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一例一休影響大!大廠遇缺不補、將買千台機器人

黑麻 wrote:
話說買機器人的事情,我只想到會不會之後零件那些都被賣機器人的吃死死,開多少你都要吃下去,然後還有保養那些是全部靠買方設備保養嗎?還是遇到問題一樣call賣機器人的賣方勒?...(恕刪)


是有這個可能,
以我們公司為例....
一般維修, 大都可自己來....
但買到些特殊規格的 Robot, OnCall費用輕者 5000元/小時 至 10000 元/小時以上都有可能....
保養部份, 大部份還是可以由自己的人力來保養啦!!
但像是些特殊的六軸以上的, 一般保養還可以自己來, 但年度保養還是得花個十來萬請原廠來.....
而零件部份, 最近還在喬全公司那唯一一型的Kuka Robot, 光列出來的馬達和Driver清單就要二百多萬....
其它哦!!單價倒都不高, 第一次買原廠的後, 第二次就不再買了....找Local或用維修的去囉....

ebola01 wrote:
沈國榮表示,一例一休後,和大初估1年的人事成本將增加9.4%,相當於1年約增加4300餘萬元支出。因此計畫4年內陸續買1000台以上機器人,資本支出逾10億元,未來不再增聘人力,遇缺不補,以現有900名員工,加上4年後機器人全部上線,2019年可望達到合併營收突破百億。
報導提到,除了和大集團,國內還有上銀科技、宏全國際等大廠,未來也將增加機器人採購及應用,提高智慧自動化生產的比重,抵銷人力成本。鴻海集團也加快機器人布局,董事長郭台銘預告,集團旗下生產線共6萬台的機器人大軍,將逐年擴編,預計每年增加2成以上。
臺灣目前薪資搞機器人只會賠而已.........................底層22k真想不出來機器人能更便宜?


會過分崇拜機器人的人 肯定不是生產線的相關人員 說明一下 產線的狀況

1.產線上可以用機器取代的 在成本考量下 幾乎都已經是機器在做了 機器做不來 剩下的工作都非常困難
例如 手機 為了要塞很多東西下去 一個軟性電路板 要在沒有幾乎沒有空間下 閃過電池 繞過零件 才能塞進去組裝
要折來折去還要對位 兩邊插槽 手很巧的人才有辦法做得很快
機器要用 夾取治具 要3D辨識對位(目前生產線根本沒有 )
另外CCD還有可能很難看到具有參考性的辨識位置 塞很多東西下很容易被擋住 根本很難看到
都看不到怎麼對位 這樣是不可能自動化的
除非大改產品的設計 讓組裝便容易 這根本不可能 空間上 大家都是設計到極限 就等於很難裝 只有人辦得
不然近期是不可能的

2.機器可以辦到的 專用機也可以辦得到 機械手一隻70萬 不需要精準度的組裝可以用 3支 一支1000元的汽缸 外加機械零件
總共約 10000元就搞定了 精密對位的組裝(正負0.05mm) 可用自己組裝的三軸工作台 加馬達 用上銀的零件與馬達
加上機械零件總共不用12萬台幣就搞定了 耐操 夠力 又快
機器手臂上面掛視覺辨識加上夾治具 這樣的荷重 真的是快不起來 除非用大台
一台100萬的才能搞定 精度一樣同三軸工作台

3.機械手只有一個好處 一般的軸向移動裝置 要搭配比較多的機構零件 雖然零件不貴 但是換個產品 有可能訂製的軸就不合用了
也就是說 1台 200W + 12W(三軸工作台)塊的設備 用機械手 可能要到' 200W+70W(機械手臂)
好處是換機種時 三軸工作台的'12W 可能都報銷了 機械手可以移去別台用

機械手跟三軸的對於機械廠的差異只是 機械手一個是6個轉動馬達 用轉動移動 三軸工作台也是用馬達 轉動轉直線
控制上 二者都有套裝軟體 其實都不難
由於目前 機械手 越做越好 也越便宜 所以現在大家想把專用機上放可以換來換去的移動裝置 如此而已
至於省人化 本來就機器在做的東西 只是本來是看起來很低級的 變成 哇哇哇 機械手 是哪裡省到人ˊ

另外真正好處是 機構設計越來越簡單了 原本機構工程師 要很傷腦筋 多軸平台要怎麼裝
用了機械手 很多事都變簡單了 可是業主大部分不會同意的

不要看不起22K的 很多工作沒有他們 還真的不行
任何法案都沒有對錯 , 只是一種選擇
而選擇永遠都是有好也有壞

基本上在台灣 大部分工作需要的是人力而不是人才
但大家都不願意屈就自己做人力的工作 包括你我

未來 可能會有3個現象
頂層階級 賺更多錢 但不滿意
中產階級 假多了 錢也多了 很不滿意
底層階級 假多了 但工作機會變更少了 非常不滿意

原因我倒回來說

底層勞工因為自動化 大環境不佳 政府勞動福利微調等等 使資方徵才趨於保守
失業機會會更高 或者加班機會降低 收入更少 更難翻身

中產階級 放假變多了一點 薪水也許也多了一些 但社會上的消費負擔會大幅提升
包括核能終止影響的電價 水費也蠢蠢欲動 油價也不穩定 還有一例一休衍生的成本
未來物美價廉會消失 以餐飲為例:未來很可能越來越多店家會在假日或國定假日
提高餐點售價或低消,計程車特殊時段漲價 ..總總
所以中產對消費壓力增加會更有感

而頂層則是永遠的贏家 畢竟在市場上他們算掌握主動權
但在民主社會 民粹抬頭的未來 國家很有可能從他們身上抽更多稅去補給底層人民的補助
或者他們要花更多心思避稅

總之在這人口越來越多國與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的時代,資訊過分透明 ,資源過度稀釋
到一個臨界點之後 一定會爆掉
通常銜接的就是世界大戰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簡單的想一下 勞工基本薪資高的國家產業有大量機器人化嗎


"勞工基本薪資高的國家產業"
如美日德 已經退到製造產品的第2線
現在都改生產 自動化機器人
好賣給台灣進行自動化
這才是所謂的產業升級
不論老闆或員工都抵擋不了這個趨勢
真的很有趣......
大家都在吵這個
勞方說把假還給他們
資方說放假會國力退步
最需要一例一休
的某些行業
根本就沒有受惠啊

例如那些一天三班
加起來36小時的醫療業

或是死鴨子班12hr的
保全保全保護自己的安全
一個月累積500-700小時的
五百俱樂部 七百俱樂部

等著看吧

現金為王

別亂花錢


crab69 wrote:
機械取代人力雖然是...(恕刪)
您一定開過工廠吧,我一親友也開工場,就是遇到了勞方一直無理要求,一直開價,也有借支已經借過頭,不借就不做,趕工就故意休息,划不來就收起來了,那個借支就不做,做三年借20幾萬了,淺散時就當淺散費,不然怎樣,我猜這筆肯定要賠錢
FUR4ANKU wrote:
現階段勞基法不管做...(恕刪)

ebola01 wrote:
2016-12-29...(恕刪)

機器順得時後很閒, 不順得時後累死自已 。

沒有量用什麼機器人、自動化。

光設定郊驗就很麻煩,還要配合不同產品換零件,不同供應商零件微調。



能被機器人取代的,也不會是多優的工作..

看開點, 反而不用進去被虐待, 不是很好?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