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一位認真的老師 不會因年齡而退休

其實這種勞工VS.軍公教待遇的類似討論看再多也沒用。一堆人不是在軍公教體制內的老是拿「聽說」而來的事情來討論,而軍公教體制內的人老是拿一堆法律規章規定來辯駁(沒辦法,公務員心態),辯到口水流乾手打字打到扭到也沒用。人家來一句「聽隔壁鄰居的舅舅的女兒的朋友的小孩的叔公說.....」或是電視爛嘴胡謅的就可以當成鐵一般的金科玉律刻在腦海裡,說再多的事實這些人也不可能轉變觀念,辯得再多又有甚麼意義呢?政客隨便胡謅一句改革後可以省下兩千兆也可以當成是真的,即便沒說兩千兆是辛巴威幣計價,而且是得要經過兩萬年才省得出來......

除非哪天這些人也進了軍公教體系,才會相信先前一直否定的事實才是真實的吧!
是沒錯...我朋友之前在國防部,也是學弟等著接他科長的位子

肥水不落外人田.....不到50歲月退俸也不錯....

我當過不願役,對於志願役的那些官,那種環境,一點也沒興趣


WOWO88 wrote:
一堆人提軍人軍人是...(恕刪)
拿一些以前師專20歲就出來教的算退休金當然是一部分的例子,但是現在有更多在職的是30、40幾才考上教職,就算40好了,到58也才18年,應該不會58退,可能盡量教到65,當初任的年齡越大,可想而知退休的年齡會越大,再來如果長期沒教師退休,師資培育機構應該也沒多少人去讀,讀了又沒飯碗,這是人之常情,優秀的學生更不會納入未來選項,所以結論就是,台灣的教育不是老老師,就是一堆不怎樣的老師教出一堆更不怎麼樣的未來國家棟樑了,碰到錢的時候每個人都算得很精,但是以後遇到不好的老師,也必須鼻子摸摸,因為這是台灣自己選的,家中妹妹從小學到現在國一,看到的教育現場,只能說很亂,奇奇怪怪的事,老師、學生、家長都有,未來大概只會更糟吧
nsgt wrote:
拿一些以前師專20...(恕刪)


所見略同啊!

這讓我想到以前的工作經驗。在那遙遠的以前,還在使用磁碟片的年代,公司採購磁碟片原先都是大廠的磁碟片,大家用的也相安無事。後來不知怎麼搞的,原本大廠磁片不買了,開始改用聽都沒聽過的雜牌磁片。當時磁碟片的價差很大,大廠的一盒十片100~200元,沒牌的一盒50片也100~200元。

自從用了新採購的磁碟片之後,一堆使用者哀嚎不斷。因為常發生儲存在磁片裡的資料自動消失,在自己的電腦儲存的時候一切正常,拿去別人那裏就讀不到了。磁片也沒有刮痕,不是磁碟機搞壞的,純粹是磁片品質太爛導致資料毀損,使用者只好摸摸鼻子再重新做一遍。我猜當時負責公司採購磁碟片的人一定大肆宣揚他為公司省了多少錢,記功又嘉獎吧?但是公司卻沒算上因用了爛磁片導致的資料不見的損失。想想看,人家花了一個多小時做出來的工作成果,存到那些爛磁片裡而資料自動消失,得要浪費同樣的時間再做一遍,一個人一小時的工資,就比買那些爛磁片而省下的錢還多了不知多少倍了!還沒算上資訊部門人員為了那堆資料損失的莫名其妙情形浪費的時間呢。

省看得到的小錢來增添自己的名聲,浪費更多看不到的大錢讓其他人倒楣。現在台灣的所作所為,某部分大概就是專幹類似的事情吧?
所以應該建立一套公正客觀的考績機制
好的給予獎勵、不好的就適當處置

以前我的老闆認為反正工程師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他傾向於找便宜薪水的工程師進來
其實是因為我的老闆不具有評估工程師水準的能力
所以他只好做這樣的假設工程師都是差不多的
(或是假設一樣的年資就有一樣的能力,看年資給薪水)
後來我跟他說明一分錢一分貨(按能力給薪水)的道理
他也不是不懂,只是他欠缺這方面的技術評估能力
於是老闆把評估工程師的事情交給我來做
有能力、表現良好的工程師給予較多的調薪
不合格的就別想加薪,也會被檢討
(一段時間後,不合格的要嘛就奮發圖強、要嘛就走人了)
經過這樣執行之後,我們部門的C/P值跟以前比提昇了不少
只要能解決"濫竽充數"的現象
雖然花的薪水較多,但能獲得的產出值卻更高

學校也應該建立如此的機制
教學優異的老師給予較多的薪水
不適任的老師就予以淘汰
如果能確實建立這樣的機制並執行的話
學校老師也會有一定的流動性(因為不好的老師被淘汰)
進而也解決了部分年輕老師雖有抱負卻擠不進來的現象

但問題是學校老師的考績制度
真正有做好(客觀公正)的學校有多少?
給優秀老師較多的薪水我絕對贊成
但不好的老師也應該要淘汰
也就是把"鐵飯碗"改成"玉飯碗"
玉比較貴重,但不謹慎可是會打碎的
古人也常用玉來比喻君子的德性(君子比德如玉)

有人可能會擔心
如果執行考績的人亂打分數呢?
"有關係就分數高、沒關係就分數低",並不客觀的評估?
我個人是認為也許短期內有這樣的現象
但只要"亂搞的後果夠嚴重"
例如因為某人亂打分數造成優秀的老師考績差而被淘汰
那優秀的老師就收集好自己認真較學的證據
然後找記者、立委爆料,把事情鬧大
也就是把亂打考績的事情攤在公眾之下
這樣執行考績的人就會有壓力要客觀認真的做、不能徇私
蝦米爸爸 wrote:
有人可能會擔心
如果執行考績的人亂打分數呢?
"有關係就分數高、沒關係就分數低",並不客觀的評估?
我個人是認為也許短期內有這樣的現象
但只要"亂搞的後果夠嚴重"
例如因為某人亂打分數造成優秀的老師考績差而被淘汰
那優秀的老師就收集好自己認真較學的證據
然後找記者、立委爆料,把事情鬧大
也就是把亂打考績的事情攤在公眾之下
這樣執行考績的人就會有壓力要客觀認真的做、不能徇私...(恕刪)


台灣的評鑑制度問題在於,有成堆的「專家學者」出來評鑑別人,問題是,有誰來評鑑這些評鑑別人的人呢?沒有!誰先搞出一套評鑑制度,誰就成了不可動搖的山大王,然後還會培養出一堆徒子徒孫繼續照他那套來評鑑別人,誰能動得了他們?因為他們已經是該領域的「專家」了,誰都會先去找他們徵詢意見,也不管是真的專家還是虛有其名的專家。

所以台灣一旦哪個領域誕生出了評鑑制度,那個領域就幾乎可以宣告完蛋了。看看軍隊、醫療體系、教育體系的情況就可以理解了,花在產出評鑑資料的時間居然比正式工作的時間還多,這難道沒有問題嗎?
教師要累也是很累的,體力和心力兩方面的累

你不想退休無所謂,至少讓別人年紀到了好好休息
某貓的生命三元素:書、咖啡、碳水化合物。

蝦米爸爸 wrote:
學校也應該建立如此的機制
教學優異的老師給予較多的薪水
不適任的老師就予以淘汰
如果能確實建立這樣的機制並執行的話
學校老師也會有一定的流動性(因為不好的老師被淘汰)
進而也解決了部分年輕老師雖有抱負卻擠不進來的現象
(恕刪)

大學有評鑑老師啊!
請學生評鑑老師,
再來還要中小學學生審課綱呢!
中小學老師怎麼評?
看升學率?
看十年後犯罪率?
家長評鑑?
書面評鑑?

有個朋友在醫院工作,
醫院評鑑那段時間約都約不出來,
等有時間出來時就是吐苦水紓解一下。

最該評鑑的是民意代表吧,
可是由不同單位色彩評鑑出來的民意代表就是不一樣。

我最常提到的考績評鑑就是誰來把聯電的渣渣評鑑出來,
讓我的股票解套。

GDC1 wrote:
自從用了新採購的磁碟片之後,一堆使用者哀嚎不斷。因為常發生儲存在磁片裡的資料自動消失,在自己的電腦儲存的時候一切正常,拿去別人那裏就讀不到了。磁片也沒有刮痕,不是磁碟機搞壞的,純粹是磁片品質太爛導致資料毀損,使用者只好摸摸鼻子再重新做一遍。我猜當時負責公司採購磁碟片的人一定大肆宣揚他為公司省了多少錢,記功又嘉獎吧?但是公司卻沒算上因用了爛磁片導致的資料不見的損失。想想看,人家花了一個多小時做出來的工作成果,存到那些爛磁片裡而資料自動消失,得要浪費同樣的時間再做一遍,一個人一小時的工資,就比買那些爛磁片而省下的錢還多了不知多少倍了!還沒算上資訊部門人員為了那堆資料損失的莫名其妙情形浪費的時間呢。

GDC1 wrote:
台灣的評鑑制度問題在於,有成堆的「專家學者」出來評鑑別人,問題是,有誰來評鑑這些評鑑別人的人呢?沒有!誰先搞出一套評鑑制度,誰就成了不可動搖的山大王,然後還會培養出一堆徒子徒孫繼續照他那套來評鑑別人,誰能動得了他們?因為他們已經是該領域的「專家」了,誰都會先去找他們徵詢意見,也不管是真的專家還是虛有其名的專家。
所以台灣一旦哪個領域誕生出了評鑑制度,那個領域就幾乎可以宣告完蛋了。看看軍隊、醫療體系、教育體系的情況就可以理解了,花在產出評鑑資料的時間居然比正式工作的時間還多,這難道沒有問題嗎?

所以你一方面認為"一分錢、一分貨"
但另一方面又認為不用建立評鑑好貨爛貨的機制嗎?

事情有分政策面跟執行面
你提到的是執行面所發生的問題
不應因為執行面的問題從而認為政策面不該建立公正客觀的評鑑機制
不建立公正客觀的評鑑機制,只會導致"濫竽充數"的情況更嚴重

話說老師自己本身不就在做著評鑑的工作嗎?
--幫學生打分數,也就是評鑑學生的好壞

既然老師在做著評鑑的事情,但老師卻沒被公正客觀評鑑的話
這也會是很大的問題啊!

以前我唸書的時候,看過兩種類型的老師:
第一種大刀型、第二種營養型
大刀型的老師通常教學認真,所以學生成績不好
可以說是學生未認真唸書,因此老師勇於當掉不認真的學生
營養型的老師多半照本宣科(照書唸)
因為教的不怎麼樣,怕沒學生修他的課,或是怕亂當引起反彈
所以給分可以說是很"鄉愿"的幾乎都給高分
等我進入職場後,比較能學以致用的項目,幾乎都是大刀型老師教的課

怎麼建立公正客觀的評鑑機制,絕對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而且就是要"亂搞的後果夠嚴重"
例如優秀的老師反而得到較差的評鑑而被淘汰
這樣優秀的老師才會更在乎這個評鑑機制夠不夠公正客觀
如果不夠公正客觀,就爆料或上街頭揭發那些建立或執行評鑑的學者專家
現在就是因為亂搞的後果不夠嚴重
所以優秀的老師即使被惡搞了也只好摸摸鼻子選擇隱忍下來

以前我曾請教過一個很厲害的前輩:
「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老闆的一句話,所以我做很多計畫不都是白工嗎?」
那位前輩告訴我,也許我一開始的確會面臨這些問題
所以我做的計畫剛開始常常會不準確、看似無用
但等到做久了,我就會知道事情可能會發生什麼變化、老闆可能會怎麼想
於是我做的計畫在拿捏上就會越來越準確、效果越來越好

是的!事情就是這樣
自從我不再害怕犯錯、不怕多做多錯後
我擬定的專案計畫執行力就越來越好
當老闆把評估工程師的事情交給我來執行後
我也給工程師適當的犯錯空間
(我會看工程師犯錯是因為怠惰?還是真的難以考慮周全?)
認真的工程師在不害怕犯錯後,也是學會從錯誤中得到成長
因此他們生產力提高更快,從而他們也獲得較高的調薪

有趣的是,很混的工程師對於我所提的某些做法
一開始也是意見一大堆(找理由反對)
不過這些意見,我會想辦法把做法改良的更好、而不是停止它
正確的方向,就是要想辦法克服困難去執行它
例如唐三藏取經,儘管路上妖魔鬼怪一大堆
重點就是,打敗這些妖魔鬼怪,而不是取消取經之行

我要求工程師要寫工作報告的時候
有些工程師反彈:時間都花在寫工作報告上了,哪有時間工作?
我告訴他們:一開始不熟悉的時候,也許花較多的時間,但等熟悉後,其實很快。
對認真的工程師而言,他們完成很多工作,寫工作報告根本是信手拈來可寫的東西很多
後來事實上證明也是如此,他們現在寫工作報告根本就像家常便飯一樣簡單
但對很混的工程師而言,還真的是為了寫工作報告要想破頭
因為他沒做什麼事,所以他要花很多時間想辦法在工作報告上"生"出工作內容
於是他還真的是花在寫工作報告的時間比他真正在工作上的時間還多

蝦米爸爸 wrote:
所以你一方面認為'...(恕刪)


雖然我也贊同閣下的理念,但這完全是理想狀態下的想像罷了。

原因很簡單,亂搞到一個極致之後才會改善,那這亂搞期間的代價誰要來承擔?

經過了那麼多年的觀察,我才體會一件事,那就是有時候「無為而治」還比「勵精圖治」的傷害來得還小。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台灣官場。在台灣的官場,有甚麼計畫不是「圓滿達成目標」的?虛偽造假說謊騙人也要完全達成「上意」所要的結果,才能顯示上級長官的英明啊!上級要是真的這樣亂搞,你知道要多少年才會終於到一個極致而有人受不了嗎?民間公司上頭亂搞都不見得立刻會倒了,公家機關呢?幾十年都會一直保持「計畫圓滿達成」的!這期間要付出多少代價?

說個笑話,某學校經過引入某專注於教育知名基金會的補救教學計畫之後,參加補教教學的全體學生平均成績都達到90分以上,這可是刊登在某知名親子雜誌上的文章,該校老師看過此篇文章後全都笑翻天,而閣下相信這種優秀的成果嗎?

從官方到民間,一向都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啊!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