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澳洲大陸薪資成長幅度不是你能想像的

這邊戰的好過癮
標記一下明天來共襄盛舉

先說個嘴
我以前在美國待的時候
剛開始也被教育不能歧視人種與職業
我還真的那樣做了
到後來只覺得「這世界上有很多事,可以想可以做不能說」
還有跟很多國家的人來往或是交往以後發現
大多數的風評不是空穴來風

此外
澳洲WH很常有人拿出來說嘴
我之前因為工作去那邊待了幾週
以前聽到的風聲果然為真
不管是部分留學生狀況還有那些WHV
還有當地白人囂張的狀況
因為是當地人和移民二代三代帶我看的
對於那種現象他們的批判更是讓人覺得悲哀

因為一些原因
我做過一些澳洲經商環境的評估
結果還挺有趣的
另外我覺得
台灣人愛叫薪資低
其實只是「你的薪資低」
在國外一樣做低階工作還沾沾自喜的覺得換回台幣有多少多少
帶著你的台灣薪資去東南亞生活也會很好過啊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Kanyil wrote:
說真的,一個家庭8萬澳幣,有點辛苦。

除非離工作的地點進,不然住離city開車一個小時的距離,會讓生活水平大大下降。

台北通勤一個小時可到宜蘭、基隆、桃園等地,那邊的房子也都不貴。為什麼很少人願意?

你這說的是中下收入移民才有的福利,和WH完全無關,收入多一點也拿不到福利,但是稅一毛也不能少。

HEC是一大德政,但是無論是HECS還是養兒補助,這些都是納稅人繳的稅。

換句話說,除非一個人打算一輩子當低薪階級,不然遲早要還的。



不會吧,反倒是很少人是住在city裡面的,大部分都是住在郊區。city也不一定多大,有些city比台北市還要小。
老實說生活習慣差很多,當地人並不會覺得住在市中心一定就比較好,其實不少有錢人的住宅區往往都不是在city內。如果你在這邊生活,就會比較感受的到差別。
然後我說的本來就是取得PR或是身分的,樓主一開始在說本來就不是只挑WH再說,只是不知道大家為何都只找WH在講。這邊移民還是很方便。
另外學費本來就是要還的,這點沒錯,但如果你去看美國人的學費,跟他們教育補助,在看澳洲政府的話,就會知道他們這點至少比較人性化。尤其國外的學費真的不便宜。
大學剛畢業也很少人找到8萬的薪水
除非是在雪梨或者墨爾本
布里斯本實在很難
4到5萬不太難找
an5250 wrote:
請問你有看懂我的文章嗎?

an5250 wrote:
到底是有多少人看不懂我文章的重點啊?

一個人沒看懂,那可能是對方的問題。
兩個人沒看懂,那還是有可能是對方的問題,但是作者自己要注意。
三個人以上沒看懂,那就是寫作者自己的問題。

試問,目前多少人讓你抱怨這個問題呢?


an5250 wrote:
我不過就是想表達「每個人想過的生活不同、尊重別人的人生,還有尊重每個職業」而已
只是剛好這篇文章提到澳洲打工,所以我才借用澳洲打工做為例子

提到「尊重」兩個字,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先做到。

歐美不比台灣,他們習慣的是「先給予他人尊重,進而得到對方尊重」,而不是反過來。

而在寫作中,或是意見交換的時候,若是要說服對方,或是闡述自己論點的時候,尊重就是不二法則。 最基本的,寫出來的東西不應該帶有過度的負面情緒,不然是很難達到溝通的目標。

試問,你被多少人提到「失去理智」與「斷線」? 也因如此,當你提出「尊重別人的人生,還有尊重每個職業」的時候,就會變得格外諷刺。 我真心建議在回覆之前,請先冷靜一下,仔細了解對方文章的意義,然後再靜下心來交流。



而「澳洲打工」一直以來都是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因為兩派人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

一如這是你曾經提到的:
an5250 wrote:
btw、打工渡假在國外被稱為gap year,在歐美很盛行,歐美大多都是剛高中畢業18、19歲年紀的人

在台灣一直都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只講一半」。 大至國家教育,例如美國教育很快樂,很容易,下至gap year在歐美盛行,對小孩好...

如同你自己寫的,18/19歲的高中畢業生去Gap Year一下,看看世界,經歷不同的人文風情。 但是,你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嗎? 你知道他們去Gap Year的真正原因? 你知道他們回國之後的發展嗎? 甚至,在他們不知道的背後,是誰在幫他們計畫這一連串的事情,讓他們出去經歷嗎?

我相信你應該不懂我為什麼這樣問,所以我換個方式問: 請問你去澳洲打工的時候,你幾歲? 而會這樣問,其原因就是要讓你知道,人在一生中,可以去Gap Year的時段是非常有限的。


這些高中畢業生會出去一兩年,大致上有幾個原因:

(1) 用於申請大學時,所需要的課外活動經歷。 所以不只是澳洲,還有人去非洲參加義診團... 換言之,他們回到國內後,這段國外的經歷,是可以寫在履歷表上,而且可以加分,可以大幅度協助他們將來的進展。 對一個「高中生畢業生」來說,就算是殺豬宰羊摘蘋果,也可以是一個有意義的歷程,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可以加分。 因為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一個可讓他們成長的體驗。

但是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殺豬宰羊摘蘋果反而會變成一個無意義的歷程,在申請研究所的時候,或是找工作的時候,很可能無法加分之外,還可能扣分。 因為在這個時間點,在這個年紀的孩子,若是做這種事情,很明顯的就是對未來沒有規劃,單純的在浪費時間。 相對的,如果你是「大學畢業生」,但是去澳洲兩年Gap Year,去教其他人中文,順便旅遊,那這種經歷就會變成對你有利的歷程,可以寫在履歷表上幫助你尋找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這不是歧視工作,這只是單純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有意義的事情」。 一如在嬰兒時期用尿布是正確的,但是成年之後用尿布就有問題了。 而問題不在於尿布,而是在於使用的人。 同理類推,問題不在於殺豬宰羊摘蘋果這些工作,而是在於拿這些工作的人。

換言之,很多這些國外的小朋友去Gap Year,大多都是有目的的,就算他們不知道,背後指導他們做這件事的人,是有其目的的。 而他們的目的不是賺這些苦力錢,而是為了更長遠的未來在鋪路。

很不幸的,對於「未來規劃」這一塊,台灣也是做得非常差。 大至政府,小至大學生,大多無法看到長遠的未來。

而「未來規劃」就是Kanyil著重的點。

(2)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出去玩,出去瘋。 何謂? 因為歐美的學制關係,在「大學畢業後,研究所之前」,可以出現一個空檔期,讓自己出去放空。 另外一個空檔期則是「碩士班畢業之後,博士班開始之前」。 至於博班畢業與就業之前,那個就完全不是可以放假的時候了... 換言之,年紀稍長的,很多人是出去狠狠玩一年,徹底放空,然後回國之後可以高高興興的迎接下一個階段。

他們重點在於休息,不在於賺錢,而休息是為了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我以前就有同學,大學畢業後跑來亞洲玩,三年內走遍各地,到處教英文,交女朋友(),而這段經歷,讓他順利申請到著名的藥學院 (美國藥學院需要大學畢業之後才能申請,跟醫學院/商學院/法學院一樣,這跟台灣不同)。 另外一位朋友跑去蒙古生活一年,寫書與拍短片,而這段經歷在回國之後還能賺錢。

我要表達的,是你所看到的人事物,大多是他們表面的模樣。 但是在你所看不到的另一面,則是這些人很多之前都早已所打算,而回國之後幾乎都可以無縫接軌,不會浪費時間。

但是這部分,多少鼓勵台灣學生出去Work Holiday的會跟你說? 賺你仲介的錢都來不及了,還跟你說這麼多?

同樣是去澳洲打工,如同這篇文章所述,台灣孩子看到的只是「錢」「第一桶金」,但是對於這段經歷卻毫無其他規劃,甚至還有回國之後才能開始找工作,或是回國之後才開始規劃,不然就是毫無思考能力,還想回去繼續打零工。 反觀很多國外同年齡小孩,他們已經有規劃的能力,這趟旅程是他們用於「發展與銜接」下一個階段的人生,而不是單純的「賺錢」。

而這也是Kanyil先前有提到的重點,「打零工的經歷」對你未來有什麼好處?
Kanyil wrote:
我一直認為working holiday的重點在於"holiday",而非"working"。WH的價值不在於能賺多少錢,而是人生經歷。
為了賺錢而去WH,就是本末倒置了。

Kanyil wrote:
第二,working holiday的工作是短期性打工,對於長期職場生涯沒有幫助。

Kanyil wrote:
WH不是壞事,但是凡事都有代價。就像從長遠的收入角度來說,如果你的職業選擇的好,輟學打工是絕對划不來的。

...與其他,不再贅述。




an5250 wrote:
難道「不尊重別人的人生、不尊重每個職業」才是台灣的社會準則了嗎?

我自己的妹妹被挖角到澳洲擔任管理級的職位,先生也是可以上雜誌封面的建築師,加上我自己長年在國外,所以我大概可以較為客觀的說,『澳洲人對於你口中的「尊重」兩字,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an5250 wrote:
我只是表達「澳洲打工只是別人人生的一種選擇罷了,他的選擇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也沒有影響到任何人,他只需要為他自己的人生負責,所以請尊重別人有選擇他們自己人生的權力」

我可以「尊重」,然後絕口不提上面提到的事情,讓這些年輕人自己去浪費有限的青春。

我也可以如同Kanyil一樣,用「尊重」的方式,提出WH的另外一面,讓還沒去的年輕人,能夠稍微再多思考一下,跑去澳洲WH的必須性,與其他國家同行者背後不為人知的目的。

說真的,台灣年輕人的死活,的確不會影響到我。 但是我非常不願意看到很多有潛力的台灣年輕人,被政府/媒體/錯誤知訊所誤導,進而浪費非常有限的青春。




an5250 wrote:
還有「不要一天到晚告訴別人,你的人生應該怎麼過,因為這是他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

在說這句話之前,我打個小比喻:


世界上有三種人:

第一種人,拿別人的經歷當參考,避免犯下類似的錯誤,甚至學到東西。

第二種人,自己親身去經歷,然後才能勉強學到東西。

第三種人,自己親身去經歷,然後在同一個石頭上跌倒四五次...

你想當哪種人?
不管去哪個國家打工渡假...我只能跟你們說,你們國外打工渡假的經歷在職場上是沒有幫助的.

國外打工渡假,不管工作幾年,最後大多數的人都一定會回來.

回來後呢?

在職場上,打工渡假的經歷根本是浪費時間.

每個國家的職場都有優點與缺點...唯有自我提升競爭力,才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都回台灣了...就別再扯你在哪個國家打工薪資多好,請認清楚事實好嗎.
Molonlabe wrote:
一個人沒看懂,那可...(恕刪)




這就是為什麼,我看不起台灣很多去WH的人的重點

謝謝你完整的說出來

不過,可能某人還是看不懂啦

噗,還能扯gap year

當大家都不知道gap year的涵義嗎?

boycome wrote:
有什麼好比較的 看一下別人國土面積跟人口比例 以及天然資源吧...(恕刪)

北歐有幾個國家
不管人口.天然資源.甚至條件樣樣都比台灣差
台灣至少還有大自然的饋贈
洋流帶來的天然魚穫(不過這也被搞爛了)

可是你看
人家的生活品質.收入
有比台灣低到那裡去??

這樣的文值得一看,真的。
內容充實有意義。

hot635241 wrote:
不然真的打算摘水果一輩子嗎?...(恕刪)

如果有穩定的收入
摘水果一輩子也沒甚麼好丟臉的
職業不是只有坐辦公桌這個選項
對了
在我經手的履歷有澳洲WH 的
幾乎每次都是呵呵笑
感覺好像不用他/她會是我的損失
而且很多自傳真的寫到我眼淚都流下來了
<----這種感覺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