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30歲時達到年薪二百萬以上 算不算滿街都是..??

Bimmerfly wrote:

可是我一直對美國年薪30萬鎂相當台灣年薪300萬有疑惑,
美國房屋車子服飾(衣住行)似乎相對較便宜,那是有哪些必要花費很龐大嗎?(教育...)

...(恕刪)


據Payscale,在美國的外科醫師年薪中位數都沒有USD 30萬(只到USD 29.5萬多),
美國年薪USD 30萬實際上過的生活跟台灣月薪TWD 30萬差不多,
且在美國工作的壓力不會小於亞洲區。
光是擔心莫名其妙的被告、路上發生槍戰、流浪漢暗夜縱火、公務員行政效率差等鳥事就夠受了。

http://www.payscale.com/research/US/Job=Surgeon%2c_Trauma/Salary

在台灣讀醫學系的c/p值算是破表了,
學費便宜、書還不用買可只讀共筆就好。
美國唸完MD你沒花個USD 30萬大概出不來,
畢業後要應徵R那還是要全美跑透透去面試,
會講台語、廣東話、日語都會被優先錄取。
捉黑天鵝 wrote:
據Payscale,在美國的外科醫師年薪中位數都沒有USD 30萬(只到USD 29萬多),
美國年薪USD 30萬實際上過的生活跟台灣月薪TWD 30萬差不多,
且在美國工作的壓力不會小於亞洲區。


薪資到了一個程度

過的生活吃的喝的食衣住行基本上差不多

往往都是在興趣上有高額的花費 (玩車,攝影遊山玩水或者其他較昂貴的嗜好)

還有很多是根本很省,喜好就是錢滾錢繼續去投資賺錢

至於你說美國工作的壓力不小,但問題是

如果說以台北跟Bay Area比 (不去比窮鄉僻壤)

都要買一個三千萬的房子 (一百萬美金)(房屋大小公設比這些先不談了)

年薪三十萬美金的美國醫生,應該要比台灣月薪三十萬的醫生要容易

真要比壓力,其實美國並不見的高,(小弟已無房貸壓力,這在台灣我白手起家,現在這年紀應該做不到)

至於生活品質

在台灣你年薪兩百萬,可以天天吃台塑王品,但你會天天去這樣的餐廳嗎?

在台灣你年薪一百萬,會吃不起台塑王品嗎?

到最後,會拼命去買名牌或者吃高檔餐廳,只是因為個人愛好,跟收入已經沒太多關係了



捉黑天鵝 wrote:
在台灣讀醫學系的c/p值算是破表了,
學費便宜、書還不用買可只讀共筆就好。
美國唸完MD你沒花個USD 30萬大概出不來,
畢業後要應徵R那還是要全美跑透透去面試,
會講台語、廣東話、日語都會被優先錄取


台灣的學費CP值真的破表

但是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薪資,對企業老闆來講也是CP值破表

算下來

也差不多是一兩年的薪水抵掉學費,你覺得哪邊比較好呢?
那美國大學念四年到底要花多少錢 之前不是有新聞哈佛大學的嫌打工付學費不夠 直接找人包養 一般年收入多少的家庭能幫忙付擔孩子上大學四年的費用
tracer1000 wrote:
薪資到了一個程度過...(恕刪)


我認為有些不是為了錢是為了生活品質 以前看別的論壇有移民去德國的 薪水高出台灣許多,但一樣存不到錢

可是時間到了就下班 請假不用看老闆臉色 老闆還蠻喜歡員工請假的 認為放假回來效率提高

他可以請假帶小孩去玩,所以雖然錢很難存 但生活品質比台灣好 所以覺得移民是值得的

也聽過幾個鄉民去看移民美國的同事、親戚,說其實生活只算過得去 不是每個人美國夢都會成功,但一樣時間到了就下班做自己的事 覺得比在台灣快樂 這己經不是錢的問題了
美國大學很貴, 但是那是帳面價格,
前面那幾間私立學校 (哈佛耶魯哥大康乃爾), 有很多獎學金補助, 能被錄取大都可以申請到獎學金繳學費, 所以實算下來很多時候畢業時貸款負擔不重. (博士班很多"免費", 教授會幫忙找錢)
一個學分大概一千多美金 (一千二, 一千五都有), 一學期拿十二學分, 一年二十四, 三十學分就很厲害了. 再加上雜費生活費交際費, 加上一萬五到兩萬.
大學四年, 研究所兩年畢業, 遊戲真正才開始.
以今天學歷貶值的狀況來說, 吃人頭路的, 學歷只是為了要拿到有價值的經驗放在履歷上.
走商業的如果有高盛或是麥肯錫五年的資歷, 上海新加坡紐約倫敦, 大概都不愁吃穿.
走科技類的就更廣了, 吃頭路創業都沒問題.

移民第一代都很辛苦, 就算外面光鮮亮麗, 一路走過必是坑坑洞洞, 大都是為了第二代打基礎, 第三代才有機會出頭.

pingua wrote:
我認為有些不是為了錢是為了生活品質 以前看別的論壇有移民去德國的 薪水高出台灣許多,但一樣存不到錢

可是時間到了就下班 請假不用看老闆臉色 老闆還蠻喜歡員工請假的 認為放假回來效率提高

他可以請假帶小孩去玩,所以雖然錢很難存 但生活品質比台灣好 所以覺得移民是值得的

也聽過幾個鄉民去看移民美國的同事、親戚,說其實生活只算過得去 不是每個人美國夢都會成功,但一樣時間到了就下班做自己的事 覺得比在台灣快樂 這己經不是錢的問題了


別的地方不清楚

不過在美國我個人感受最大的就是比台灣要容易負擔的起房子

主要因素就是薪資與房價的比 (特別是台北來講的話)



是不是討論有點偏題了阿...?

小弟稍微拉回來一下,用數據討論一下,拋磚引玉。
剛剛大概找了一下資料
因為找不到個人的統計資料,所以只好用家庭為單位來討論,因此個人所得只會少,不會多。
肯定會被統計達人說有偏頗,的確是。

所以就只能參考參考而已,只能說比起看身邊的某某某,誰誰誰,樣本數多一些罷了
(如果有人找到個人統計資料的薪資所得,請跟大家分享,非常感謝)

先看看台北市,再看看全台灣。別戰為何找台北....。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 http://w2.dbas.taipei.gov.tw/Chinese/102family/13.pdf

可以看出前40%~20%的在180萬左右,而前20%的約在310萬左右
大家可自行用概算法,估計出200萬會在多少%
這裡所謂的收入,包含網友們提到的薪資、兼職、租金等等
(表上有寫,不過當然有高手能隱藏收入,例如攤販等)


再來看全台灣的,也是以家庭為單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前20%只有130萬左右,當然200萬以上可能是佔前15%或前10%,但從這裡無法看出確實數據,就不猜測了
所以說,個人年收200萬以上,可能沒有那麼多
尤其是以在公司上班,無法避稅的人來說,這些資料是有一定準確度的。
另外,也是有年收破千萬的相關資料,破千萬的人數不少,但佔的比例真的極少,
當成激勵自己很好,小弟也是以年收千萬為目標的
謝謝耐心看完。

PS.小弟當然要說自己年收超過200萬!姐姐也是,爸爸也是XD

一起努力 wrote:
是不是討論有點偏題...(恕刪)

你自己都說了, 這些統計算不到攤販等地下經濟, 全台有多少攤販? 所以高收入的實際數目會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數目.

White bear wrote:
你自己都說了, 這些統計算不到攤販等地下經濟, 全台有多少攤販? 所以高收入的實際數目會遠遠超過官方統計數目.


再多也就一點點,不會滿街都是

否則薪資怎會倒退? 根本是飛進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