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超商都找不到員工了該怎麼辦?


xxxooow wrote:
哥,EPS是什麼意...(恕刪)

你要是掌握蘋果出貨量
能幹甚麼應該知道

我說的是郭台銘本人財富
並不是鴻海財富
真的不是我在講,超商根本壓榨員工。
店員現在還要學做咖啡、擠雙淇琳、做手搖杯、收發包裹、換外幣、幫客人微波
前幾天新聞,小七現在還要開閱覽室,店員還要會說故事....

我家這邊的OK超商,大夜徵不到人,幾乎都是叫支援的來撐。
錢也沒多少,下班還要繼續補貨上架,這還不算錢喔....
缺工看起來是常態了,和行業別沒太大的關係,我們工廠也一直招不到基層員工。
看來..我們公司幸福多了..

性質:業務助理.小姐平常就接電話,打出貨單.月底手開發票(就這三項主要工作)

28000~34000/月(有資淺跟資深之分)

週休二日.無加班.午休到1:30

季奬金,年終(全薪3個月).生日禮金...

難怪一堆同業常打聽公司沒有缺人^^這就是重點,薪水高(就助理而己,傳統產業應該算高吧??)人員流動率就低.

我們裡面還有小姐幹了16年了^^


言規正傳

真的..小七的員工都待不太久..

好不容易熟到跟朋友一樣了..沒多久就閃人啦..

常常有失落感^^

陳儒米 wrote:
待遇部分,超商的營收年年創下新高,服務項目年年推陳出新,但是這些營收卻不願意多分那
1/10甚至1/100給員工薪水,永遠只給站在勞基法邊線上的基礎薪資...
加盟店更慘,虧算你自己店的,賺的話公司要跟你分,這種情況下,
給低於勞基法薪資的店家還不少~年終這部分更提也不用提了...


老實講,我對於現在不少年輕人離職不告而別,或者當天講隔天消失不見很感冒,
不過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今天一個年輕人是這樣,我們可以數落他不負責任、家庭教育失敗,
但當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工作採取"敷衍"、"不願意"、"排斥承擔跟學習"的態度,
是不是要反省一下,這些慣老闆、慣企業給了年輕人多少鼓勵跟獎勵以及最實質的"薪資待遇"??
拿出香蕉永遠只請得起猴子...
你對員工的態度就是勞雇關係,不當自己人,員工也會只把你當付錢的老闆,今天負氣了、或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甚麼共體時艱??你母親大人才跟你共體時艱~早就拍拍屁股走遠了
我自己以往在任職服務業以及其他工作都是很敢直言,不怕公司黑的性格~
我向來都是要求自己對得起領的一分一毫薪水,才會去要求公司跟批判公司的不合理政策,
所以儘管對於時下年輕人的一些工作態度我很感冒,也認為他們有問題,
但問題背後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企業主~~
如果這份工作真的那麼容易、又可以爽爽作,大家都碼搶著做不是嗎?...(恕刪)


中肯.........

雖然,我對我的2位助理不滿意,
但我對老關給她們的薪水也是不滿意,
所以,我現在對助理的要求,不會像之前那麼嚴格了,
畢竟,薪水不高,也不好意思去要求助理責任心高了 ??



X-SHOW wrote:
我老婆35歲
想去住家附近的7-11工作
想說工作近
走路就到


結果
7-11只要年輕人
不喜歡年紀大一點的
便利商店是大概比較喜歡工作不穩定的年輕人
比較好騙吧 ...(恕刪)


蝦米 ...........


請二度就業的中年人穩定性比較好哦 你去一趟日本的超商看看 中年人的比例愈來愈多. 這應該也是超商未來的用人趨勢吧.

炙燒鮭魚排 wrote:
雖然很多人說現在年...(恕刪)

kanakan1022 wrote:
以下抱怨文,不喜請...(恕刪)


太血汗了吧

我之前大夜計時的

隨便都有28K以上
我家附近的也是中年人~ 年輕的都做短期
1995年前後做過OK超商直營店大夜
通常兩人上大夜班,還可以輪流休息
但若附近分店臨時缺人要去支援

那時的熱食就是包子熱狗粽子茶葉蛋
小鮮奶14元,泡麵一包約8元。碗裝的14、15元(保麗龍)
銷量最好的報紙是中時聯合和民生報,自由時報剛開始砸錢抽獎

收銀系統也非常陽春,就是先選大類後輸入單價。
進貨/上架先用打標機PO上售價
幾乎看到東西就知道價錢…

記得每個月可以有兩萬多一點。直營店的店長月薪五萬多
印象中白天班都是阿姨(家庭主婦)為主

========================================
98~00年在基隆做過小七和全家、萊爾富。
記得時薪不到90。一個月實拿也是兩萬五上下(肯加班)

還在賣電話卡和郵票。有賣網遊光碟。開始有快遞服務
加盟店店長的業績壓力主要在鮮食的報廢率和年菜、禮盒吧…

到現在超商提供的服務愈來愈多
店員要學的東西愈來愈雜

但店員的薪資似乎沒什麼變化…
加盟主的壓力也是愈來愈大…
【豆瓣】http://www.douban.com/
現在便利商店店員要做的事又雜又多工時又長薪水卻沒增加,會來做的都是學生打工或騎驢找馬,人員流動率自然就高。
雖然現在大家都說零分就可以上大學,但中等程度以上大學生畢竟還是佔多數,英文程度也都足夠日常溝通。
這些人要出國做基層工作很簡單,一樣的職缺在國外工作複雜度低,薪水是台灣四倍起跳幹嘛不去做?
台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害死了好幾代的年輕人,經濟蓬勃發展時不管做什麼都賺,學歷因素只是參考。
但經濟發展漸趨平穩後還是要回歸技術層面,否則就只能出國當外勞。
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來台灣工作的還不是一堆大學生?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