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軍公教的問題 請各位解答


木統豬 wrote:
容小弟在此舉個例,...(恕刪)


笑死人的舉例~
在職時月繳4000,退休後月領6萬算合理的話,你是把錢當農作物在種嗎?
60000-4000=56000,肥料=全國納稅人的錢
國家需要公務員也需要勞工,你講的好像沒去考公務員就是魯蛇一樣
這個國家如果只有公務員沒有勞工,那公務員有房子住?有飯吃?有大眾運輸搭乘?有衣服可穿?
難不成房子是公務員蓋的、米是公務員種的、捷運,鐵路是公務員建設的、生活必需品是公務員生產的???
軍公教本身沒錯,是年金發放制度有問題
現在99%會去考軍公教的有哪個是真的抱著以國家為榮與國家共存亡的心態去當的
還不就是衝著4000變60000的年金制度去的~

莫災鞅 wrote:
講那些大家都會的有什麼用


你都忘了退休基金有一定比例持有標的是定存和政府公債嗎?
你都忘了總報酬還要平攤這些低風險標的了?
資產配置


要全丟股票好阿
全部都簽切結書
遇到任何事情虧損都不另外補錢
沒錢領你家的事
整天祈禱30年都不發生金融風暴
績優股不會倒閉
(恕刪)

能簽偶絕對簽,反正又不一定領得到....
問題是偶們有得選擇嘛?
彬董仔 wrote:
能簽偶絕對簽,反正...(恕刪)


我可以實在的跟你說我今年股票市場年報酬率18%
但問題是總資產永遠不會只有股票
加上定存攤下去
總資產報酬剩6.X%
我這麼一點點小資產都這樣了

別忘了光新制勞退基金淨值就1.6兆喔
中華電買斷了都還用不完

更不用說現在四大基金還沒負成長就已經付不太出來了
嬰兒潮還沒退休呢
都有點龐氏騙局的FU了

舞夜翎 wrote:
只是很想知道當時的情境....(恕刪)


又是聽說....

我阿公在鄉公所做到課長,大約民70年代退休
大伯農專畢業後去沙烏地阿拉伯當農耕隊,待了很多年後回來轉到鄉公所服務。
都是靠自己讀書考試。

sos225214 wrote:
如果真的22k 是要繳多少錢?扣一扣都免稅了 沒有繳稅還敢拿來說嘴 ...(恕刪)


歧視22k喔

他們有幫老闆賺錢,讓老闆繳稅

國家稅收他們也是有功勞的
如果不看新聞,會與世界脫節。 如果有看新聞,會與事實脫節
chihung1105 wrote:
又是聽說....我...(恕刪)

那年代本來就是靠關係,我親戚就有一個是那樣當公務員,雖然後來做一陣子,他們再用內部考試,讓她變正職,以前的年代很黑,考試有的時候是個形式,分數高低不重要,要錄取的人才重要,內定的很嚴重,有的還聽說要花錢買位置,我母親當年在地區農會考試,考第一名沒錄取,結果讓一個有關係的先進去上班,後來我母親因為替補,有人離職才進去上班,結果她後來發現,她是考第一名,怎麼沒先錄取她,結果讓那有關係的先進去.
clwu5724 wrote:
請問這是發生在什麼年代?

我不敢說沒有這回事,但如果能知道是那個年代?

如果知道是[軍][公][教]的哪一個族群?

趁現在年金改革開會期間,請那些代表,清查不符合任用資格的人有那些?


如果這些事,發生在9年義務教育之前,可能要研究一下,時空背景!...(恕刪)



chihung1105 wrote:
又是聽說....
我阿公在鄉公所做到課長,大約民70年代退休
大伯農專畢業後去沙烏地阿拉伯當農耕隊,待了很多年後回來轉到鄉公所服務。
都是靠自己讀書考試。


不管哪個年代都有聽說的這個問題吧..
而這個"聽說"..就是因為教育的問題..
知識的缺乏才造成以前鄉村的人不知如何改善自身的生活環境..
在我大學畢業前幾年也一直"聽說"資訊電子是最好的工作.
也因為"聽說"造成一堆人都去讀這些科系丫..
結果出來也沒有說很多人都好棒棒丫..就是不懂才只能聽別人說..

假設我父母的年代..她們因為知識的缺乏而不知道那時的軍公教如此好考..
退而不去爭取~因為覺得爭取也是浪費時間..不如就直接就業..
那會不會變成就是其實是很多人想去.只是以為自己不能去??

所以軍公教倒底是不是沒有人要做?我覺得~不見得丫..
至少我媽的年代也是4x年的時候丫..
但我知道她家裡人"多數"是沒辦法靠所謂的"讀書"來去考試喔..
因為很多人都只有小學畢業.......家裡供不起那麼多人上學..
那時的農村..一家生個5個小孩以上很正常吧..
我媽就是家裡比較小的~但我媽也說她最大的大姐..
為了要幫家裡..就是國小畢就要去幫忙賺錢養家了..
那時好像還有不少日本人在台灣耶..
結果現在那個大姐日語一級棒丫..~我媽就不行.

以上是純粹我看到的環境..
如果可以我倒覺得是就歷史背景探討來了解大家當時的難處~
好過造成多方對立的情況~~
這也比較符合..樓主的標題"軍公教的問題 請各位解答"
台灣已經夠不團結了..造成台灣內部對立並沒任何好處丫..
對於軍公教我是沒任何問題啦~
因為我並不是需要去抗議勞工薪水的那群人....

另外我丫公是日據時代在台當公務員的..丫公算是那時很威風的一家..
我媽說..小時候就是看我爸家都吃白米..她家只能吃稀飯丫..





嘲笑我們認為常識缺乏的事,是為了凸顯自身的優秀,好讓我們在複雜的社會中,逃避自我其實很無知的事實。
js_corps123 wrote:
這就是一個爭執的歧見。私人企業也沒有保障三節獎金呀!真的要比,老師每年的考績獎金,至少也有1.5個月吧,這點私人企業也沒有保障吧。...(恕刪)

我並沒有要提出有爭執的歧見之意思
只是單純地對網友說教師有領3節獎金的事做說明


還有考績獎金是1個月,年終獎金是1.5個月
舞夜翎 wrote:
.不管哪個年代都有聽說的這個問題吧..
而這個"聽說"..就是因為教育的問題..
知識的缺乏才造成以前鄉村的人不知如何改善自身的生活環境..我父母的年代..她們因為知識的缺乏而不知道那時的軍公教如此好考..恕刪)


家族有那時代讀農專、師專(相當於目前高中職程度),看到有些聽說的故事,只覺得哈哈。確實有些旁門左道,但那不是全部狀況,拿局部套全部。
早期年代,匱乏的是教育資源,能考上國中是不簡單的,能夠考上農專、師專以上的學校更是不簡單。公務員考試有學歷限制,要考至少也要有學歷,而公務員也不是很好考,前面貼的駱教授的論文有相關研究,為了讓非台籍能多些錄取,甚至還降低標準,但台籍還是佔7成以上。

當軍人就沒這麼多限制,約70年代,我國中時有同學畢業為了貼補家用要去讀軍校(好像是士校吧)。

chihung1105 wrote:
家族有那時代讀農專、師專(相當於目前高中職程度),看到有些聽說的故事,只覺得哈哈。確實有些旁門左道,但那不是全部狀況,拿局部套全部。
早期年代,匱乏的是教育資源,能考上國中是不簡單的,能夠考上農專、師專以上的學校更是不簡單。公務員考試有學歷限制,要考至少也要有學歷,而公務員也不是很好考,前面貼的駱教授的論文有相關研究,為了讓非台籍能多些錄取,甚至還降低標準,但台籍還是佔7成以上。

當軍人就沒這麼多限制,約70年代,我國中時有同學畢業為了貼補家用要去讀軍校(好像是士校吧)。
(恕刪)


本來就是這樣[公務員考試有學歷限制],家弟拼了快 10年,考不上,最後放棄了!

我姑姑是嫁外省籍,他家的兒子全部都念軍校,都約在 27,8歲退伍!

退伍後,就業狀況並不是很好,因為沒有職業專長,早年警衛都是老伯伯的工作....,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