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年青人戰老人 老人批年輕人


阿丁仔 wrote:
這麼簡單就被釣魚釣出來了
這位年紀估計是55上下,出社會時差不多197x
那是什麼年代?台灣錢淹腳目年代,事求人年代
股市12000點, 證券業年終破百年代
剛好就是台灣經濟剛剛起飛時,沒吃到什麼苦,幹甚麼基本都大賺
那十幾年間不要太差的公司即便是基層,調薪每年是8%,10%在調

這票人也就是第一批被冠上草莓族的一代
然後現在他們通常也是說年輕人都是廢物聲音最大的一票
比他們早十年有吃苦的那一代其實還比較少靠北年輕人

搞不懂就不要亂哈啦

黑金剛年代是198X年

調薪8% 10%是有的,但基本薪才1萬3,股市不是當時年輕人玩的,是大戶跟菜籃族拱起來的



29406103 wrote:
兩邊只是互踩痛腳而已,反而真正有實力的人都在低調不出聲,努力的保護現在的位置!

+1

老實說,能夠大學畢業只賺22k,還真是了不起...
而這方面,還真的不能怪其他人...

好,就算真的是22k,你並不是沒有機會。
但是問題在於你能不能發現機會,並且把握機會。

好,就算你不知道「機會」是什麼東西,你還是可以苦學。
問題就在於你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從中學習任何東西。
















別跟我說,一個『大學四年畢業後』的年輕人,居然不能吃苦,不懂苦學,不知道怎麼發掘機會,更不懂得把握機會... 如果真的是這樣,除了大學四年真的白讀了,拿22k真的也是剛好。

既然無法吃苦,不願苦學,不知機會,無法把握機會,那請至少從「自省」開始。
這麼多電腦白痴在講幾十年前的電腦....

30年前用Assembly去coding才叫痛苦,沒有編譯軟體告訴你那你錯了,自己找bug.

做電腦板子用一大堆邏輯閘弄一大片,可還沒有VLSI整合的晶片組,小朋友都沒見過吧!

早期遊戲店里的機台全是組合語言做的,更早的人更痛苦,機器碼,當然能做的功能更少.

現在弄一些整合的套裝軟體寫程式,很多工作包在lib裡根本不用做,排一下流程,開發越來越方便.

現在是微利時代,印鈔票的時代,除了舊制退休公務員,沒見過多少老的很爽.

再往下五,六十年次那代人,現在四五十歲,很多面臨中年失業小孩沒大,剩下保全計程車可以選,

真沒見過有什麼老的過得很爽,不過現在二三十歲的消費觀和以前真的大大不同,

我還年輕的時候,快可利飲料店有一陣子開很多,當然還沒現在的多,一開始有生意,後來幾乎全收掉了,

要是現在那麼貴的芒果冰開在那時候,應該生意也很難做.

生活如何都是靠自己,除了繼承祖業那些人,多數人還是靠勞力或智力謀生.

別人混的好,也許是機會加上努力,我也還是普通上班族,薪水也不是令人羨慕那種,

我的薪水和十幾年前一樣基本沒什麼漲,換幾家公司都差不了多少錢,能穩定就好了.

22K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工作容易被取代的價錢就爛,

如果你是電子電機醫療機械化工專長畢業的,做真正的技術專業內容工作,碩士出來有40K以下的嗎?

現在的碩士畢業人數比30年前多了N倍,加上少子化的問題,學位早就隨便弄了.

混個碩士出來,腦子又空空,叫你做專業工作又做不來,領多少K怪誰?

終極書僮 wrote:

目前的狀況是
政治上政黨內鬥 國家空轉好幾年
教改失敗 人人都是大學生
基本薪資22k 派遣約聘一大堆
對岸崛起 代工生意被搶
變年輕的老人人口數砍半 社會人口高齡化
到國外當台勞成為大家口耳相傳好賺錢的地方

各位覺得
社會還會是現在這樣嗎?
老人要回答請放下3 40年的人生經驗
這不是重新選擇人生 請用20幾歲時的想法去思考


目前40歲,以我的觀點來看,一一回答你的問題:

1.政治問題至少現在是比較開明,沒那麼多的特權和不公不義,國家空轉不是藉口,一樣有人功成名就。

2.現在人人是大學生,以前人人是小學生,差在以前小孩可以爽爽(?)過到12歲,現在的小孩可以爽爽活到22歲,出社會後的競爭力一模一樣。

3.以前還沒有基本薪資這回事,連勞基法都沒有,全部是派遣約聘,隨時可以叫你明天不用來。

4.你可以上網找找1970年代台灣長怎樣,再去看看那時的美日長怎樣,在條件差這麼多的情況下台灣還能崛起,遠比現在難度更高。

5.在這個時間點都還是三四十歲以上的人在養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以我而言,我根本不在乎現在的社會菜鳥怎麼樣,反正很多事不親身經歷是不會懂的,例如怎麼在社會上賺錢回事。如果40年前有網路,我相信抱怨世代不公的也不會少,現在60歲的loser不少,大概就是現在抱怨最多的這群人40年後的樣子。
現在年輕人容易眼高手低,

身在福中不知福,

說薪水低卻人手拿一支iPhone

以前我連BBC都花不起,

上餐廳只有偶爾重要日子才可能,

很多人錢是這樣存下來的,

以前薪水跟現在比其實差不多,

但物質慾望就差很多。
每個時代都有當時獨特的問題,因為環境不一樣。

現在人的環境的確比過去好,而且好很多,雖然很多人認為現今社會「發展性」不佳。四十多年前,也就是傳說中那個處處是機會的年代,卻也是沒便利商店,沒免費冷氣,沒健保,沒社會福利,不少農村連抽水馬桶都沒有的年代,公共衛生,人權水平都遠遠落後於現在,我懷疑年輕人會想回到那個年代去「打拚」嗎?

同樣的,現在是個消費型的社會,不少人批評年輕人人手 iphone,三不五時遊玩打卡吃好料,彷彿年輕人都是爛草莓,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現在年輕人都像 40 年前那般「刻苦」「勤儉」,那滿街的商店要開給誰來消費?那些電子大廠日夜輪班生產出來數以億計的 3C 產品到底要賣給誰?這樣的消費型經濟型態若硬要回到過去,多少從業人員要失業?老闆要跳樓?

互鬥互裱或互助互諒,真的只在一念之間。


這個主題的討論熱度,實在讓人吃驚

很認同樓上所說,年輕人對於經濟的整體貢獻,其實很可觀

由於本身就是業務員,過了一定年齡層的人,幾乎只要「便宜、便宜、便宜」,殺價不手軟

反而年輕人,有時候,只要商品對了他們的「喜好」,就願意付費支持

各個世代,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干萬不要為這種事,搞到對立,傷了和氣啊
首先
樓主先把中文學好再來談論其他問題
請叫我打臉王

Molonlabe wrote:
別跟我說,一個『大學四年畢業後』的年輕人,居然不能吃苦,不懂苦學,不知道怎麼發掘機會,更不懂得把握機會... 如果真的是這樣,除了大學四年真的白讀了,拿22k真的也是剛好。

既然無法吃苦,不願苦學,不知機會,無法把握機會,那請至少從「自省」開始。
話說:

星期日帶老婆小孩去公園走走,遇到了三個年輕人在玩寶可夢,這三個人突然慌慌張張的互相輪流檢查某一個人的手機,我好奇的走過去看看發生什麼事,他們也很有禮貌的說大哥大哥你能幫我看看嗎?

我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冒出來:「Your Bag is full是你的包包滿了的意思」,三個年輕人用充滿感激的眼神看著我們全家人,我和我老婆小孩慢步離去,對眼微笑。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要看見生命的全貌 最好從孝順做起 老人家拚了命的謀取利益 很多時候不是私心 是為了自己家裡的年輕人
年輕人來到這世界 甚麼都沒做 學校也蓋好了 捷運 道路甚麼都準備好給你了 還想要甚麼?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