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科大畢業生,是小魚?還是漏網之魚?


kc01 wrote:
當2個不同的人拿同...(恕刪)

您搞錯重點了吧??
我只是對於普大只會嘴砲,技職會實作好優秀的言論感到很不可思議罷了
對了想到一件事,研究所時會不屑老師不會"實作"的好像也是高職科大來普大念研究所的同學

DannyHwang wrote:
關於ae/sa的定...(恕刪)


台灣對大學的定義不是很清楚 

個人覺得 不管科大普大 在台灣所有工商管理類 與理工科系 本質上 都是科大 

只是要訓練一種就業技術 出來找工作而已












澳撕丁 wrote:
台灣對大學的定義不...(恕刪)


非常同意

走應用科學的主要都是科大,包含工商管理

台灣勉強能走普大研究路線者,大概就是台大一間,而台大中卻有一堆科系是走科大路線.

台灣這種教育實際上是不三不四,學東西都只學半套
澳撕丁 wrote:
個人覺得 不管科大普大 在台灣所有工商管理類 與理工科系 本質上 都是科大 
只是要訓練一種就業技術 出來找工作而已


所以說嘛! 說在台灣科大畢業實作一定比較好是有何意義? 我說台灣的科大跟普大根本是一個樣只差學生來源不同也沒錯呀. 畢業生好不好用最主要還是看學生的資質排在哪個等級而不是他是念普大還是科大出來的. 前段普大跟前段科大畢業生, 是地雷的機率就是比較低.

像我後來在選新人, 如果有台大非本科的跟後段學校本科的, 我都寧可選台大非本科的來用. 那種聰明的, 學啥都很快, 笨的就算學校已經教過, 到公司再教個一百遍, 不會還是不會. 很多事情還是吃天分吃很重, 單靠勤勞是補不回來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DannyHwang wrote:
所以說嘛! 說在台灣科大畢業實作一定比較好是有何意義? 我說台灣的科大跟普大根本是一個樣只差學生來源不同也沒錯呀. 畢業生好不好用最主要還是看學生的資質排在哪個等級而不是他是念普大還是科大出來的. 前段普大跟前段科大畢業生, 是地雷的機率就是比較低.

像我後來在選新人, 如果有台大非本科的跟後段學校本科的, 我都寧可選台大非本科的來用. 那種聰明的, 學啥都很快, 笨的就算學校已經教過, 到公司再教個一百遍, 不會還是不會. 很多事情還是吃天分吃很重, 單靠勤勞是補不回來的....(恕刪)


主管考慮的應該不止你所說的問題,穩定性也是一個大問題,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是習性.

不過你說的很多事情還是吃天分吃很重的確是如此,找到適合的人才是重點

在大陸遇過些家境無法讀書者,但腦袋非常聰明,有些東西的做法連想都想不到,甚麼東西都能搞出來.

台灣早期也有這群人,特別是中小企業盛行期,目前還看得到些公司員工近千人但堅持不上市的高工畢業的創業主

在廣開大學後,打工族有些很快幹到店長.............

為了將自己塑造成適合當一個好用的打工族所以讀點書也是大有人在,但多數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讀到最後變成逃避成為社會人,啃老,更造就6萬多位碩士以上的流浪教師

社會教育很重要,但很多人逃避這項,你之所以找到替代性高的職務,卻是台大碩士學歷來應徵,其實就是社會問題的一環.

這些抽像性高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台灣這社會上演,但多數人已成習慣

bobbycomboy wrote:
他知不知足跟你有關嗎...(恕刪)


他知不知足跟我無關也跟你無關,

但他去普大讀書是事實,為什麼他不選技職?你有想過嗎?

只會說別人盲點多,殊不知自己破綻百出,讓人莞爾。


YKK104 wrote:
台灣的系統廠 只剩下IPC...(恕刪)


IPC廠除了毛利高,老實說其他跟一般系統廠差不多,

像是年薪,研華top也才18個月,一般正常人16左右,

反而某些系統廠薪資都比這個高。

bobbycomboy wrote:
目前台灣研究生人口過剩,連阿貓阿狗的工作都是台清交碩士生在做


科大不用做阿貓阿狗的工作??

我以前在作手機,我們部門做monkey test的是台科畢業的

我呆的公司,工廠的常常用其他科大生,

可能是因為他們工廠方面的實務經驗夠吧,所以都丟到工廠去。

普大只會做理論,還是乖乖作RD寫寫code,畫畫電路圖好惹。





好不容易才看完各位大大的討論,
小弟學到蠻多東西的

不管怎麼說,
版大的公司願意花時間培養完全沒經驗的新人就很值得鼓勵.

在國外求學工作待了幾年回來之後,
更是覺得台灣的高等教育其實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
一方面那些教育政策制定是否有前瞻性,以及持續性,
另一方面也跟整個社會傳統觀念有關,

台灣的長輩父母往往都有那種心態,
自己的孩子當然最好能夠讀普大,學位應該讀越高越好,
這樣子的話在外頭說出去才有面子,
而不是依照孩子的興趣跟能力去發展,
這一點在歐美日就分得很明確,
很多不會讀書,對讀書也沒興趣的孩子,
頂多就高中畢業去當學徒學一技之長,
不然就是讀實作型的大學或是College,而非研究型的大學.
等到工作幾年有一些心得之後才回學校讀個博士.

我之前在國外工作的老美同事,
即使只是大學畢業(非長春藤等那種世界知名的大學),
但是"解決問題","自我學習"的能力超強,
而這往往是從長久制式考試制度下培養出的大部分台灣的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我也是在國外讀了研究所,
再加上工作中的磨練才慢慢養成那種習慣.

所以台灣的大學教育為什麼無法跟歐美日等國家比較,
就是因為很多時候在學校會讀書考試,
但是到了業界不見得會做事,解決問題.
而現在很多普大跟科大定位都混淆了,
造成公司要用新人很難用,
學生也很難找到學有所用的工作

bobbycomboy wrote:
目前台灣研究生人口...(恕刪)
我是以經營獲利角度去看 .

想想若是一家公司老闆 , case 都很大 , 但Margin 低到可憐 , 還要養一大大堆人跟廠房營運費用 , 上游客戶畫大餅但又不 100% promise . 不靠財務精打細算搞金流遊戲.ex component cost down / 製造流程 cost down / 庫存管控 / forecast / 廠商付款條件搞180天 /銀行利率 / 國際匯率.......怎付龐大人事跟廠房營運費用 ? 景氣好的時候沒事 , 但一遇到景氣忽然反轉單子趕不上時資金周轉時 , 無薪假 / 裁員風暴....Margin越低越首當其衝 .

另外可以去看看上市櫃公司的財務部主管有哪幾個沒待過四大歷練的 , 然後可以再去看看四大找的人是普大的多還是科大的多 .

farastein wrote:
IPC廠除了毛利高...(恕刪)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