就不同了,思想模式也變成了「我在上位就是因為比較厲害,你們在基層就是比較遜才升不到上位」,完全不會想聽基層者的意見。
而且台灣社會從「專家學者」到社會大眾一向把老師們打成是「反改革不遺餘力」,誰還想聽基層教師的意見?如果教師認為現在不要亂搞的制度就很好了,那為什麼還有人一天到晚想評鑑教師,然後搞到雞飛狗跳,甚至連縣市首長都曾出聲抗議過評鑑制度呢?(雖說後來仍然是不了了之啦)

如果「在基層時都在想問題要怎麼解決」是指"所有的"基層人員
那就是一個"虛偽造假"的描述
如果是指部分的基層人員如此,部分的卻不是
那不就更說明應該要建立一個公正客觀的評鑑機制
好讓「都在想問題要怎麼解決」的人能獲得升遷
我也見過某些基層人員想得是「問題要怎麼逃避、推給別人」

我講個我當兵時期的事情
我是義務役少尉(當到退伍還是少尉)
那些志願役的軍官一年就可以從少尉升中尉
我服役的單位主官是中校,一個軍官比兵多的單位
話說我閒閒沒事的時候,就去翻軍中的一堆作業手冊
(我不想我負責的東西老是被退件或查到缺失)
這軍中的一堆作業手冊還真是有夠厚
一般志願役軍官大多數沒有人想去翻它們
不過這些作業手冊的規定,其實都有其背後的道理存在
也就是想要防止某些弊端
有些弊端是常見的、也有些弊端是較不常發生的
所以這些作業手冊我也不用全都翻到熟
只要把常見的部份弄清楚,就已經對我負責的事情勝任有餘

別看我官階小
因為我把這些作業規定(常見的)都弄清楚了
加上我又沒升官壓力
所以在我負責的事情中,若有別的少校上尉...沒按規定做好的
我都不客氣的就事論事訓他們一頓
(因為他們官階比我高,所以我看到他們還是會敬禮)
他們雖然官階比我大,但看到我的時候都不忘跟我寒暄幾句
(不好意思,我不喜歡拍馬屁,所以我只敬禮、不會主動跟他們寒暄的)

軍中不少志願役軍官做事不確實、只會拍馬屁
但我單位的主官(中校)看到我的作法
倒也某種程度的要我們單位的其他志願役上尉中尉少尉學著我一點
(雖也沒禁止他們拍馬屁,但就是要多少學一些我做事的方法)
甚至碰到某些問題,反倒要那些上尉中尉來問問看我是怎麼處理的

一年一度的評鑑
對平常做事不確實的人來說很痛苦
要趕在評鑑之前把一堆資料"生"出來
或是檢查以前所做的東西,有錯有漏的要趕快更正
但對我來說,平常就把事情做好了,評鑑一點也不痛苦
我的主官要其他軍官多少學一些我做事的方法
所以我退伍那一年的評鑑,我待的單位拿到評鑑第一名
我退伍的時候,我的主官還特地跟我說謝謝
之後我輾轉從接替我的義務役少尉那聽說主官也順利升到上校了

某些管理階層的人不是不想改
而是一堆底下的人只會拍馬屁、推事情的情況下,他無從改起
例如我服役單位的主官,也許他本來也有心改革
但底下一堆軍官只會拍馬屁、推事情,他可能也只好祈禱不要出大紕漏
我這個義務役少尉的出現,跟軍中普遍的文化比算是個異數
但他發現他可以把握住我還在服役的時候,讓這個單位做一些改變
所以即使我不拍馬屁,他也算器重我
有時我跟某些志願役軍官看法不一樣的時候
他知道我的意見對做好事情較有幫助,會選擇挺我
只有一次例外,是他的副官(少校)和我意見不一樣的時候
但他後來私下找我說明,副官就是他的代理人
當他休假時副官是代理主官,儘管我的意見不錯,但他必須挺副官
我的例子,就算是基層人員也不用妄自菲薄,認為自己沒能力改變一些事情

我在職場上,也一樣不喜歡拍馬屁
我老婆說我的老闆應該對我又愛又恨
恨的是,某些事情我覺得老闆說的不對就不給他面子
但愛的是,我做事的方法就是有績效看得到
而且當我把我的方法,也要求其他人這麼做的時候
整個部門的績效都看得到

對!我現在比較"閒"了
自從我帶的人能確實遵照我要求的方式做事後
白工、重工...之類無效率的現象減少很多
大家幾乎都在上班時間內把工作完成、不需要加班
而且漸漸能獨當一面
還有很重要的是,混水摸魚的人一定要做出適當處置
才不會有上班時間摸魚,下班時間裝忙加班的現象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有心追求公平合理,歡迎提出有關建立公正客觀評鑑機制的想法
而不是找了一堆理由(擋箭牌)說評鑑制度的事最好不要弄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