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我覺得台灣這環境 實在不適合罷工

這邊要講一下 如果扣掉房租得話 很多外派公司在當地都有房子讓你住...基本上維持一個人的吃衣住行都解決了 在台北一個月光吃的 交通費 水電費(這邊不討論房租) 一個月幾本開銷也要快15000 台北領個26K算高了(頂多只能存個11K) 在上海就算給你吃20K 你也可以存14K 一個月多3K一年就多36K 10年就多360K 你要往哪邊跑...
我還看到前幾天的新聞南亞塑膠的總經理出來喊說台灣多7天架競爭力會減弱 台灣目前116天假加7天等於123天 他記得鄰近新加坡才83天假 香港才116天假 重點是台灣年薪才平均22K多美金(約70萬台幣) 新加坡平均5.2K美金(約150萬台幣)..你要我們比照可以阿 請你給我們一個月12萬薪水就比照敢不敢?
新聞連結
更好笑得是我聽過有人跟我說在新加坡存2萬塊台幣等於是在台灣存8千塊台幣 我們這樣換算一個月多12000 一年就多了144000的存款 10年就多了1440000的存款 在新加坡賺12萬花10萬在吃喝玩樂的開銷上面不快活嗎?在台灣一份麥當勞100多塊 在新加坡一份麥當勞176塊台幣 請問物價有漲到4倍之多?(我用台灣賺30K 新加坡賺120K去比) 所以不要在唬爛台灣物價比較低的自我安慰的鴕鳥心態了
台灣薪水低 物價不一定比較低好嗎...如果要按照我們的收入支出比在台灣麥當勞一份套餐要45塊錢這就是我們合理的支出好嗎


奴才!奴性!!都是自己給自己的!!
千金難買老子不願意!!


自己不願意,然後勉強別人要接受你的條件..
我認為沒骨氣!!

又要拿人家的~又要威脅人家~又要人家不能翻臉!!


eadyss wrote:
奴才!奴性!!都是...(恕刪)


你是說台灣勞工?
我是大陆广州人,你说得一点没错。
tian wrote:
北上廣深到現在還有薪...(恕刪)
我來自廣州,你可能沒聽過吧?一個在香港旁的城市。我們那裡的人年輕人多數都愛使用正體字。
迷你張 wrote:
你也真奇杷 請問現在...(恕刪)

CaesarCao wrote:
我來自廣州,你可能...(恕刪)


那真得很對不起喔~~ 原來強國人所謂得隔壁是200公里遠.....那請問你們上臉書要不要翻牆呢??能不能講蔣中正總統萬歲呢??中華民國萬歲呢?

jinlin wrote:
全球已經進入地球村...(恕刪)


每次討論這個都會一肚子氣..別的國家老闆有賺錢時都是先投資在員工身上(最快得方法就是直接加薪 GDP自然會上升) 台灣老闆賺錢時都是想辦法放到自己的口袋不然就是存到海外 然後才跟政府喊沒有錢 反正我們跟國外也沒有邦交關係 要查稅別的國家就已你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拒絕你 所以台灣的老闆爽爽花 苦的是勞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台灣的產業都外移到對岸還是其他國家了 請問你台灣要玩什麼??然後近年來台灣的政治人物都把你洗腦一個觀念 我們沒有對岸活不下去了 對岸才是我們唯一出路 那請問錢匯出去以後要匯回來台灣簡單嗎?
供參考 ~

風評:2隻黑天鵝─脫歐與罷工的短效與長效影響

風傳媒作者主筆室 | 風傳媒 – 2016年6月25日 下午2:16

這2天,國內外飛來2隻黑天鵝,過去覺得不會發生的事都發生了。英國脫歐是全球性的超級黑天鵝,華航成功罷工逼迫資方全盤接受條件,是台灣所屬的小黑天鵝。他們的短期影響與效應明顯,但這些事件有其特殊的指標與意義,因此更值得觀察的是其長期效應與影響。
脫歐的短期效應在周五已經很明確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反應─全球股災,各國股市重挫、金融股折腰、國際資金奔移、匯市震盪、美元走強、英磅跳水...,這些都是事前市場已預見的短期效應。但未來的長期效應才要開始,而政治與財經界都尚難確切掌握其影響。
雖然公投通過脫歐,但不是「立即生效」,還有一段程序與談判過程,因此脫歐對英國與歐盟經濟的實際影響才要逐漸顯現,但到底影響多大,又牽涉到後續談判的發展,英國脫歐後到底與歐盟之間能取得「那個層次」的經貿關係,這些都會影響到彼此的貿易、投資、及金融往來,市場上的各種評估不少,但誰也拿不準。
更大的不確定因素是英國脫歐是否引發骨牌效應,及對地緣政治的影響─接下來會是誰呢?荷蘭?西班牙?法國?最悲觀的看法是歐盟走向解體,走了半世紀的歐洲一體化宣告失敗,貿易保護與障礙的幽靈再次飄盪在各國上空。但未來幾年到底會如何演變、發展,無人能預測、說得準。
台灣專屬的小天鵝─華航罷工亦如是。台灣雖然過去也發生過大大小小的罷工,但在政府與法令制度刻意的壓制下,傳統上工會力量薄弱,相較韓國勞工的強悍,台灣勞工更顯溫和。而華航雖是上市公司,但可也無人視其為民營企業,就是一家公營公司嘛,否則豈有董事長、總經理都可跳過董事會,直接由行政院「派任」的道理?
在公營事業民營化過程中,公營公司的工會曾發動過多次遊行、抗議活動,但可未見成功罷工、直接讓整個公司運作停擺的案例。這次一家「實質公營」的公司成功發動罷工,短期效應與影響大家都看到了,也是小事,過了就算;但更令人關注者是其是否會有後續的長效影響。
台灣號稱「血汗」的產業與企業多矣,科技產業是著名的「爆肝」產業,晚上8、9點下班是正常下班,自動加班到午夜也不算異常,鴻海郭台銘就說鴻海許多員工都周六「自願上班」;醫療產業也是血汗醫院,醫護人員長期超時工作、三班輪值,醫界大老都要搖頭說:這種血汗醫療體系不會進步。光鮮的金融界,在台北市勞工局稽查下,也掀出不少「血汗事跡」,無費加班的潛規則同樣存在。當然,還有工時長、成就低、大部份薪資在22-35k的服務業,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曾稱之為「血汗服務業」、包山包海的各行各業。
華航罷工成功,是否讓所有血汗產業勞工都興起「有為者亦若是」之雄心壯志?那些企業家,其實心頭都在打鼓,看到新政府如此挺罷工勞工,更是一陣惶恐。如果後續效應是帶起其它企業、產業的勞工「揭竿而起」,對台灣社會與經濟的影響將是深遠,正負效益則難料。
不過,對那些已苦於經濟衰弱、轉型難成、兩岸困局、缺電陰影等原因,近日又再為「休假增7天」而近乎抓狂的企業而言,肯定是讓其原已低落的投資意願更形降低。如果此效應在企業中發酵,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當然會有影響。
此外,雖然這次行政院算是明快的處理讓罷工結束,但是否有後遺症仍待觀察。才被任命為華航董事長的何煖軒出馬,數小時內即讓罷工結束,華航可重新啟航,似乎是溝通能力超強,值得肯定。不過,實質上則是何煖軒全盤接受罷工勞工的條件,以正常談判結果應該是「有取、有予」來看,其實何煖軒根本是百分之百的棄械投降,談判上是完全失敗;所得者是「政治解決」。這會不會變成是這個政府的「決策模式」呢?如果是的話,其對台灣未來的影響又更深遠了。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