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ado wrote:
最近常常聽到【只出得...(恕刪)
樓主立意良好,但這種話題最後就會淪落到各說各話,甚到會被冠上資方打手的帽子,聽得懂的人就聽的懂,聽不懂的人就聽不懂,不可與言言不必,對於一些偏激的言論樓主不用太在意。
我常問一些領22K的人,如果你們覺得22K是齊頭式平等的鳥政策,那要多少才算高?
他們常回答:一個大學畢業生應該要有25K-26K
我心裡疑惑,如果22K是齊頭式平等的鳥政策,難道25K就不叫齊頭式平等?
就像樓上有網友說,遇到問題習慣在Google上找解答,為何自己不想變成提供答案的人?
舉我自己的例子好了
2008-2009亞洲金融風暴,我辭掉月收入12萬以上的工作自己出來創業,認識的人十個有八個說我是瘋子
2010-2011景氣復甦,是我公司賠最多錢的時候
2012到今天,景氣低迷,政局不穩,我公司轉虧為盈,營收翻倍的成長
今年三月初,我收到國外廠商發函邀請我出席本月15號才剛結束的環球資源香港展會,這一刻讓我覺得這幾年的努力總算有一點小小的成果,這讓我比公司轉虧為盈更興奮百倍
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是猴子,我身邊一堆七年級生存款超過500萬的比比皆是,事在人為,很多時候自己要試著去找答案,不要只會發問問題,沒有一種成功是不需要經過磨練的。
陳昇有一首歌叫「關於男人」,有一段詞是這樣寫的:「沒有玩具的孩子最落寞,可是沒有夢的男人是什麼」
人生要有夢、有目標,勇於追求勇於突破,化危機為轉機,如果覺得自己有能力卻懷才不遇,就韜光養晦,把自己的寶劍磨利,時機來時出鞘必能有所斬獲,簡單的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