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軍公教的問題 請各位解答


莫災鞅 wrote:
退撫基金績效來源反...(恕刪)

哥,您是來講笑話的嘛.....
這種積效,豬看了都會笑.......
中華電信,人家戲稱種花的都比它強...









以上資料來源取自鉅亨網及楚狂人部落格,如有冒犯或需移除,煩請告知,感謝!
這就是一種爭執點。

軍公教人員認為自己繳的很多,所以領得很適合理的,但事實明確的事,軍公教的退休金是之前政府使用了一個很誇張的槓桿操縱的結果。月繳4000元,退休約領七八萬,這即便是現在的商業保險都不敢保證。但何以20年前的錯誤槓桿,要由未來的孩子來承擔呢?

當年,也許為了反攻大陸,政府用了很多的騙術,來讓人擔任公職,但說真的,這些人的書都讀的高,一定有仔細的盤算過,甚麼才是最好的。

我想,我們要訴求的,不事勞工的天花板跟誰一樣高,而是要把軍公教的天花板往下拉,讓年輕一代的軍公教不用繳那麼多,讓他們有更多的資金動能投入自己的未來,至於每個人老的時候,政府只能維持生活尊嚴即可,有能力的人可以買商業保險,這才是合理的年金制度。

任何的職業別都無法拉齊到同一線,經濟學者馬凱老師說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像新加坡、德國一樣,使用的是個人帳戶制。以你投入的金額,加上投資率來換算你的退休所得,越晚領繳越多的,自然領得多,這有點像是政府幫你操作長期投資策略,所以收益會隨著投資的時間拉長,其獲利率不會像現在的軍公教這麼的高,但卻相對的穩地,不會破產。

其實這樣的做法,倒像是自提的勞保退休金。但可惜我們的勞保退休金,政府估的獲利率太低,如果政府能夠以長期投資股票至少有5%的投報率,那廣大民眾就會願意自己投資自己的未來了。但這5%跟軍公教的投報率,根本就差很多,這也是壓垮政府的主要原因。

另外說個好笑的,為什麼我們的四大基金獲利率這麼差,因為有朋友跟我說,因為委外的操作公司,如果每一年的績效沒有比前一年好,甚至是衰退,就得向政府寫報告,甚至明年會失去代操作的資格,試問,投資一定有高有低,政府不能做風險控管的分配,一昧地要求穩定,自然基金的績效就會很差。但又要跟百姓承諾那麼大的未來,這對下一代一定不公平。
期貨當沖新手之我要努力向上 wrote:
身邊朋友當國小教師每月要自付的提撥約為4000出頭
小弟自己在南部做辦公室的工作每個月自付額也不過800左右
怎麼都沒有人提自付提撥額差了五倍這件事情?


4000出頭?拜託,健保費不要也拿來算在裡面。

說到繳錢,私校教師繳一樣的錢,月退卻領不到2萬元。

所以,軍公教比照「私校退休前繳多少,退休後領多少」的模式來辦理,就是合理的制度。

「合理的制度」早就擺在那裡,拿來用就好了。



shou5025 wrote:
3.福利甚麼的,在我當老師之後只覺得是越減越少,可能生不逢時吧
就我所知還有的額外福利大概就是縣市政府的3節獎金吧(好像沒3節了)
聽說有些縣市以前會有員工旅遊或是春節禮品甚麼的
不過現在大概就只有教師節有個不到5000元的禮卷,(OK或萊爾富的,店面很少要找很麻煩的那種)
有些校長會自掏腰包過年送個香腸中秋節送個月餅之類的...(恕刪)

我在國小教書16年了,從來沒有領過3節獎金
教師節敬師金以前是600,現在是500
之前有聽過領最多的是台北市2000
昨天遊行的場面就很清楚了,清一色都是退休的人,在職的少之又少。

大家都很清楚,這就是當年所謂被政府承諾的一群,這些人不願意自己的福利被砍,更不在乎台灣下一代的未來。曾看過一個政論節目,有一個退役吳中將,他講的話我到現在都很氣。

他的意思說,台灣現在經濟不好不是他們的錯,台灣沒有外債,政府應該舉債用力的開發,這樣年輕一代的薪水就會提高,自然就不會有破產的問題。

講來講去,他們就是認為,他們現在可以過得這麼爽,是應得的。是當年政府承諾的,他們沒偷沒搶!至於現在沒錢,那是你們的事,我退休了,我可沒有錯,政府養不起我,抱歉,你們得努力,這樣才能籌得出錢來養我們。

真的很「按】!

js_corps123 wrote:
昨天遊行的場面就很...(恕刪)
這些人不願意自己的福利被砍,更不在乎台灣下一代的未來


又來扣帽子了!這裡真的是01,不是ptt!

mitchelskuo wrote:
我在國小教書16年...(恕刪)


這就是一個爭執的歧見。私人企業也沒有保障三節獎金呀!真的要比,老師每年的考績獎金,至少也有1.5個月吧,這點私人企業也沒有保障吧。

如果要比福利,私人企業也有比較好的,這點我也相信。但我們提的是年金,就應該要排除職業別,讓每個人的生活尊嚴在同一條線,至於各職業差,應該在專業加給上給予,譬如軍職有其特殊性,所以加發特資費。公務人員有像是台電爬電線桿,或是山地巡山員等,都有其危險性,應該加發特資費。

至於一般公務員,政府已經保障其工作年限,這對許多勞工已經遠不可及。但相對的,政府可以廣大的設立托嬰育兒設施,譬如臺北市政府有拖兒所,這就是引領企業效法的一個方向。

每一項工作都有其優劣,不能混為一談,尤其是在退休這一塊,這麼大的財務槓桿操作,已經嚴重地影響國家財政,以及世代公平。一定要改!

imhung wrote:
又來扣帽子了!這裡...(恕刪)


隨便搭理一下,也不說清始末呀,很有公務員的作風。

我們很歡迎,你代表他們上來把想說的是事情說清楚,我們保證不砲轟,支持合理的論述。
andrew3688 wrote:
.不是沒人想當公務人員,是根本考不進去,保障名額很離譜,特定族群才進的去.(恕刪)


怎麼會有這麼無腦的說法。走一趟區公所或其他公家機關,看看那些50幾歲以上的人是哪裡人。

原始傳遞這個錯誤訊息的人就是在汙名軍公教,可以查到這張表,不可能查不到相關研究,google “公務員 省籍比例”,第一頁就有很多研究資料。
不要再以訛傳訛,雖然憲法如此規定,但實務上在民50年後的台籍比例已經拉到70%以上。




jsm670918 wrote:
http://www...(恕刪)


謝謝您這資訊! (重溫舊夢,再次回憶過去美好時光!)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